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Seiko不想低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表的地方自然也有江湖。

而對於Grand Seiko最初的印象正是來源於江湖上關於它的傳說。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用於天文臺競賽的Seiko機芯

鐘錶最基礎的功能莫過於走時。就像華山論劍一般,瑞士鐘錶製造商們也想在走時精度上分出高下。能夠發表科學觀察結果的公立機構“天文臺”自然承擔了裁決的角色。而瑞士天文臺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1792年成立的日內瓦天文臺和1858年成立的納沙泰爾天文臺。

每家天文臺會根據各自相應的規則對不同鐘錶品牌選送的鐘表進行測試打分,並進行排名。

Grand Seiko乃日本Seiko在1960年推出的系列,是當年Seiko精工最高級的腕錶。1963年,Grand Seiko作為日本鐘錶品牌的代表第一次參加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競賽。鎩羽而歸,只拿到了第144名和第153名。

到了1968年,一切都改變了。

這一年瑞士納沙泰爾天文臺突然宣佈競賽停辦!因為這個遠渡重洋的日本品牌居然居然一下子把第2、第4、第8名全都給拿下了,比賽結果直到第二年才敢公開。為了顧及國家以及品牌的面子,納薩泰爾天文臺最終選擇“同歸於盡”的方式來結束延續了100多年競賽。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Beta 21石英機芯

於是Grand Seiko轉戰日內瓦天文臺競賽。為了避免重演納薩泰爾天文臺的比賽悲劇,瑞士人玩起了套路。當時Seiko拿到瑞士比賽的是機械錶,瑞士日內瓦天文臺改變比賽的規則,讓石英錶和機械錶可以放在同一組比賽。石英錶由於先天性的優勢(振動頻率高),所以肯定會比機械錶更精準。這就好比讓兩個人賽車,一個人騎自行車,而另一個人卻是開汽車。雖然比賽最後的結果是瑞士CEH電子鐘錶中心的石英錶Beta21拿到了前3名,但是第4到第10名全都是日本Seiko的機械錶。

Grand Seiko在日內瓦獲得的58.19分超過了過去的所有記錄。如果轉換為納沙泰爾天文臺的評分標準,則得分為1.33,同樣也是刷新歷史記錄。

Grand Seiko成為最精準的機械錶,沒有之一。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打敗別人不難,難的是打敗自己。1969年12月25日,世界首枚石英腕錶“Quartz Astron”由Seiko在東京推出,展現出史無前例的卓越性能。平均每月的誤差在5秒以內,比當時任何其他腕錶都要精確100倍以上。

面對自家發售的石英錶,Grand Seiko機械錶也難以抗衡。1976年後,Grand Seiko沉寂,沒有新產品推出,江湖上只留下了關於它的傳說。

1988年,Grand Seiko歸來,不過一開始搭載的卻是曾經幹掉自己的石英機芯。直到1998年,機械機芯才重新搭載到這一系列。

而在Grand Seiko歸來的那個年代,“華山論劍”卻已不復存在。甚至看時間成為了手錶最不重要的功能。2010年之前,復興後的Grand Seiko也只在日本及少數地區發售,能夠接觸到的機會不多。

現在的Grand Seiko是什麼樣子?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以「最高級的平凡」為設計理念的Grand Seiko自誕生以來的功能並不複雜,多是簡單的大三針日曆款,直到2002年才增加了GMT功能。而盤面和指針無疑乃Grand Seiko辨識度最高,同時也最吸引人的地方。

第一眼就能看出它和其他手錶的區別,哪怕只有一丁點的光線,清晰地識別指針刻度。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除需要細膩的鏡面打磨以外,Grand Seiko還有獨門秘籍。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同樣,有黑色的襯托,反而可以顯示出白的純潔。

Grand Seiko深諳此理,將指針和刻度製成帶有多個切面的立體。在光源單一的情況下,指針和刻度的切面反射有明有暗,相互對比更顯清晰。

Grand Seiko不想低调Grand Seiko不想低调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海外表友Macimancs曾拍攝過一組勞力士、歐米茄、Grand Seiko的錶針細節高清照片,通過對比,可以發現Grand Seiko的做工是最好的。勝在表面光潔度、側面光潔度、錶針倒角。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為了增加層次感,Grand Seiko的表耳同樣地有更多的切面以獲得更多的反光。而Grand Seiko誕生的那個年代由於技術的限制沒有辦法切割帶有多面表耳的錶殼,於是乃單獨製作表耳,再仔細地跟錶殼焊接成一體。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自1960年起,獅子就是Grand Seiko的代表,並且一直都被鐫刻在每一隻Grand Seiko的錶殼背面。即使現在變成了藍寶石背透底蓋,但是在表鏡上依舊能看見獅子的暗記。

之所以要選擇獅子作為代表,在於當初設計團隊就是決心要創造「手錶之王」,而獅子則是「百獸之王」。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在上世紀80年代沉寂後,重推之時Grand Seiko則研發了新一代9S系列機芯,其運用了更多現代化的製表技藝。

發條材料乃和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新材質"Spron530"。再經過強化以後,哪怕是10Hz的高頻機芯,也能保證足夠的扭矩和長達55小時的動力儲存時間。

最為關鍵的擒縱部分,更是採用了MEMS微機電鑄技術,將零件鏤空,輕量化處理,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損耗,提高動力儲存時間。同時特殊造型的擒縱輪齒可以儲存更多的潤滑油,減少機芯高頻運行時的摩擦。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Grand Seiko在60年代將納沙泰爾天文臺打到關門,後來瑞士諸州的天文臺競賽均取消,併合併成了“COS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文臺認證。

雖然作為中立的官方機構,COSC也接受非瑞士品牌的送檢,但並不會給外國品牌提供單獨的證書,也就代表其無法在錶盤上標註“Chronometer”字樣。

Grand Seiko吃了閉門羹以後,設定了屬於自己的認證標準。不僅將原本每日+6至-4的誤差區間縮減到+5至-3,而且將檢測時間由15天延長到17天。同時給每一塊表出具帶有獨立編碼的“檢定合格證明書”。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足的一面。

Grand Seiko在歷史、盤針、錶殼、精準方面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但對於奢侈品手錶所在意的部分細節還有欠缺。

比如雖然機芯進行了裝飾性打磨,夾板上佈滿了日內瓦波紋。但是不管實物還是照片,看上去都特別“生硬”。條條分明,過於規整,明顯感覺到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產。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除了錶款本身,品牌的知名度也是Grand Seiko的一大短板。對於瞭解這個品牌歷史的表友來講,Grand Seiko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但對於普羅大眾來講,平均售價3萬人民幣的Grand Seiko 和 幾百人民幣的Seiko“好像”沒有區別,都是“Seiko精工”。

雖然我們常說“買表是戴給自己看”的,但奢侈品的一大特性就是“給別人看”。顯然,Grand Seiko很容易被誤解成便宜的Seiko。不過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被部分表友認為是優點,因為實在是“低調”。

甚至不少的表友很享受點撥他人發現自己戴的是Grand Seiko這個過程。

“裝窮”也是“炫富”的一種。

Grand Seiko不想低调

“低調”對於品牌方來講可能並不是好事,因為低知名度帶來的往往是銷量的慘淡。Grand Seiko最開始只在日本及少數地區發行,2010年精工面向全球推出Grand Seiko系列腕錶,但很多人都以為它只是“大精工”而已。

所以為了提高形象,2017年開始,Grand Seiko系列將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品牌呈現。Grand Seiko標誌都會出現在其錶盤12點的位置,並且今後所有Grand Seiko腕錶都將如此。同時在18年初,Grand Seiko啟用了中文名稱“冠藍獅”,進行推廣宣傳。

Grand Seiko不想低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