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全部都富裕起來?

朝旭媽媽2


農業如果不能實現產業化發展,而是繼續以小農經濟的模式經營發展下去,農民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富起來!但是反過來講,農業產業化又是對大部分農民的“剝奪”,通過“土地流轉”逐步消失農民的身份,可以成為農場主或者農場工人,這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國,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因為中國國家的土地制度增加了農業產業化的難度,從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看,農業改革太慢了,農業的規劃也沒有找準突入點。14億人口不能僅僅依靠袁隆平解決吃飯問題,而是要能夠把農業打造成創造財富的產業,那樣務農才可以賺錢發財!


boulder1


如果繼續讓站在世紀偉人肩上的人們掌權,工農兵則永無出頭之日!


梅花雪4689


能按照毛主席70年9月18日與朱德商討中國如何走向四個現代化問題草綱實行,76年至86年內十年祖國繁榮富強興旺發達,草綱批文中明確第十項要求全國工業大力支援農業,把農業機械化送到廣大農民手裡發展農業生產,農民已是共同走向富裕中國農業偉大強國


我的夢9768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群體,起早貪黑,任勞任怨,但是,卻富不起來。中國最貧困的人口就在農村。國家對三農問題很重視,每年都會發第一個一號文件,力求解決好三農問題。但是,時至今日還有很多農村無法擺脫貧困。

個人認為真正讓農民無法擺脫貧困的原因很多,有國家政策上的原因,也有農民自身的原因,還有就是農村流行的各種陋習。

(一)中國自秦漢以來,一直實行的是百姓為政府交糧納稅履行國民義務之外,對國民都是一種圈地放羊的政策,在他們設定的管控框架裡面,可以自由生活,但對國民的生老病死實行的是,任由自身自滅的原則。(當然現在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對農民的管控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並逐漸進步,但步子還不夠大,對農民的政策還沒有到質的改變。)

(二)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農民思想過於保守,他們的生活軌跡無法脫離原有的模式。傳統耕種除了生活上自給自足,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生活成本,於是他們想到的只有去城市打工來提高家庭的收入。也許是賺錢艱辛,他們一般都會把錢存入銀行,捨不得消費更不敢投資。滿腦子就是守著存在銀行的那點錢。他們不懂什麼是理財,也不敢嘗試那些現代的理財項目,只有用原始最笨的方式存在銀行。使得他們原有的財富無法升值。

(三)現在的中國農村有很多的陋習,紅白喜事的分子錢漲的離譜,娶媳婦彩禮也年年在漲,動則十幾萬的彩禮讓很多農村年輕人叫苦不堪。農村人七嬸八姑的親戚多,一年下來分子錢就佔了他們每個人至少%20-30的收入。一家人多年辛辛苦苦打工賺了點錢,又要建房子,又要娶媳婦。結果這樣一折騰下來,多年打工賺的錢又付之東流,很多人為此又在親戚朋友借了錢,反欠了一屁股債。好不容易把債還清了,又要培養子女,為下一代的終身大事而存錢了。如此一代兩代三代循環年復一年。

要想真的讓中國農民富起來,第一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病有所醫,老有所依。徹底改變他們養子防老,聽天由命的思維

第二解放他們的思想,利用科學耕耘,多點開發,靈活機動。這方面浙江和福建的農民就做的不錯。可以借鑑他們的經念,向全國推廣,結合自身當地的情況,建立多點致富的渠道。

(三)整改存在農村氾濫的不良陋習。引導他們正確健康的生活習俗,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我們徹底做到這三點,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農村會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火星的寵兒


走毛主席集體化道路,大家就能共同富裕。


趙國良254610635


農民兄弟,美夢別做了,永遠都富不了,因為富豪在不停的千方百計地榨你油。


手機用戶21513454442


現在的機器化程度比過去高多了。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也多多了。按說農民除了種地,還可以幹其它的副業,應該很富有了,為什麼還很窮呢?

我覺得糧食的利潤很低,接近於零,甚至是種糧食賠錢。舉種小麥的例子。去年我賣的小麥是1.2元每市斤。小麥的從種植到賣是這樣的成本過程。首先是種子錢,化肥錢,機耕費,澆水,打藥,機器收割費等,如果,一畝地按1000斤計算,到最後算下來是不掙錢的。

拿食鹽的價格來看。2.5元每斤,比小麥的價格高多了.礦鹽的生產加工生產很簡單。鹽的利潤是暴力。

我們看一下醫院。都知道支架搭橋。幾百元的支架,安到病人體內2萬多,有的是3萬多。

綜上所述,農民什麼時候真正全部富起來,農民所種的糧食有一個合理的利潤。農民看病也像XX員那種報銷,基本就富裕起來了。


校外老師


中國改革開放後只有極小數的村莊堅持走毛主席集體化道路,他們走對了,四十年來只有這幾個堅持集體化的村莊,家家戶戶成了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


老兵金偉連淨水器代理


農民什麼時候才能富起來?

不知道提問者對“富起來”有怎樣的評判標準?

一般情況下富的標準有以下幾條:

1,錢多,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2,住豪宅,開豪車。

3,看得起病,無論得啥病都能看的起。

4,子女接受優質教育。

其實,第一條實現了,如下的也就實現了。關鍵的還是要看口袋裡的錢多不多。

錢多,小目標一個億。恐怕很多大城市的白領也沒這麼富。我們農民想也別想。不對,想還是要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改革開放四十年,在農村中已經造就了一批富裕者,聞名天下的華西村,南街村那裡的農民是不是要比城市市民還有富。我們這裡有個後八里村,也是全國文明村。村民每年都能拿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分紅。還有一批農民企業家抓住機遇,努力拼打也成了億萬富翁。

但是,如華西村,南街村那樣的畢竟是少數。農民企業家也是鳳毛麟角。我們大部分的農民依舊過著平淡的的生活,仍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口尚未脫貧。

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現在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期。等過了這個關鍵期,剩餘的幾千萬貧困人口也會脫貧摘帽。

鄉村振興戰略已拉開大幕,鄉村振興的目的就是要振興農村,富裕農民。如何才能振興鄉村?需要頂層設計,需要有力推動,需要加大投入,需要招才引智,需要全員努力。




村民評論社


公務員從2014年才開始交社保,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地方因為財政困難沒有為公務員交社保,官員退休照樣領取高額養老金,為什麼農民沒交社保每月只有幾十元養老金?為什麼應該為農民建立退休制度?國家如何籌措資金為農民建立退休制度,並大幅提高農民養老金至每月500~1000元?

一:為什麼應該為農民建立退休制度?

①農民種糧養活全體中國人,無糧不穩,沒有糧食就沒有一切,農民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居功至偉。

②建國以來,國家極力壓低糧價,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幾十年來國家積累了鉅額資金搞建設。糧價低傳導食品物價水平低,農民種糧賠錢,當農民就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③建國以來農民交了幾十年的公糧、農業稅以及各種稅費,直到2006年才取消農業稅。工人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交社保,交15年社保即可退休領取養老金,官員從2014年才開始部分啟動交社保,照樣領取高額養老金。農民交了幾十年公糧農業稅,完全應該年滿60歲退休領取養老金。

④建國以來,每到農閒時節,政府組織農民修橋築路、興修各種水利設施和大搞各種基本建設,農民自帶糧食,沒有任何報酬。

⑤改革開放後農民工到城市打工,待遇差薪資低,從事服務業為市民服務,從事建築業修橋鋪路建高樓,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為國家創造財富增加稅收出口創匯,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⑥國家以極低的價格徵收農民的土地,搞工業區,開發房地產,發展經濟增加稅收,農民為中國的城市化提供土地,國家通過土地價格賺取的差價絕對是天文數字。

⑦農民是一種職業,老了幹不動就應該退休,國家發放養老金,那些讓農民活到老,幹到死為止的說法,是冷血無情的。

⑧企業不給農民工交社保,這是國家在發展階段,政府監管不力或有意縱容,這不是農民工的錯,不應該以“沒交社保就不發養老金”為由懲罰農民。企業沒給農民工交社保,生產經營成本降低,產品便宜了降低了社會物價水平,企業增加了利潤就多交了稅,這也是農民在為國家做貢獻。

⑨中國有約2.3億年滿60歲的農民,每月發500~1000元養老金,在現有平均每月100元左右的基礎上,國家一年多負擔的總額為1.1~2.4萬億。國家財政總收入年年大幅增長,每年光增長的部分就遠遠超過為農民發養老金的總額。中國完全有能力為農民發放養老金。那些以財政緊張為由,拒絕或拖延為農民發養老金的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

⑩全體國民無條件享受最基本的養老社會保障,這是對一個正常國家最基本的要求。國家和社會應該統一認識,旗幟鮮明地反對城鄉二元化以各種理由拖延不給農民退休和發放養老金或者是每個月幾十元打發農民的錯誤觀念,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國家發展進步的成果。

二:如何籌措資金為農民發放養老金?

國家應該儘快建立農民退休制度,以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確保農民養老金遂年提高。制定嚴格的時間表,力爭五年後達到每人每月500元標準,十年後達到城鎮居民養老金髮放標準,實現城鄉居民福利保障標準的統一。國家應該下定決心集思廣益,制定可操作可執行方案和出臺各種銜接措施,建立包含全體國民的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障制度。

具體的方式應該是國家負擔基礎養老金部分,為農民提供最基本的養老保障。農民基礎養老金的具體籌集措施包括每年財政收入增長部分中央、省、市、縣按一定比例劃拔、國有企業資產每年利潤按一定比例劃撥、土地出讓金按一定比例劃撥、社保基金投資收益按一定比例劃撥以及財政補貼等等多渠道籌措農民養老資金。

農民也應該轉變觀念,鼓勵靈活就業農民年輕時每月為自己交納養老保險,有條件的村集體的收入按一定比例為本村農民交納養老保險,國家立法規定僱傭農民工的企事業單位必須每月為農民交納養老保險,計入農民個人帳戶,為自己提高養老金給付標準。

還可以探索農民放棄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權利,獲得相應補償,農民六十歲時國家為其辦理退休併發放養老金的制度。比如一部分農民在城裡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兒女也沒有種過地,更不會回去種地,農民放棄農村土地承包權,六十歲退休時國家發放養老金。比如一部分農民投奔已經進城的子女,將宅基地轉讓給村民或由村集體回收,六十歲退休國家發放養老金。

國家應儘快出臺各種政策和銜接措施,制定時間表,讓公務員、職工、居民和農民養老體系四軌合一,體現社保政策的統一性和延續性,以及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公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