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眾所周知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情況下,如果要出一次遠門都要準備各種行囊,舟車勞頓,行宿很不方便,所以在古代別說是出國了,就是在近代出一次國也很麻煩。在非洲的國家肯尼亞,有個島嶼村莊,村裡的人都自稱是中國人的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這個島村名叫帕泰島,村子不大,大概有一千多人。他們被認為是黑人,但明顯與一般黑人不同!膚色介於黑人與黃種人之間,比一般黑人白很多。他們的頭髮也不像一般非洲人那麼捲曲,身材也沒那麼高。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不光在長相上與一般非洲人不同,連習俗都很像中國人。他們喜歡將墓地壘成半圓形,前面立個碑。這種墳墓完全是中國式的。而且島民居然養蠶織布。他們與中國人有太多相似之處,而且從心裡認為自己有中國血統,只是年代久遠,已經淡薄了血緣。那麼,他們的先祖,是怎麼來到非洲大陸的呢?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島上的居民自稱祖先是中國水手,他們說,在600年前,一艘中國木船在島嶼附近觸礁,幾十名中國水手爬上岸,他們與島上的黑人女子繁衍生子,而村裡人漸漸都有了中國血統,村裡人便都是這些中國人的後裔。

如果按年代推算,就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鄭和船隊。這些水手都是跟著鄭和來的,他們正值青春年華,那時交通落後,沒辦法返回故土,就留下來了,他們及其後人一直保留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是時隔久遠,有了一些變化而已。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據史料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先後到達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以鄭和名字命名的城市、港口、寺廟多達上百處。

鄭和船隊第一次到達非洲,是在第四次遠航的時候,於永樂十年(1412年)至永樂十四年(1416年)期間。當時,鄭和船隊已經暢行東南亞、南亞沿海各國,便繼續向西行,探訪印度洋西海岸那些神秘的地域,至此到達了非洲,並去過一個名叫木骨都束的國家。鄭和船隊返航時,木骨都束還專門派出使節,跟隨鄭和來到中國朝貢。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如今非洲國家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就是當年木骨都束國的所在地。在摩加迪沙西南約一百七十公里的布拉瓦市郊區,有一個面積比較大的村子,村名便叫鄭和屯,也叫中國村。相傳六百年前,鄭和船隊的船員曾在此駐紮過,並與當地女子繁衍生子,其後裔以鄭和命名村落,應該是對這位偉大航海家的紀念。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與“鄭和屯”情況類似的應該還有肯尼亞的帕泰島。古時候遠航捕魚或運輸,女子一般是不上船同行的,認為“有女同行,航行不利”。遠航船經年累月,時間久了,船員們是要解決生理需求的,鄭和船隊的船員踏上陸地後,找當地女子交歡是在所難免的。鄭和船隊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還在異國他鄉留下了中國人的種子。

2005年,帕泰島的一個女孩跋山涉水的來到中國,她是來"尋根問祖"的!她期望自己能夠認祖歸宗。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這個名字叫做謝里夫的女孩,自稱是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所率船隊的後裔。當時很多媒體進行報道,終於使這個小島的名字為中國人所知曉。

這個女孩長得並不像中國人,她的國籍在非洲,當時許多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話,然而這個女孩堅稱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並說他們島上的人,都是中國人的後嗣!

在帕泰島上,的確有許多中國人存在的痕跡,比方說當地的建築和中國很像,還有不少瓷器是來自中國的,並且還是明朝時期的物品,這裡人的許多風俗也和中國人很相似。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比如他們的墓地很奇異,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域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而穆斯林會把墓地朝向西北方的麥加聖地,可是帕泰島上的人們的墓地是朝向東北方的,那是中國的方向,並且他們的石碑上也不是當地的文字,而是中國的瓷器。

對比一下史料,專家們發現,他們很有可能是鄭和下西洋時的遺蹟,其時鄭和下西洋就曾經路過這個地域,他們極有可能是鄭和船隊水手和當地人生下的子孫。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其時發生了翻船事故,有些船員逃生後,被困在了這座島上。

非洲有個“中國村”,墓碑朝東北,祖祖輩輩都盼望回中國

這也只是猜測,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確鑿證明事實就是如此。固然當地的人們都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後裔的說法,並且還給前去考察的科學家很有說服力的情形,可是畢竟此島在非洲地帶,和我國相隔數萬裡,真的認可他們的身份也是比較困難的問題,如果能夠的話,他們是很想認祖歸宗的。

現在不少中國人去了島上,還與島上居民合影留念,回來的人都說那裡的人對中國人極為友好,就像見到家人了一樣。他們都說島民的生活習慣與中國人有頗多相似之處。比方說他們祖祖輩輩會炒菜,“炒”——這門烹飪技術,就是從中國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