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上了熊孩子你會有什麼樣的態度?

省省八官網


現在熊孩子越來越年輕化了,以前我們那有句俗語:“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十歲還要嫌大半年”。

說白了,我們都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家長都說我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們還真是上房揭瓦了,因為瓦洞裡有鳥窩。當然除了上房揭瓦,我們還爬樹。爬樹的目的就是掏鳥窩,有時候還摘知了殼賣錢,在我們那女孩和男孩一樣的瘋,有的女孩爬樹比男孩還厲害。當然女孩子天生怕蛇,我們幾個小朋友就抓蛇放進女孩書包裡。後來據說那個女孩嚇得尿褲子了。當然我是最放肆,膽最大的,因為只有我沒有家長管。為了掙零花錢,半夜到墳頭去抓蛇。每次都能賺十兩塊錢。有時候看誰不順眼,就把蛇丟他家。當然我們抓的蛇都是沒有毒的。

至於這麼對付熊孩子,只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畢竟有未成年保護法對不對?他不是愛爬樹嗎?那就讓他爬,監督他爬,讓他重複爬一直爬累了為止。反正他怎麼皮,就讓他重複皮,看他累不累。

事實上熊孩子都有長大的時候,總會成熟的。


太極雲飛揚


應邀,我的孫子在3一5歲時曾是個熊孩子,怪淘氣、費器物。用小鋸把塑料布圈拉透,長子怒氣把他送回老家。夏天,我在床上午休,孫子不睡在屋內玩耍,把10幾斤大米撒滿屋地。有時把水管水開的屋內流。



更害怕的一次是往外充電車,孫子把個插銷插在了充電盒上,撥不出了來叫我。我一看一驚呀,太危險,嚇出一身冷汗。現孫子大了,很懂事,也很聰明,也變過來了,也不是熊孩子了!


遇上這樣的熊孩子,①是發急,②是操心,③是擔驚,④是害怕,⑤是想打,⑥是心痛!情感複雜,喜怒哀樂,變換無常,自己認為自己是神精病!


苗萬平談情感


我帶的學生裡真的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初升高成績不錯,被分到文科班,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到青春期了上課喜歡標新立異,後來乾脆不學習,家長咋說都沒用,老師都說過他,教育他,軟硬兼施。這個孩子後來自動放棄學業,到社會實現自己的抱負。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又返回來唸。耽誤了時光。



對熊孩子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只有自己自省,辦法才有用,如果不自省沒啥神辦法,因為他比你有主意。


這只是一個個例,對熊孩子的辦法還是鼓勵引導對,不能武力和施壓。每個淘氣的孩子都有優點,只有聰明才會淘氣,揚長避短,慢慢行為習慣就會養成。


風箏飄帶


熊孩子也好,乖孩子也罷,都是來自於環境;我就是過去的熊孩子。
依稀記得,到處搞破壞僅是因為想得到周圍人的關愛,並沒有更多的想法;對周圍的指責和謾罵,只是心裡說不清楚的委屈;事後是,家長的長時間的說教,甚至是打罵;又因為,不懂得溝通,所以,不能正確交流。


隨著,年齡的成長,
為人處世的道理逐漸明白自己該成為怎樣的人,也就遠離了“淘”。
事實上,只要熊孩子能感受到,周圍的環境對待他是和別人一致的情況下,這種熊也會慢慢結束的。

過去家裡一直在還債,導致我沒上過幼兒園,當剛上小學時,只是自己一個人坐在校園的花壇上,看著別人笑和鬧,心裡一是別人開心我就開心,別人哭了我就躲開;二就是內心非常希望能和他們玩在一起。這也就引發了有人跟我玩的時候,就非常努力的工作;為的就是單純的希望,他們能繼續跟我一起玩。這也是,激發自己高於一般人的鬥志的地方吧!
所以,“如果你遇上熊孩子你會是什麼態度?”

我則希望,大家能一視同仁,不要孤立他,讓他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一樣的就好。
這樣,一來能讓他感覺到心裡平衡,二來是對他更懂得珍惜的情懷,得到一如既往的發揮。這也是,為什麼熊孩子培養好了,將來更容易對社會做出出色的貢獻的根本原因。


章聖228


熊孩子就是5-14歲之間,有強烈的好奇心、破壞力、無厘頭的調皮搗蛋的孩子,這時候的孩子說話做事惹人厭,有錯就改,改了就犯的惹人生氣。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中,都有一段相對比較“熊”的時候,難免讓家長為之煩惱。當孩子處在這樣的階段時,做家長的既不能過度放任,又不能多做嚴苛,而應在放任與嚴苛之間找出個平衡點,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自由發揮,同時給他們定好明確的界線,當孩子有越界線時,要給出適當的懲罰,並解釋清楚懲罰孩子的原因,讓孩子從內心裡服。

如此平衡教育,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鍛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a夢美兒


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被網友們界定為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前不久一則關於熊孩子試圖將孕婦推倒的新聞說明了熊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問題不可忽視。

我曾遇到極為尷尬的事情,一次遇到熟人兩口子抱著孩子散步,我看長得很可愛,就伸手想抱抱孩子,就在這個時候,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極為粗俗的罵人話,大人不但沒有禁止和糾正,反而覺得很好玩,讓我當下不知所措,趕緊溜之大吉。由此證明了“熊孩子背後有熊父母”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

反觀國外,我在莫斯科乘坐地鐵和公交,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是很小的孩子說話聲音稍微大一點,家長就會嚴厲禁止;二是在地鐵上孩子的站姿不雅觀,家長馬上嚴厲糾正。

我國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和縱容。熊孩子“推孕婦”的舉動已經足夠危險,而孩子卻表現的滿不在乎,加之其母親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仍然以他只是個孩子的理由進行“自我解釋”,可見孩子做出這樣的危險舉動並非偶然,很可能是在過去諸多的“小錯不糾”上慢慢“培養”,進而產生的一次變本加厲的行為。

我由此得出,熊孩子現象說明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髮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言傳身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言語來教導,二是用行動來示範。對於教育孩子,家長既要規範自身行為,形成榜樣示範,又要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及時指出,進行管束糾正。父母教育孩子,既不是對孩子的小錯一概視而不見,將溺愛習以為常,也不是一旦遇到嚴重問題,就如夢方醒,進行嚴厲體罰。

在我看來,熊孩子問題的根源在於家長的教育思想觀念問題,家長對孩子不可過分溺愛,從小就要灌輸正確的行為規範,對孩子每一個細微的偏差應該給予注意並糾正,“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最輕微、最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更要如此,這既是為了教導孩子天性的無知,也是為了預防更進一步的壞習慣。熊孩子在自己家中是掌心寶,小霸王,可以理解,但在公共場合,孩子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在餐廳裡、商場裡、酒店裡甚至所有的公共場合中都可以看到熊孩子們大喊大叫,邊跑邊鬧,家長對此熟視無睹,如果有人勸說,反遭家長的冷嘲熱諷,面對這樣的情況真的很令人無語。

如果我碰上了熊孩子,我會遠離,儘量躲得遠遠的。


時光似水歲月如歌


看情況吧,其實多數時候孩子是受大人、電視或其他小朋友的影響而有時會做出他認為可以做的事情的,有的時候是大人不好,大人故意說反話,孩子也就反過來做了,因為孩子若是真的正著做的話那才是真的錯。

孩子在很多時候由於經驗不足可能會做些讓人生氣的事,但是一定要冷 靜地分析下孩子為何會那樣做,等你瞭解了原因後可能會付之一笑,大事化了的。

對於危險的事,一定要及時糾正並正確講解,以防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不安全的事。孩子在很多時候會偷著做試驗的,尤其是大人不讓做的事,因此可能的情況下選幾個不可以做的事,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意識到大人的話還是要聽的。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說的或做的並不錯,只是大人們礙於面子不願認可而矣,當然太過分的熊孩子家長當然要酌情對策,以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


曉燕話營養


現實中,要對付熊孩子,先得了解,什麼樣孩子才是熊孩子。



熊孩子,是網絡用語,用以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



如果我碰上這樣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帶有破壞性的事情時,會喊:“這孩子,你要幹嘛!”。



當然,孩子小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據說這一稱呼來源於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其中也含有暱稱的意思,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



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被網友們界定為“熊孩子”。



“熊孩子”常會做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既可愛又可恨的孩子,對於一些心性明顯有陰暗傾向的小孩所做出的,即使大人也為之懼怕的事情,也不能以“熊孩子”予以解釋。



因此熊孩子應該是那些調皮搗蛋、讓人哭笑不得,但是其本身應該又是滿懷善意的孩子。



熊孩子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們在一些常規的事情上,給出的回答會讓人大吃一驚或做出人們意料之外的事,讓人驚訝、無所適從,最終總讓人到了捧腹大笑的程度。 在主觀傾向方面,熊孩子應該是有小孩子特有的脾氣,機靈,但不會做太過分的事情,會給人們帶來快樂。



出現的較早且非常有名氣的熊孩子,如,野原新之助。



在熱門遊戲Minecraft中,熊孩子專指偷竊,搗亂,毀壞建築的玩家,這些熊孩子在遊戲中以打火石,TNT,岩漿,水,附魔鑽石裝備等為武器,擁有在3分鐘內拆掉你家房子的能力。



有些熊孩子還擁有不俗的黑客技術,可以黑掉服務器,有技術的可以封了服務器主。有些熊孩子還會卡BUG,會用紅石偷箱子,某些沒有圈地的房子還會被熊孩子圈地。



各地方言不同,造成對熊孩子叫法和理解也不同,有些地方把發言惹人討厭,沒家教,改過後又會惹人生氣,調皮搗蛋的小孩子指熊孩子。



中原東部有的地方稱為“慫(sóng)孩子”。 東北話“熊”用意確切的說是:嚇唬,教訓,訓導,講道理的意思,再加上一點嚴厲的修飾。常指孩子不聽話、脾氣倔強,是對孩子的一種批評。 在黑龍江地區的“熊”可以廣泛用於各種人。詞性帶貶義,指軟弱、不反抗。



熊孩子形成的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

熊孩子大多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很少從他人角度考慮,也很少顧及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將焦點主要放在自己身上。不能很好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往往過度地關注自身。



2、自我控制能力差

對於熊孩子來說,往往不願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獲得滿足,如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有機會做出某種令自己快樂的行為,會馬上付置於行動。因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成年人必須懂得根據所處的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抑制不合時宜的內心衝動。因為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小孩子因自我控制能力差,就更有可能受到內心衝動的驅使,表現出各種“熊”的行為。



3、不懂社會規範

尚未掌握在特定場合下應該如何表現的社會規範,這也就是熊孩子之所以“熊”的原因。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行為規範充斥著人類社會。成年人經過社會化的洗禮,會在不同場合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為,對於這些社會規範早已爛熟於心。但是,社會化規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試錯,並且貫穿人的一生,而並非一蹴而就。小孩子沒有掌握相應的行為規範,當他們的行為打破了這些規範時,就會給人們“熊”的感覺。



綜上所述,熊孩子之所以“熊”,表現出了各種不合時宜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和水平尚未達到“正常”社會生活的標準。這也正是為什麼會成為“熊孩子的戰鬥機”的是中低年級的學生,而不是年齡更大的中高年級學生的原因。年齡越大,心智發展越成熟,社會化程度也越高。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雖然有能力對外界產生足夠的影響,但心理上的成熟度較低,難以駕馭自己的行動,從而驚人的戰鬥力能爆發出來。

當然,孩子們“熊”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個體差異的存在。就像有些成年人一樣,也會過度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顧及他人感受。



但不管怎樣,每個孩子都難免會經歷一個相對比較“熊”的階段,在變得“成熟”、“懂事”,變成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之前,難免會有幾件“光輝事蹟”讓家長唸叨許多年!。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熊”行為呢?

研究表明,在放任和嚴苛之間取得平衡,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自由,同時也設立明確的界線,當孩子越界時做出公正的懲罰,並解釋清楚背後的原因,以利促進孩子的心智和社會發展,幫助他們成為獨立而自主的人。而不是過度放任或過度嚴苛,對孩子成長都不好。


田蘭地博



滕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