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衰老是每個人都必定會經歷的階段,無法避免。在一些家庭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隨著夫妻雙方年齡的增大,一方突然與世長辭,剩下的那位,就只能一個人接著過日子了。

而這個年齡段,兒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沒辦法和老人繼續生活在一起,可能有的兒女會選擇把孤單的老人接到家裡一起住,問題是,老人沒什麼事情可做,交際圈也比較窄,又沒了老伴,難免會覺得孤獨冷清。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要鼓勵老人再去找一個老伴呢?

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一項關於老年人心理的調查表明,那些感受到更多關懷與陪伴的老人,普遍身心更健康,疾病也更少。具體的調查過程如下,研究人員向當地社區發放了三百份問卷,問題包括,老人目前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過日子?身體健康狀況和生活滿意度如何?

結果發現,老人是否處於獨居狀態對於生活滿意度和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程度很大。也就是說,當老人有伴時,會感知到更多幸福感,身體也會更加健康。

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心理學家指出,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陪伴能夠減少孤獨感,以及對老年後期生活的恐懼感。並且,被關懷和被愛是我們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當這些需求被滿足了,我們才會體驗到更好的生命質量,產生較好的情緒,用更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並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因此,作為子女,我們可以鼓勵老年人去尋找老伴,這不僅能夠滿足老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還可以顯著提高其生活滿意度,讓老年人的心情變得更好。即使沒有遇到合適的老伴,也可以鼓勵老年人多出門活動,可以通過跳廣場舞、聊天等方式,多交一些朋友,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

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有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他將養老院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並且在老人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告訴養老院的護理人員參與到實驗中來。一組為老人安排好各種事情,比如用哪種床單、吃什麼午飯,都是護理人員早已準備好了的,直接安排給老人。

而另一組,則會在安排之前先詢問老人,想要藍色還是條紋的床單,午飯從菜單裡選出幾種等,給這些老人增加了選擇的權利。兩個月之後,實驗者去調查這兩組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等指標。驚奇的發現,第二組的老人具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身體狀況也比第一組更好。因此,實驗者得出結論,當老人能夠自己選擇時,會增加對生活的控制感,提高滿意度。

心理分析:老年人是一個人過好,還是應該找個老伴?

所以,當老年人有了老伴之後,會讓其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是可以控制的,生活還是自己的,而不需要一直依附著兒女被動的生活。這種由於老伴帶來的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能夠使他們感到幸福、滿意。因此,我們應該鼓勵老人找一個老伴。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老年生活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