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傳承人揭開大方漆器的神祕面紗


貴州省大方縣不僅有著“古彝聖地”的稱號,也被譽為“國漆之鄉”。大方漆器早在1700年前的蜀漢時期,就已經和金銀成為財富的象徵。

大方漆器具有圖案幽雅逼真、質地堅實、造型古樸、漆色光亮、經久耐用等特質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栽培漆樹的歷史,距今已1000多年,作為貴州三大寶之一的大方漆器,曾名噪一時,幾百年來創造了無數輝煌,它是貴州最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

“彝族是首先將漆器運用到生活中的。從歷史上可追溯到東漢年間,彝族同胞發現這個漆乾透以後,有其它任何塗料沒法達到的功能,比如耐酸、耐鹼、耐鹽、耐高溫、防腐等這些特性。” 貴州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光友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彝族匠人逐漸將漆器工藝完善,不僅考慮它的防腐性,做一般的塗層用,還把它用於工藝品。大方民間髹漆藝人不斷在革器基礎上進行改良,形成了一套更能體現器皿藝術效果和實用價值的皮胎漆器製作工藝。明洪武年間此製作技藝已基本成熟,距今已有600年的厚重歷史。

大方漆器選料精良,採用皮胎和布胎,需經過五十多道工序、八十二道生產環節才得以完成。

“硃紅推光似珊瑚,黑漆推光如墨玉”。漆器是漆的藝術,漆器的設計要求材料、造型、裝飾三者的統一。

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大方漆器既創造了無數輝煌,也經歷不少坎坷。清道光年間,大方漆器曾達到繁盛,各類漆器作坊達數十家,從南到北形成了“漆器一條街”。但進入新世紀以來,國營漆器廠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浪潮,漸漸失去了生產和發展的動力。

2013年,為了更好的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光友帶領兒子與徒弟們成立了大方縣高光彝風漆器工藝製品廠,這是全縣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但漆器的傳承和發展不只是需要物理上的空間,更需要新生代力量的延續。

高光友說:“現在大方最缺就是漆器人,我們需要採用多種激勵措施來吸引年輕人,特別是熱愛傳統工藝的年輕人。”

“方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蕩起虎斑色,擔起釣魚鉤。”這四句描述的就是中國傳統漆器中,貴州大方漆器的神韻。

時間在高光友這裡彷彿停滯不前,在孤獨的漆器世界裡,唯一使他停駐目光的也只有手上那支鐫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