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影響了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容麼麼三打白骨精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是小七!

《周禮》記載:“惟王建國,辯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封職,以民為極。”這句話是說先有王國的統一,再有職官制度的確立。

我國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的就3000多年。“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因此職官制度的產生是階級對立的產物。

西周時期的貴族諸侯和秦漢以後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職官制度不同,即使相同的封建職官制度制度秦漢與隋唐又有不同,那麼是什麼影響了職官制度在的發展和演變呢?

1、各歷史時期生產力的不均衡是導致職官制度改變的首要因素,生產力越低下,職官制度越簡單,因為沒有那麼多的事務需要分別管理。

有句話證明:夏官百,殷商二百,周官有三百六十。

列如:在隋唐時期隨著均田制凋敝、出現了許多新的官職:括地使、戶口色役使、兩稅使等等。及其後來日益完善和擴大的三省六部制。

2、一朝天子一朝臣,講的就是皇權換人了,職官制度就會相應得到調整。

列如:以“丞相”制度而言,先秦稱公卿;秦漢叫丞相、尚書;魏晉隋唐為中書令;明清就是我們熟悉的內閣、軍機處。

3、傳統文化、封建思想對職官制度的變遷也有影響

從“焚書坑儒”的秦朝後,儒家思想一直協助封建皇權對國家的控制,那麼儒家思想也就成了皇權建立職官制度的唯一參考標準。但由於各個時期對儒家思想的體會不同,也由於儒家思想在歷史進程中,諸多思想家的改進,那麼每個時期依靠儒家思想建立的職官制度也就有所差別。

4、民族融合給職官制度加入新的元素。

列如:秦漢時期的典屬國、唐朝的市舶司、和滿清的八旗制度等等。

總之,我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各朝各代不會百分百一樣,但大的格局延續的脈絡很清晰

一家之言,歡迎補充。

我是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