看看哈牡高鐵上的高科技 天氣預警裝置“告訴”啥時候該限速停車

勁彪新聞訊 (記者 王健澤) 今年年底,哈牡高鐵將開通運營。屆時,將與哈齊高鐵、哈佳鐵路、牡綏鐵路以及在建的牡佳鐵路共同構建龍江一至兩小時經濟圈。

由於哈牡高鐵全線位於高寒地帶,在建設期間就要考慮到克服天氣帶來的影響,以保證行車安全。如給高鐵沿線安裝天氣預警裝置,以便工作人員根據天氣情況給動車組發佈限速、停車等命令;如給道岔安裝融雪裝置,保證高鐵安全運行等。

看看哈牡高铁上的高科技 天气预警装置“告诉”啥时候该限速停车

網絡配圖

天氣預警裝置監測啥時候限速、停車

進入冬季,哈牡高鐵以250公里時速運行,要隨時接受極寒天氣和大風雪的挑戰,為了保證行車安全,鐵路部門採用“自然災害及異物監測系統”進行風雪災情預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哈牡高鐵沿線設置了多個監測站,安裝有傳感器,用通風口、量雨器和紅外線掃描判斷當時的風速、雨量和積雪厚度,如以上數據超過標準數值,調度人員可及時向動車組發佈限速、停車命令,讓動車組在險情前“止步”。

據介紹,量雨器設計為碗狀,根據每分鐘降雨速度來實時監控,風速器設計為環狀,實時採集一定時間內從環口通過的風速,當雨量、風速超過一定數值時就會自動報警。異物侵限系統則是在軌道兩側及高鐵上方設置紅外線網,當側面、橋上掉落物體會觸碰紅外線產生報警信息,報警信息反饋至鐵路調度指揮中心,再由調度人員通知高鐵動車組進行降速運行甚至停車。

工作人員說,哈牡高鐵動車組的制動距離約3200米,所以傳感器的“觸危”標準設置也頗為“苛刻”。“風速只要超過每秒鐘20米或是軌道上降雪量超過50毫米,動車組就降速至160公里每小時;高鐵線路上方公路橋如果有異物掉落,會觸動紅外線異物侵限傳感器,自動向臨近動車組發佈停車指令,確保高鐵冬季運行安全。”

自動融冰雪裝置給動車“洗桑拿”

一旦遇到大範圍降雪,公路、機場可能封道停運,鐵路依然安全運行,哈牡高鐵以250公里時速,如何能在冰雪路面上安全行車?動車組又使用了哪些革新科技?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省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5攝氏度以下,連續降雪後,鋼軌、路基被冰雪覆蓋。動車組運行時,車底轉向部位積雪嚴重,冰凍後形成一層“冰甲”,會導致減震裝置和制動系統等部件失去作用,影響旅客乘坐舒適感和運行安全。以往動車組融冰除雪工作只能依靠人工,使用木杆、橡膠錘、高壓熱水車等除雪方式,最多時需要260人同時作業,而且機械敲打極易造成動車組局部損傷,遠遠無法滿足動車組上線需要。

2016年10月,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研製的首臺融冰除雪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該裝置採用低壓溫水噴掃方式,對動車組各重點部位全方位噴掃,如同給動車組洗桑拿浴。操作員可以根據動車組積冰情況,調整噴水壓力、溫度、速度。僅需要2人操作,8節一組的動車組除雪作業時間僅為1小時,大大提高了動車組冬季上線效率。

道岔岔尖首次安裝融雪板 可給鋼軌加熱到30℃

鐵路道岔是火車的“方向盤”,高鐵列車改變運行方向,需要道岔的靈活轉換。但在冰雪天氣下,道岔容易被積雪夾住,特別是積雪融化後易結冰,將道岔凍結,會造成道岔尖軌尖端與鋼軌貼合不密,從而給列車運行帶來安全隱患。哈牡高鐵全線地處高寒地帶,降雪量大,鐵路部門改進了道岔融雪裝置,在道岔岔尖位置加裝電熱融雪板,保證高鐵安全運行。

據工作人員介紹,傳統的人工除雪工具僅能清理線路表面積雪,對道岔縫隙的狹小空間只能用手摳、挖,幾百組道岔的清雪作業,往往需要近百人連續作業三個多小時,不僅效率低,還有人身安全隱患。現在,鐵路部門在管內各車站道岔岔尖上安裝了自動融冰雪裝置,採用電加熱方式和自動感溫、自動控制技術,通過採集鋼軌溫度、空氣溫度,自動控制道岔融雪,遇有雨雪等不良天氣,通過溫溼度感應器,加溫裝置可將鋼軌加熱到10—30℃,可以快速融化、烘乾積雪,保證道岔轉換自如。電加熱融雪裝置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一組道岔可節省3名除雪人員,也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