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众所周知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情况下,如果要出一次远门都要准备各种行囊,舟车劳顿,行宿很不方便,所以在古代别说是出国了,就是在近代出一次国也很麻烦。在非洲的国家肯尼亚,有个岛屿村庄,村里的人都自称是中国人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这个岛村名叫帕泰岛,村子不大,大概有一千多人。他们被认为是黑人,但明显与一般黑人不同!肤色介于黑人与黄种人之间,比一般黑人白很多。他们的头发也不像一般非洲人那么卷曲,身材也没那么高。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不光在长相上与一般非洲人不同,连习俗都很像中国人。他们喜欢将墓地垒成半圆形,前面立个碑。这种坟墓完全是中国式的。而且岛民居然养蚕织布。他们与中国人有太多相似之处,而且从心里认为自己有中国血统,只是年代久远,已经淡薄了血缘。那么,他们的先祖,是怎么来到非洲大陆的呢?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岛上的居民自称祖先是中国水手,他们说,在600年前,一艘中国木船在岛屿附近触礁,几十名中国水手爬上岸,他们与岛上的黑人女子繁衍生子,而村里人渐渐都有了中国血统,村里人便都是这些中国人的后裔。

如果按年代推算,就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郑和船队。这些水手都是跟着郑和来的,他们正值青春年华,那时交通落后,没办法返回故土,就留下来了,他们及其后人一直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时隔久远,有了一些变化而已。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过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城市、港口、寺庙多达上百处。

郑和船队第一次到达非洲,是在第四次远航的时候,于永乐十年(1412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期间。当时,郑和船队已经畅行东南亚、南亚沿海各国,便继续向西行,探访印度洋西海岸那些神秘的地域,至此到达了非洲,并去过一个名叫木骨都束的国家。郑和船队返航时,木骨都束还专门派出使节,跟随郑和来到中国朝贡。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如今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就是当年木骨都束国的所在地。在摩加迪沙西南约一百七十公里的布拉瓦市郊区,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村子,村名便叫郑和屯,也叫中国村。相传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船员曾在此驻扎过,并与当地女子繁衍生子,其后裔以郑和命名村落,应该是对这位伟大航海家的纪念。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与“郑和屯”情况类似的应该还有肯尼亚的帕泰岛。古时候远航捕鱼或运输,女子一般是不上船同行的,认为“有女同行,航行不利”。远航船经年累月,时间久了,船员们是要解决生理需求的,郑和船队的船员踏上陆地后,找当地女子交欢是在所难免的。郑和船队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还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中国人的种子。

2005年,帕泰岛的一个女孩跋山涉水的来到中国,她是来"寻根问祖"的!她期望自己能够认祖归宗。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这个名字叫做谢里夫的女孩,自称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所率船队的后裔。当时很多媒体进行报道,终于使这个小岛的名字为中国人所知晓。

这个女孩长得并不像中国人,她的国籍在非洲,当时许多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话,然而这个女孩坚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说他们岛上的人,都是中国人的后嗣!

在帕泰岛上,的确有许多中国人存在的痕迹,比方说当地的建筑和中国很像,还有不少瓷器是来自中国的,并且还是明朝时期的物品,这里人的许多风俗也和中国人很相似。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比如他们的墓地很奇异,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域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穆斯林会把墓地朝向西北方的麦加圣地,可是帕泰岛上的人们的墓地是朝向东北方的,那是中国的方向,并且他们的石碑上也不是当地的文字,而是中国的瓷器。

对比一下史料,专家们发现,他们很有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迹,其时郑和下西洋就曾经路过这个地域,他们极有可能是郑和船队水手和当地人生下的子孙。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其时发生了翻船事故,有些船员逃生后,被困在了这座岛上。

非洲有个“中国村”,墓碑朝东北,祖祖辈辈都盼望回中国

这也只是猜测,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确凿证明事实就是如此。固然当地的人们都坚持自己是中国人后裔的说法,并且还给前去考察的科学家很有说服力的情形,可是毕竟此岛在非洲地带,和我国相隔数万里,真的认可他们的身份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的话,他们是很想认祖归宗的。

现在不少中国人去了岛上,还与岛上居民合影留念,回来的人都说那里的人对中国人极为友好,就像见到家人了一样。他们都说岛民的生活习惯与中国人有颇多相似之处。比方说他们祖祖辈辈会炒菜,“炒”——这门烹饪技术,就是从中国开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