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靠”走向倒計時,中小建築企業面臨“人才荒”

建築行業的“掛靠”問題由來已久,雖然有種種打擊掛靠的政策,但迫於申請資質的硬性門檻所在,建築企業不得不頂風作案。

2018年11月22日,住建部發布《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的通知》,六部門聯合圍剿“掛靠”,對建築行業“掛證”現象進行徹底清理。

2019年1月1日,全國社保聯網,主管部門將實時掌握建築企業人員信息,掛靠將無處可藏。

看來,主管部門決心要把“掛靠”清理乾淨。

但是,清理了“掛靠”就能蕩清建築市場秩序嗎?這對建築企業公平嗎?

“掛靠”走向倒計時,中小建築企業面臨“人才荒”

(一)身不由己的建築企業

建築企業想接工程,必須得有企業資質。而想申請企業資質,就要配備相應的人員。這些人員不會在施工現場發揮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卻是資質申請門檻中的硬性規定。建築企業想要獲得資質?只能去找證書掛靠了。

“掛靠”被徹底圍剿後,建築企業想要申請資質,就得去找那些真正有志於建築施工行業的人員,跟他們建立起實質性的勞動關係。然而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持證人員並不想從事建築行業,他們不過是想給自己加個砝碼罷了。

這種情況下,建築企業要麼鋌而走險,要麼黯淡離場。

經過這樣的一輪清理,屹立不倒的只有少數真正有實力、有人才的企業,很多中小建企無緣參與行業競爭。

(二)嚴查“掛靠”就能規範市場秩序?

建造師掛靠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頂層設計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偏離。

真正有技術、有經驗、在施工現場實打實練出來的人不被政策認可,有證書沒技術、甚至可以說在施工現場無效的人員卻成為硬性指標。

說實話,如果沒有這些持證人員,工程就幹不下去了嗎?

有了這些工程師,就能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嗎?

維護施工的質量和安全,不是靠清理掛靠就能治癒的。去掉這些人浮於事的指標,給那些有技術、有經驗的實幹人員正名,啥蘿蔔安進啥坑,將實際情況與頂層設計匹配起來,才是規範秩序的好方法。隨著建築行業改革越來越實用化、人性化,也許未來會有真正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