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一、人口、民族及宗教信仰

斯里兰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总人口约为2,144万(2017),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7%。从历史上发展到现在,斯里兰卡分为四大族群:第一大族群是僧伽罗人(Sinhalese),约占总人口的74.9%,聚居于全岛的大部分地区;第二大族群是泰米尔人(Tamils),约占总人口的15.4%,主要集中在锡兰岛北部和东部地区;起源于阿拉伯国家的摩尔人(moors,穆斯林)是第三大族群,包括斯里兰卡摩尔人、印度摩尔人和马来西亚摩尔人3个分支,约占总人口的9.2%;葡萄牙和荷兰后裔等义民为第四大族群,约占总人口的0.5%。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1. 僧加罗人

僧伽罗人不是斯里兰卡的土著居民。

传说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王子僧伽罗人维加亚(Vijaya)带领700名随从来到锡兰岛,建立了锡兰王朝,定都于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并与岛上原住民通婚繁衍,形成了最早的斯里兰卡僧伽罗族群。

僧伽罗人带来了北印度的农业经济和语言文字、设计了斯里兰卡最早的农业灌溉系统,使干旱的土地变良田,斯里兰卡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僧伽罗人最早接受了佛教信仰,他们建立佛寺,广播佛理,使斯里兰卡逐步成为了南亚最重要的佛教国家。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2. 泰米尔人

泰米尔人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民族之一,有记录的历史几乎两千年,早在史前时代就开始向锡兰岛移民,但大规模移民潮出现在公元5、6世纪的佐拉王朝,其母语为印度半岛最古老的泰米尔语言,这属于锡兰岛土著的泰米尔人,他们从印度南部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业和技术,在锡兰岛北部地区建立王国。

在锡兰岛还有一个印度的泰米尔人群体,其祖先在英国的统治时期(1796—1948),从印度南部来到斯里兰卡中部高地的茶园工作,以弥补斯里兰卡劳动力的不足。至今,他们还没有成为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外国人的印度泰米尔人的人口一直在下降,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返回了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

虽然分属泰米尔的不同群体,但他们的语言文化相通,约80%的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和90%的印度泰米尔人都是印度教教徒。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3. 摩尔人

几千年以前,来自中东的阿拉伯商人(即摩尔人或称穆斯林)和水手先后在锡兰岛海岸沿线登陆,他们都是先知默罕默德的信徒。到10世纪,斯里兰卡的阿拉伯社区应运而生,并大举开始发展西南港口的贸易,因为与当地人关系友好,而当时的国家又没有专门掌管贸易的部门,僧伽罗国王就任命了摩尔人管理国家的商业事务。这些摩尔人分散居住在斯里兰卡沿海地区,信奉着伊斯兰教,是斯里兰卡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商业贸易事业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4. 义民

义民名称起源于葡萄牙对斯里兰卡殖民统治的初期。由于当时岛上的葡萄牙妇女很少,葡萄牙政府鼓励殖民者与当地妇女通婚获得成功,其后人即混血儿讲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比在欧洲出生的葡萄牙人更适合当地的热带气候,更易于管理日常事务。

后来荷兰人击败了葡萄牙人,开始对锡兰岛实施统治,他们也让荷兰公民与当地妇女(印度、葡萄牙混血妇女)通婚。

在斯里兰卡的欧洲后裔发展分为两个不同的社区:葡萄牙语义民和荷兰语义民。葡萄牙义民是那些所谓的欧洲血统的黑皮肤后裔,他们是天主教徒,讲克里奥尔葡萄牙语。荷兰义民是那些能够证明他们的欧洲父系血统的白人。在英国统治时期,义民受聘于殖民政府,并把英语作为自己的语言,葡萄牙语仅被用作口语。英国统治结束后,义民的特权逐渐丧失,许多人在1961年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或加拿大。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二、官方语言

僧伽罗语(Sinhalese)、泰米尔语(Tamil)、英语(English)。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教育情况

据2013年统计数据:斯里兰卡国民识字率为95.6%,适龄学生入学率在98.4%,接受教育程度位列南亚地区前茅。斯里兰卡大部分学校都是政府公立学校,小学、中学实行12年一贯制(即:5+4+2)。自1947年起,全国公立学校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不仅课本免费,连同不同季节的校服(含发卡、领带以及鞋袜和书包等等)都是免费提供,曾经还免费提供午餐。学校一般在早8:00上课,13:30就放学了。课外,小朋友们也有参加各类兴趣学习的,不过更多的孩子们玩得是不亦乐乎,童年时代还是很幸福的。

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程度考试相当严格,通常只有50%的学生可以及格达到大学可录取的程度,而能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只有16.8%,在20~24岁适龄青年中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看到了吧,在如此欠发达的国家,全国的学生都是免费被武装的,令人羡慕吗?!

四、医疗情况

斯里兰卡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卫生事业还比较发达,医疗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9%,占政府总开支的7.2%。

斯里兰卡共有医院500多所,床位55,000多张。全民(含外籍人士)公立医院实行免费医疗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范围包括门诊、住院、医药、膳食、手术、输血等,看病非常方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9年斯里兰卡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4.0%,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93美元,2000—2010年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5名、护理和助产人员19人、牙医1人、医院床位31张。2007年,居民平均寿命为男性70.3岁,女性77.9岁。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五、人均GDP及工资收入

2017年统计数据:836亿美元,年度增长率为3.11%,位居世界第64位;人均4,065美元,位居世界第115位。

低技能月平均工资收入22,500RS,相当于1,125元人民币;

高技能月平均工资收入55,000RS,相当于2,750元人民币。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六、饮食习惯

斯里兰卡大多以大米、椰肉、玉米、木薯等为主要食物;当地盛产香料,咖喱质量上乘,咖喱拌饭是经常食用的美味佳肴,与印度相比更呛更辣,但很值得品尝与食用;鸡、鱼、虾、牛肉、羊肉,青菜、白菜、黄瓜、豆角、西红柿、萝卜、冬瓜、辣椒等是常见蔬菜,菜肴比较清新、略带些辛辣;肉桂、小豆蔻、丁香、柠檬、番红花、咖喱等是主要调味品,椰汁和红辣椒几乎是所有菜肴中都离不开的调料。

斯里兰卡人一般用手抓食进餐,用餐时习惯在每人面前摆两碗水,清水供净手用,冷开水供饮用;饮用红茶时喜欢放糖和牛奶;农民一般多喜欢饮用一种用椰花酿造的淡酒。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七、习俗与禁忌

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的含义与中国相反,点头是表示否定,而摇头则表示是。

与人初次见面,多采用握手、双手合十的方法来打招呼,双手在面部合十是最为规范的做法。

斯里兰卡人喜欢红色、白色、黄色等颜色,更视乌鸦为吉祥物,喜欢用燃灯的方式来庆祝开业、奠基、宗教仪式等。

斯里兰卡人吃饭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这三根指头拿起食物食用。

视左手为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为他们递送物品是极不礼貌的,因此吃饭和接受礼物时,都要用右手。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僧侣格外尊敬,与其对话时,不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僧侣。乘公共汽车时普通人要从后门上车,而僧人则从前门上车,车前还有僧人专座。

佛教徒有“过午不食”的教规,还有不进娱乐场所,不骑车,不快跑,不乘母畜拉的车,不戴手表,庙内赤足的规矩。

斯里兰卡人的婚俗比较特别,以僧伽罗人的婚俗为代表,男女双方先订亲,确定婚期后互换戒指,结婚当日内弟要为新郎洗脚、系“同心结”和打破椰子等……

不要给当地人送花。

幸福的斯里兰卡人

(文+图:王永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