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网络上刚刚掀起一波嘲讽姜昆的浪潮,这年头似乎黑姜昆成了政治正确了。这次黑姜昆的标的是一部电影《笑神穷不怕》,黑点在于票房,惨不忍睹,只有几千块钱,确实是连买盒饭都不够。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不过笔者认为姜昆有点儿背锅了,看看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名单就知道,导演南光不认识,吴志国查了一下,居然是《三笑之才子佳人》的摄影,怪不得。

剧组灵魂之一编剧,刘俊杰,不温不火的相声演员。策划,孟凡贵李嘉存。。。看到这里就明白了,根本不用管监制是谁,这个班底要能拍出好电影都怪了。

但,还是要说这部电影到底烂在哪儿。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首先,剧情俗套,俗不可耐。你说你要拍相声祖师爷就往相声上招呼呗,非得往才子佳人方向使什么劲呢,整个穷酸秀才为了爱情智斗王爷,脱离了史实不说,还落入流俗的套子。、

其次,星光黯淡。不是说拍电影非要大腕不可,当年《疯狂的石头》说是小制作好歹里面还有个小有名气的郭涛和有不小名气的徐峥呢。一部电影最大腕居然是武宾,一个不出名的捧哏,剧情烂俗,主演不熟,卖钱就怪了。

最后,电影目的不明。你是想娱乐?还是想搞笑?还是想科普?还是想教育?看不出来啊,不知道你要干嘛。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主流相声界的电影先说到这里,下一个说郭德纲的《祖宗十九代》,为什么说这部,不说以前其他的,因为这一部还值得一说,以前那些大烂片简直没法提,捏着鼻子都没法敲键盘。

有人说《祖宗十九代》票房不少啊,不算惨败。拜托,就那个时间段,你随便拍一部电影,哪怕拍《TFboy吃喝拉撒的一天》票房都不能低于1亿。何况老郭还在电影里堆砌了那么多明星大腕,也才这么点票房。

《祖宗十九代》是老郭第一次能完整讲一个故事的电影,不过硬伤还是有很多。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首先,剧情苍白。就为了一个颜值的事情做个梦,然后努力想改种,这个剧情简直就是在应付差事一样。

其次,人物单薄。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岳云鹏他们塑造的这些人物单薄无力,一出场到结束全是脸谱化的表演,如果非要找一个凑合过的,也就谦哥那个角色还有点儿立体感。

再次,堆砌明星。一个电影如果狂打明星脸牌,那妥妥就是烂片了,没错,内谁谁和内谁谁也是烂片!而且这些明星在剧中塑造的人物简直尬极了,没办法,时间太短根本没时间去飙演技,白瞎这么多演员了。尤其是大鹏和王宝强,全程尬聊让人不忍直视。

最后,立意太LOW。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全看脸,到底是想搞笑还是想说教,也没个准话,反正就是该说的我都说,你自己看着办。

归根结底,两部电影都没搞清楚自己想干嘛,到底是想讲故事,还是搞笑,还是教育人,编剧导演都没想明白,拍出的电影只能是观众自己去体会了。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位相声圈的导演,冯巩。

笔者一直认为,冯巩是一个被相声耽误的演员,他演的很多角色都非常出彩。比如《埋伏》《没事偷着乐》都是影帝级的演出。

不过,当冯巩自己自拍自导电影的时候,他也陷入了一个窠臼,那就是陷入小人物的悲催加搞笑生活出不来了。所有的电影都是一个路数,无非是把主人公的职业和姓名换一换,打法都一样,让人审美疲劳。笔者看来,冯巩最好还是去当演员,导演就算了吧。

姜昆冯巩和郭德纲纷纷在电影上折戟,难道相声演员就拍不好电影了吗?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答案当然是NO!三十年前就有一部相声演员主创相声演员主演的电影《笑破情网》,这部电影在当时是一个经典,经常在电视上播放,相信很多七零后八零后都非常有印象。

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成为经典呢?

首先,相声演员拍的电影嘛,当时是相声为骨干。整部电影被三段相声贯穿,结构上就比较明朗,节奏也很明快,而且这也是发挥自己的所长啊。

其次,立意高。从寻找相声素材出发,一路发现不良风气,然后将这些东西融入到最后的相声里,讽刺了人情风,送礼风,铺张浪费风。故事完整,立意明确,搞笑的同时起到了讽刺和教育意义。

最后,与时俱进结合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比如中间很多的名牌家电,农村送礼的盛况,还有当时社会上对相声的喜欢和追捧。

说到底,这部《笑破情网》就是一部典型的相声电影,搞笑,讽刺,讲故事,该有的全有,而且整部电影没脱离相声这个主战场,真正做到了发挥长处。尤其是电影中最后一个相声,真正起到了对电影立意的升华,虽然看起来几乎平铺直叙毫无意外,但却非常完整。再加上那段相声本身质量也非常高,画龙点睛作用明显。

姜昆和郭德纲的电影接连惨败,问题出在哪儿?出路又何在?

有了这部电影为榜样,那解决现在相声界频频在电影上栽跟斗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1.相声演员拍电影不需要避讳自己相声演员的身份,完全可以以相声为载体去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穿插几段相声,起到承接剧情画龙点睛的作用。

2.拍电影嘛,就要讲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需要脑洞很大,也不需要千回百折,哪怕只是一个小故事,只要讲好了就是好故事。就像苏文茂的《扔靴子》一样,这么小的故事,一样名垂青史,甚至都影响到了股市。

3.贴近生活,紧跟时代。相声老段子很多,但是却能一直说上百年,为什么呢?还是在于更新,每一代相声艺人都对老段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让老段子加入一些新鲜的生活和名词,做到与时俱进。比方说侯宝林的《夜行记》是自行车,侯耀文的版本就是摩托车,李金斗的版本成了汽车。越是这种贴近生活的作品越是容易深入人心。这也是为什么冯巩的电影比姜昆郭德纲的电影好很多的原因之一。

4.提升立意。越是经典的电影,其立意越是高。越是烂俗的电影,其立意几乎无法直视甚至无法提取。一部电影的好坏,很大程度在主创人员做出立意的那一刻就奠定了大部分。现在都不用追求特别高大上的立意了,哪怕是一个说得过去有一些讽刺意味和教育意义的立意能提炼出来就不错了。笔者想到一个群口相声《新潮商人》,整个相声结构简单,人物特点鲜明,立意也简单明了,这样的相声甚至可以直接改编成一部电影。

说到底啊,相声演员拍电影还是还紧跟着相声走,拿出你们创作相声的热情和水平,从那几百段经典相声段子中找素材比闭门造车强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