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matrix5187479129


好色對於男人來說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最起碼可以證明這個男人很正常,享受也是大多數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最起碼這些人活的很現實。不然人活著為什麼,就是成天喊那些高大上的口號嗎?帝王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感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什麼世人非要把他標榜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



在許多事情上,普通老百姓不能免俗,為什麼皇帝就得免!所以,唐太宗晚年痴迷長生不老之術也好,興建宮殿也罷,人之常情,不足為怪。這些事情也不能作為唐太宗的“十大罪狀”,畢竟他又不是罄竹難書的隋煬帝。所以,我們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一個人,理性分析他的一生功過,而不是去大肆渲染、鋪陳一個人的過錯。

還有人指責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是窮兵黷武,想想可笑。如果李世民坐視高句麗為患,那才是最大的過錯呢,不然的話,遼東被高句麗佔到什麼時候都說不準。為什麼隋朝要傾全國之力四徵高句麗,難道是吃飽了撐得,隋煬帝好大喜功,可是隋文帝並不糊塗。只不過隋煬帝太過於張揚,一生只玩大手筆,數次揮師百萬、勞師遠征,搞得民不聊生,最終成為了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唐朝攻打高句麗的原因是,高句麗對中原王朝陽奉陰違,四處挑撥周圍國家敵對唐朝,而實現它們稱霸東北亞的野心。而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雖敗猶榮。

此戰共殲滅敵軍六萬多人,攻破佔領城池十餘座,剿獲戰略物質無數,迫使7萬多高句麗人內遷為唐朝子民,為唐朝開荒、戍邊。同時有效的打擊了高句麗人的囂張氣焰,此後,唐太宗還對高句麗實行了騷擾戰術,極大的消耗了高句麗的實力,為以後的唐高宗征討高句麗取得全面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徵高句麗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他一直耿耿於懷。事實上,李世民征伐高句麗水陸兩軍,共出動十餘萬人,最終唐軍傷亡兩千多人。與隋煬帝的動輒百萬大軍,每次全軍覆沒簡直就是小烏見大烏。

還有,唐太宗修改史書的事情是發生在貞觀初年,也有人把它做為了唐太宗晚年昏庸的證據。自古,歷史是就是由勝利者寫就的,歷史所以才會成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上的那個朝代不修史,那個朝代的前朝史都是一字不落的真實!乾隆皇帝就連一套《四庫全書》還修得面目全非,多少不利於清朝統治的“禁書”而慘遭焚燒失傳。所以,乾隆皇帝修《四庫全書》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政治目的,但對於文化界無疑是一場空前洗劫。


也有人指責說,唐太宗在處理太子爭位上失當,要知道權利的爭鬥從來就是充滿血腥,在那個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朝歷代莫不如此,為什麼非要李世民塑造成一道鶴立雞群的風景呢!有一句詩寫的很好:“紅顏未老身先死,無情最是帝王家”。

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以人為本,政治清明,君臣同德一直是歷朝歷代爭相效防的典範。而唐太宗更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他不但不歧視少數名族國家,還把他們當成平起平坐的兄弟,而這些國家才會聽從唐朝調遣,為唐朝所赴湯蹈火,並且心悅誠服地稱唐太宗為天可汗。所以,包容、自信、開放、博大的唐朝才會出現四海昇平、萬國來朝的盛況。


縱觀唐太宗的一生功過,所謂的過根本不值一提,這就是瑕不掩瑜的道理。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唐太宗作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在頂著戰爭的瘡痍的大環境下開闢了貞觀盛世,讓人感嘆他的偉大!但是任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唐太宗也不例外,他晚年犯下的錯有的甚至讓人覺得滑稽!

驕奢淫逸

唐太宗晚年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的享受,所以重新修復了楊廣當初修建的豪華宮室,收繳很多的美女藏到其中,而且在一次無意中看到自己已故的臣子的女兒(武則天)很是漂亮,就將她也納為妾!此時的武則天僅僅十四歲!

迷信占卜

在公元648年,李世民聽信民間流傳的: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覺得與武字沾邊的人都是自己的絆腳石!恰巧有一位將軍一連串串佔了四個武字,就變成了李世民的懷疑對象。首先這位將軍是左武衛將軍,爵號是:武連縣公,又是玄武門的守將,而且他還是武安縣人(人有的時候真的是不得不躺槍)。所以李思民將他貶到了華州,並藉機殺了他!

修煉仙丹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得了一場風寒,本來按照御醫開的藥方,吃個幾個月就好了。但是他偏偏在這個時候迷戀上了道教的修仙一說。於是李世民下令國內的方士為其煉製丹藥,但是吃下去之後都沒有什麼效果!於是李世民就覺得是國內的方士修為不夠,就專門從印度抓了一個和尚回來,讓和尚給他煉藥。和尚只能假裝精通煉藥,就開除稀奇古怪的方子,李世民就下令去給和尚找藥引,而且每天把和尚像上賓一樣款帶著!一年後,所謂的仙藥練成了,李世民服下仙丹之後七竅流血而死,這時的李世民才僅僅52歲!他也成了第一個被長生不老藥毒死的皇帝!


博侃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確是很昏庸,這不是別人刻意抹黑的,在真實的歷史中的確如此,其實仔細翻閱歷史大家就會發現,有許多早年間勵精圖治的皇帝,等到他們老了之後都開始變得昏庸,或許是奮鬥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才敢鬆懈,因為已經老了,還不享受這一切可就來不及了,李世民便是如此。

李世民在早年間絕對是年輕有為,他就是皇帝中的楷模,史書對其評價也很高,比如什麼重用賢才,廣施仁政,當然事實也是如此。從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就從諫如流,以魏徵為代表的敢於納諫之人有將近三十餘人,這在歷史上其實還是很少見的。

等到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他對於納諫之人的話壓根聽不進去,魏徵也曾公然質問李世民為什麼聽不進去大家的勸諫,李世民就是各種狡辯,李世民晚年的時候非常喜歡修宮殿,經常是大興土木,大臣勸諫他不要這樣,太過浪費,這些話可是讓李世民非常生氣。

李世民直接告訴大臣,老百姓都是賤骨頭,容易無事生非,應該長期做牛做馬,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完全變了,他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昏庸的皇帝,他只顧著貪圖享受。晚年的李世民有兩大愛好,一個是喝酒,另一個就是美女,他命人常年在外給自己尋找美女,只要是漂亮的,都會給他送進宮去。

在舉個簡單的例子,李世民天天花天酒地,民間怨聲哀道,甚至於李世民的貼身侍衛都開始勸諫他不要這樣,李世民大怒,將其處死,繼續他花天酒地的生活。雖然說李世民晚年如此昏庸,可是無可否認的一點是,他還是稱得上明君的,在其臨死前他也曾反省過自己,並且警告太子不許學他。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說唐太宗晚年昏庸,也只相對於他青壯年時代的英武神明而言。其實,唐太宗晚年也只是做了一些大部分君主都會做的事,但既英明神武過,人們就習慣用這一個標準來衡量他。好吧,不說這些題外話了,下面我們就說一下唐太宗晚年昏庸的事。



一, 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李世民年輕時征戰沙場,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到了晚年,仍然熱衷於開疆拓土,為子孫留下不朽江山,但好漢不提當年勇,他兩次親征,討伐高麗,都以失敗告終。並因增加了勞役賦稅,激起了民怨,引發了農民起義。



二,剛愎自用,不聽人諫。到了晚年,唐太宗逐漸狂妄自大,奢侈淫靡,並漸漸不聽諫言,在建飛山宮,擔心群臣勸諫,便警告他們說,“若不為此,不便我身。”貞觀十九年,諫臣劉洎說了幾句真話,李世民便給他加個“謀執朝衡”的罪名,逼劉洎自殺了。



三,貪戀酒色,網羅美人。長孫皇后病逝,李世民很快表現出男人本色,他命人四處蒐羅美人,以充內庭。 後來篡奪了李唐天下的武則天就是這個時期進的後宮,當時她年僅十四歲。 李世民花天酒地,已經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貞觀十五年,甚至引起了羽林軍譁變,衛兵們“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



四,迷戀丹藥,自作自受。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變得逐漸畏懼生死,為了長生不老,派人四處訪丹求藥。後來,一位印度和尚花了一年時間,煉製了藥丹,謊稱可以使人長壽,李世民信以為真,毫不遲疑地吞下,結果中毒暴亡。


萍風竹雨123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明君之一。然而,在其貞觀之治後期,唐太宗發生了很大變化,晚年可謂有些昏庸,以下幾點可說明:

其一,多次向史官提出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歷代皇帝不了閱讀史文的先例。這是皇帝無權干涉的,而李世民卻做了。

其二,好大喜功,看到將領們開疆拓土,不聽諫言,兩次親征討伐高麗,勞民傷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此事,激化國內階級矛盾,引起農民起義。

其三,奢侈腐化,大興宮殿。貞觀十一年於洛陽修建飛山宮,貞觀二十一年修建翠微宮給國家財政帶來壓力。



其四,剛愎自用,漸惡直言,差點殺了忠臣魏徵。


其五,迷信仙道仙術,學秦始皇、漢武帝服用丹藥,以致於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丹藥毒性發作,不治身亡,享年僅五十歲。

可惜一代明君以這樣的方式走完他的一生。


三水梅


作為唐王朝最傑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大半生裡勵精圖治,圖存求強、南征北戰、鞏固國防,開創了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但是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皇帝也是如此。雄才大略如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也是變得既荒唐又昏聵,幹出了一件件和他聖君身份不符的事情。




比起他的父親高祖李淵的高壽(在位8年,在太上皇位9年,活了70歲),李世民在位23年卻只活到了52歲,相比他的父親李淵,兒子李治。他的壽命真的算不得高壽。一生戎馬生涯的李世民何以只活了52歲,這還和他晚年迷信方士,嗜食仙丹有關,這也不禁讓人想起了另外一位傑出的皇帝秦始皇,秦始皇也同樣迷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術。




關於李世民是怎麼死的,官方史書記載出入極大,《新唐書》、《資治通鑑》說他是正常得病死的。但《舊唐書.郝處俊傳》裡卻記載著唐太宗李世民“昔貞觀末年,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胡人有異術,徵求靈草秘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這樣兩段話。郝處俊是兩朝元老,經常出入宮中,對太宗喜方術服丹藥之事應該是較清楚的。




李世民至少在貞觀十五年起就開始迷信方術嗜食丹藥,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術,他廣羅天下術士,並劈一地專門供這些方士煉丹食宿。丹藥對太宗的吸引力後來發展到大小病症皆以丹藥替代,這應該是吃丹藥上癮了。貞觀二十一(647年)太宗得風疾癱瘓被太醫治好,他本可以藉此戒斷丹藥,但朝臣依然不斷的給太宗介紹各地所謂的能人術士,結果又復吃丹藥,最終在兩年後的貞觀二十三(649年)猝然長世。一生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晚年竟如此迷戀要人命的所謂長生不老丹,他的這一嗜好不僅害了他自己,還給他的子孫後代開了個極壞的頭。他的兒子高宗、玄孫肅宗等五位唐朝皇帝的死都間接或直接和服食丹藥有關。




好色應該是天下皇帝的通病,為了子孫興旺皇朝可以傳之千秋萬代,唐太宗也是廣羅天下美女充實後宮。這其中就有後來開創武周王朝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她進宮那一年才14歲,而唐太宗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武則天雖長的夠嫵媚,但後宮佳麗無數,她也不過是萬花叢中一朵花,武則天當了十四年的才人都未得進封,按照正常的邏輯武才人將冷落清風直到出家為止。但上天好像有意眷顧她,與時為太子的李治珠連暗合之後迎來了她後來開掛的一生,也為唐王朝的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




唐太宗晚年一直苦於遼東高句麗桀驁不馴侵擾邊關,他沒有吸取隋煬帝百萬大軍伐高句麗導致亡國的教訓。自貞觀十八年(644年)起到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發起數次對高句麗的征伐,雖獲勝所多,但數年東征也極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國力,太宗晚年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由此可見一斑。他死後高宗李治繼承太宗滅亡高句麗、百濟的遺志,繼續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最終在總章元年(668年)滅亡高句麗和百濟。


所謂安逸使人墮落說的可是一點都沒錯。大唐承平日久,百姓安居樂業,唐朝文治武功在他手上都達到巔峰,既然天下都太平了那就放手享樂吧,驕奢淫逸誤入歧途最終壯年崩逝。李世民的一生是成也自己敗也自己。


大國布衣


唐太宗早年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中期因為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讓李世民留下了很大面積的心理陰影。貞觀前期,唐太宗勵精圖治。晚年的李世民卻變得昏庸起來。

幸虧唐太宗服仙丹中毒而死,活了51歲,否則唐朝說不定還搞出什麼亂子來。

終身制的皇帝,年輕時可能英明,年老了大多數都會昏庸起來,心理和生理都逐漸老化。

唐太宗晚年的昏庸事主要有這麼幾件:

1,不再納諫言

李世民晚年不但仆倒了魏徵的墓碑,還把上面的字磨去。

討伐高句麗時,唐軍好不容易才打敗高句麗,但也沒有徵服高句麗。不得已而退兵,唐太宗這才想起魏徵:“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

李世民討伐高句麗時,讓劉洎輔太子監國。因李世民生病,褚遂良誣陷劉洎想當伊尹霍光,劉洎自己向李世民分辨,並請另一個大臣馬周作證人。李世民聽到是謀反的事,就再也納不了進諫了,直接把劉洎賜死。

2,篡改史書

李世民對玄武門之變非常忌諱,經常召見史官,對他們旁敲側擊。

他還要求讀自己的《起居注》和《實錄》,這些書本來是要留給後來的皇帝看的,當朝的皇帝不能看。

從李世民開始,中國史書大壞。

3,沉迷後宮和仙丹

李世民首先霸佔了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

李世民的堂弟廬江王李瑗被殺後,李世民霸佔了廬江王的妾武則天。

李世民晚年還想再活五百歲,可是沒找到好仙丹。

王玄策在西域時,俘獲了一名印度人那羅邇娑婆,自稱會造仙丹。就獻給了李世民,煉成的仙丹,李世民吃了後就死了。

4,對兒子們猜忌

李世民從哥哥李建成那裡奪權,逼迫父親李淵讓位。

李世民也猜忌自己的兒子。

太子李承乾被廢並流放;三子吳王李恪被殺;四子魏王李泰被貶流放;五子齊王李祐被賜死;六子蜀王李愔被廢流放。

5,奢侈浪費

李世民晚年大興土木,在長安、洛陽等地建造大型行宮。

相繼修了翠微宮、玉華宮、飛山宮、襄城宮、九成宮、大明宮等大型宮殿。

6,窮兵黷武

高句麗強大後,與百濟合夥欺負新羅,新羅向李世民求援。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不顧褚遂良等大臣的諫阻,御駕親征高句麗,共15萬大軍。雖然給高句麗以很大殺傷,但攻城乏力,久攻不下,東北天氣寒冷,後勤糧運困難,李世民被迫撤軍。

7,誅殺無辜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都記載了李世民無辜誅殺李君羨的事情。

當時有太史占卜說:女主昌;又有民間謠言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非常厭惡這件事,有一次宴會時,讓大臣說自己小名,李君羨說自己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大吃一驚,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直玄武門,有四個武,把李君羨跟占卜和謠言聯繫起來了。最後找個藉口就把李君羨殺掉了。

“初,(指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初)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直玄武門,時太白屢晝見,主史佔雲:“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李世民無辜誅殺李君羨,讓武則天逃過一劫。李世民沒想到一個小女子也能奪天下,他讀書少,他讓人編寫的《群書治要》也從沒有女主奪皇位成功的。當時武則天在李世民後宮裡面,地位排名在第40名左右,李世民沒想當武則天會篡權。李世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死後,後宮裡面的嬪妃就打入一個小宮殿,寂寞到死算拉到。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敢娶父親的妾!

唐朝的嬪妃:

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正五品。以上三等是為二十七世婦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史書就是一種語言藝術,同樣的一件事,怎麼說都有理,李世民還沒等到晚年,就非要看自己的《起居注》和《實錄》,之所以要修改,恐怕就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早年間經略西域,開疆拓土,你們誇我神武之略,威加四海。

到了晚年我打高句麗,你們就說我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我早年間哪怕是搶了弟媳,你們都誇我是俠骨柔情,霹靂手段兼奇情氣質。

到了晚年在後宮多呆一會,你們就說我沉湎酒色,溫柔鄉里。

我早年間偏聽偏信,讓魏徵矇蔽,你們說我胸懷四海,從諫如流。

到了晚年我對魏徵完成了深入揭批,你們卻說我剛愎自用,閉塞言路。

我早年間建個皇宮,你們說這象徵我“天可汗”的威儀。

到了晚年再建廳堂館所,你們卻說我勞民傷財、大興土木。

我早年間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你們說我撥亂反正、偉有成烈。

到了晚年我不願意讓兄弟相殘,你們又說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早年間南征北戰,身體有損,你們勸我正心修身、保重龍體。

到了晚年我真的關心健康,吃點丹藥,你們又說我封建迷信、不負責任。

......

我就說一句,我一共就活了五十一年,按照你們後世關於年齡的定義,我算是中年早逝、半道中卒,又哪裡來的晚年去“昏庸”一下?


歷來現實


一代明君唐太宗,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影視劇、小說裡,都是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鄰的賢主。

他虛心納諫,將直言不諱的魏徵奉為上賓,是中學課本里都有的文言典範。

他選賢舉能,廣施仁政,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可人無完人,歷史在記下唐太宗功勳的同時,並沒有以功抵過,將其晚年的昏庸全然抹去。

人們覺得晚年的李世民一點一點“變壞”了,主要因為他做了以下五件事:

一、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從諫如流蕩然無存!

年輕時候的李世民,身邊圍繞的敢於直言的大臣有30餘名之多。最受他倚重的除了“鏡子”魏徵,還有“性最堅貞”的劉洎。

結果到了晚年,魏徵發現他開始“漸惡直言”,當他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的“十條”勸諫之時,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

《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有記載,若不是文德皇后從旁斡旋,魏徵好幾次都腦袋不保。

可是,最終,唐太宗還是下令毀了魏徵墓碑,等於完全否決了這個人存在的意義。

劉洎呢,更是悲催。因為說了一句“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的肺腑之言,被有心人褚遂良“變味”傳給了唐太宗。

他在沒有充分調查的情況下,毫不客氣揮刀,逼迫劉洎自殺。

直言之臣個個去世,世上再無人能干涉他左右,宰相房玄齡臨終時難過地說,現在朝廷已經無人敢犯顏強諫了。

二、網羅美女充斥後宮,縱慾傷身,死亡成迷。

關於唐太宗晚年的桃色新聞,沒有一籮筐也有半籮筐。更難以置信的是,他連親弟媳也不肯放過。

弟弟李元吉去世,弟媳婦楊氏迅速被他寵為枕邊人,真是要多出格有多出格。

他沉迷酒色,到處出遊,收羅美女,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廬江王被殺後,他霸佔了廬江王的愛姬。一代女皇武則天,起初也是他的妃子,“武才人”之名也是在唐太宗給予的。

彼時,賢后文德皇后已經去世,少了人規勸,他開始肆無忌憚地過起了荒淫無度的生活。

無節制的酒色逐漸掏空了李世民的身體,使得他健康不在。

後來,李世民得了中風,病體稍愈,就開始遍尋金石丹藥,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

大臣王玄策獻了被俘虜的一名印度和尚給他,他深信不疑,毫不猶豫地吃下了丹藥,結果中毒身亡。

唐太宗的死因雖至今是迷,但無風不起浪,吃丹藥中毒而亡說,並非空穴來風。

三、寧可錯殺,不可使一人威脅我李氏王朝

貞觀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

當時民間流傳又有本《秘記》在流傳,上面說“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讓李世民很惶恐,所以他誓要找到這個“武王”。

當時,李君羨做著左武衛將軍,把守著玄武門。太宗在一次宴請武官行酒令時,恰好又聽到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

聯想到“女主昌”的預言,他確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羨。

隨即,他便給李君羨硬安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殺了。

為了李氏社稷,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想來也是十分昏庸了。

四、以我為中心,大興土木,窮兵黷武。

在歷史上,皇帝大興土木總是跟勞民傷財聯繫在一起的。到了晚年,太宗為了享受,也是完全不顧百姓死活的。

更可怕的是,他還樂此不疲,親自當監理,在長安、洛陽等地建造大型行宮。

翠微宮修成後,他嫌宮室小氣,辱沒了大唐威儀,又下令重修了玉華宮。

一句話,耗費白銀數以億計不說,數不盡的能工巧匠也因此命喪黃泉。

因為修建宮殿,官員趁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時民怨四起,竟然爆發了起義。

起義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但太宗的所作所為,顯然已十分令人齒寒。

最耗費民脂民膏另外一件事,是戰爭。

唐太宗是武將出身,為了顯示其蓋世武功,他數次遠征高句麗。

為了籌集軍費開支,他還令各地官府逼迫百姓繳納“船庸”,百姓苦不堪言。

雖然,現在史學家開始為他平反,覺得頻繁出兵高句麗,絕非窮兵黷武之舉,而是守衛國門之策。

然而,大臣苦勸,民眾受苦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五、干涉史官,插手歷史書寫。

古時皇帝,身前身後都有人替其做傳,記錄言行。但是,歷來的規矩都是力求真實,皇權不許干涉。

李世民可好,不僅時時將史官叫去訓話,還屢屢暗示其“秉筆直書”,“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頻頻被人所不齒。

甚至,他還多次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打破了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據考證,史學家認為,太宗曾多番修改兩書。怪不得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舉覺得他為後來的皇帝開了極壞的先例。

少時立下宏圖大志,中年時勵精圖治,到了晚年,卻晚節不保,淪為昏庸之輩。自古以來,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侷限性。

英雄暮年,反其道而行之,饒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嗚呼哀哉,何其可悲~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歷史上很多大人物到了晚年都是容易犯糊塗的。比如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重用管仲,使得齊國能夠稱霸一方。但是他到了晚年的時候,任用小人,加上諸子爭鬥,自己在宮中被活活餓死,直到死了六十七天才有人來收屍。

唐太宗再厲害,他也會老,也會犯糊塗。中國封建王朝有些問題其實是難以解決的,比如皇位的繼承。一代雄主漢武帝在晚年也是發生了巫蠱之禍,害得自己的太子被誅殺。唐太宗的皇位本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從他哥哥手裡搶過來的。即使如此,他還是沒有能夠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在晚年的時候,他的幾個兒子還是為皇位而爭奪不休。

唐太宗本來是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的,可是他有點不成器。加上唐太宗有14個兒子,

這些皇子中必定會出現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比如吳王恪、魏王泰等。皇帝晚年其實和太子關係一般都很尷尬,畢竟太子時間久了,身邊聚集的力量容易威脅到皇帝。這樣,皇帝自然會扶持別的兒子,或者權臣,來維持權力的平衡。

不過,一旦維持不好,權力失衡就容易,使得骨肉至親相殘。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十幾個兒子,多半沒有好下場。比如太子李承乾被廢;三子吳王恪被殺;四子魏王泰被幽禁;五子齊王祐造反被賜死;六子蜀王愔自殺。

唐太宗由於早年成果顯著,晚年的時候就有點飄飄然。比如他四處作戰。東北遠征高句麗、西北打龜茲、北方打突厥餘部、西南打蠻族。特別是他打高句麗,過於急躁,導致勞民傷財。

不僅如此,他猜忌心還特別強。比如他在魏徵死後,推倒魏徵的墓碑。貞觀19年,他逼迫宰相劉洎自盡。貞觀20年,他又以謀反的罪名殺掉了開國功臣張亮。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