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士兵缺不了的裝備,到了二戰卻很少用了


一戰,各種新式武器投入戰場。毒氣,也可以算其中一種。

1915年4月22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中,德軍向法軍陣地施放了180噸氯氣。最終,此戰造成法軍5000餘人死亡,也為德軍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這是毒氣在戰場上的首次正式使用,導致英法軍隊重大傷亡。然而,傷人者必自傷。

兩年後,在第三次伊普爾戰役中,英國也向德軍放了毒氣。然而,毒氣雖厲害,還得看天,順風放出去,卻一頓亂飄,未損人反害己的事件,也不少見。總之,毒氣彈的使用,是對人類底線的又一次踐踏,那種慘景,使得戰爭結束後,各國開始謀劃禁止毒氣彈使用。


1925年6月17日,《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首批25個國家簽署,之後很多國家陸續加入。國際法的的約束,是二戰中德日等國沒敢大規模在戰場上使用毒氣彈的一個原因。

當然,對於侵略者而言,他們搞的就是破壞。如果毒氣彈能讓他們迅速勝利,他們必然不屑種種條約。因此,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你有的,盟軍也有,你膽敢放,盟軍能比你放得更多。

而且,毒氣主要用於一戰那種陣地戰,二戰以運動戰為主,毒氣效果不大,而且也容易飄到自己一方。投鼠忌器之下,軸心國也就很少用毒氣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