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世间人情有友情,同窗之情,夫妻之情,同僚之情……可视只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与其他最为不同。因着血缘的关系,我们和父母之间无论如何有什么分歧,有什么矛盾,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无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走多远,只要回头家人都站在我们的身后,就算远隔千山万里,隐藏在血液中的那份缘,也永远不会因距离变淡。除此之外友情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中不可回避的一种情谊。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同学、上下级、夫妻、婆媳、妯娌、连襟等等,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修课,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古人对此总结出各种各样的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给后人作为处事指导。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另一说:不听老人言,吃亏不花钱)。总结一下就是,老话说的没错!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先来看处事的俗语,一种是对团体合作的说法:三人不抬树。这个说法与三个和尚的故事有些类似,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只有一个人是权利和义务均由一人承担,结果利害也均由一人承受。当庙里的和尚变成两个是,就有了权利义务的分担,享受多少权利就要承担多少义务,并且两个人责任容易划分,分工协作也容易。三个人时,扁担只有两头,如何划分三人的分工以及享受的权利,确实比两人时困难。三人不抬树,道理与之相同,一棵树两人抬受力均匀,若三人抬如何合理划分,如何保证三个人都有同等的道德理念,遵循同样的公序良俗等一系列问题相继而来。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二人不看井,这是个急涉及道德又涉及风险防范的俗语。两个人一起进行一些涉及风险事情时缺少了第三方的监督,很容易出现无对证的局面,就如两个人在井边,其中一个人掉进井里,无论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无法证明。另一句俗话也说三人为证。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一人不进庙,

因为古时寺院庙宇由于教义问题,为有利于尊者修行,多数选址在人迹罕至的郊外或山林。如果一人单独前往,遇到山匪歹人打家劫舍,危及生命时呼救也难以得到回应。随着时代的变迁,此句俗语的含义,只是提醒世人不要单独去人烟稀少的地方。

俗语“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你知道吗?说出了人性的本质

俗语随俗,但细细品味,每局都有非常耐人寻味。历经时代变迁,一些全局的俗语,被世人广为流传的只剩半句或几字。比如那句“

朋友之妻不可欺”,其实另有下半句,但是少有人记得,就是“朋友之夫不扶”。朋友之谊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相近,志趣相投的基础上,所以难免在审美上也有相近之处,一来二往觉得朋友之妻温柔贤惠,美丽大方,进退有度,举止端方。心猿意马中难免会有非分之想。倘若内心没有道德底线,自制力差,心生邪念误入歧途,难免会出现令人唏嘘的结局。所以古人才给出了“朋友妻不可欺”的提点,也算是朋友交往的道德底线。上半句针对男性,下半句自然是针对女性“朋友之夫不可抚”,女性朋友之间的交往与男性相同,三观和审美情趣难免有相同之处,但无论朋友之夫有多优秀,待人接物有多进退有据,谦和恭顺 有多符合自己的审美都不要有非分之想,因为守住道德底线,朋友之间才能保持长久的交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守住底线方能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