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與現代文化有衝突嗎?

鵬友程


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展示了現存的六大文明和兩個候選文明,有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還有可能存在非洲文明和拉美文明。並認為未來世界主要是文明之間的衝突

,而中華(儒家)文明則是最有可能與西方文明相抗衡的文明。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存在的,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也存在衝突。


文明學家湯因比的觀點則認為"未來屬於中國",對中華文明極其讚賞。可以說,外國人正在感受中華文明的強大力量,而這一強大力量來自於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有人曾對中華文明做過精闢的總結:示以弱而不弱,示以柔而存剛,示以小以養其大。

但看了很多的回答,許多人把儒家文化當成歷史的罪人,或是當成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在工業社會、商業社會、市民社會中已經不適用而否定,應當放到博物館,從而情緒化地抵制和反對。

人,不能摔過一跤就否定步子的正確性,不能遭過百年屈辱就否定傳統文化的正確性。恨鐵不成鋼,想立馬成為世界強國的願望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切都需要時間,急不得的。


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一個是向內的自我道德要求和修養的柔性文化,講究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一個是向外的、真理的、征服自然的剛性文化。兩個不同方向維度的文化,必然存在衝突,是以柔克剛或以剛克柔的衝突。

但儒家文化在"私德"方面有深厚的資源,西方文化在"公德"方面有優良的傳統。這又是兩者可以相互交融的方面,既有私德,又有公德,豈不完美?現在不正是朝向這一方向在走嗎?既衝突又融合,本就是當今的世界大勢所趨,不可一味地貶低傳統文化,妄自菲薄,過分抬高西方文化。


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圍城心理":“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其實,對身在其中的傳統文化也是如此,一山總望著一山高。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具體看一下儒家思想

和現代普世價值的比較:

國家主權 屬於君主

國家主權 屬於人民

國家治理方式 君主治理

國家治理方式 人民治理即民主

公權力特點 集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地方政府於君主

公權力特點 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且地方政府由地方普選

國家治理原則 人治

國家治理原則 法治

各類人等 三六九等君主第一

各類人等 一律平等

儒家思想沒有人權概念

現代價值觀高度重視人權並以人權限制民主邊界

儒家思想強調道德修為一致性

現代價值觀道德修為由於信仰、民族習慣、文化特色等原因不要求一致,強調以法律為準則。

儒家思想是為專制服務的思想體系,被統治者認可到什麼程度?沒有其他思想就天下太平了。


透視線


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

現代文化是民主文化。

封建文化是落後的,保守的,腐朽的,為封建皇帝服務的。

現代文化是進步的,民主的,自由的,為人民服務的。

兩種文化水火不相容。

宣傳儒家文化就是肯定封建統治,就是對民主制度的否定,違背了人民的利益。

什麼時候儒家文化徹底在中國消失了,中國才是真正進步了。


濱哥


儒家文化就是古代文化,就是歷史文化。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為了統一中國,為了建立一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大的國家,為了把很多國家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把所有的書都燒了,把所有的歷史文獻都付之一炬。“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才能統一中國,欲建立一個與地球一樣大的國家必須把所有的儒生都殺掉,活埋掉。這也叫有破有立,不破不立。這彷彿舊城改造。當下中國之所以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因為能打破舊框框,能把舊房子拆掉。舊貌換新顏。每一棟房子,每一座城市,每一條衚衕都不可能永遠年輕,美貌如花。每一棟房子住上幾十年就變成危房了,每一個美貌如花的姑娘在婚姻家庭裡生活十年二十年就變成老太太了。城市要發展,必須把老房子拆掉,再建高樓大廈。很多有錢人覓到了新歡,就與以前的妻子離婚了。這就叫焚書坑儒。不焚書坑儒能有中國的崛起嗎?就連猴子也知道焚書坑儒。“猴子採包穀”,所謂猴子採包穀就是一邊採一邊扔,邊採邊扔。如果不扔就不能繼續採。為了要繼續採就必須繼續扔。不扔就阻礙了進步,阻礙了發展。所以說儒家文化與現代文化是衝突的。


FsY73926677


儒家文化與現代文化沒有對比性衝突,它們是一個遞進的過程。

要說有對立的也只能是從歷史的長河中來看,那些明顯的錯誤觀念和改正後的思想之間的衝突。需要辯證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儒家文化,什麼又是題中所謂的“現代文化”。

儒家文化,它是“傳統文化”的代表。以由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為主導思想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其核心就是“八端”,忠、信、孝、悌、禮、義、廉、恥。

現代文化,是相對於傳統文化來說的,也是由傳統文化發展創新而來的,是我們當下社會所體現出來的整體形態。

再者,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什麼衝突?

因為現代文化是由傳統文化發展至今所體現出來的。是更上一層了,所以兩者的基因沒有變,不能說有對比性的衝突,他有中華文明這個根。

只是在文化發展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捨棄了其糟粕,對其做了一些糾錯改正的發展創新之後,有了新的文化。同時,也可能存在新的問題,但其核心的思想是不會變的。在我們看來現在看來以前有很多錯誤的理論,比如“三綱”、“封建帝制”、“人分三六九等”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文化的正向發展,因其影響的時間很長很長,這也讓我們大多數人對儒家思想有了適中的判斷和正確的認識。(也許這也是這個問題的由來)

傳統文化,這就是一棵大樹一樣,它的成長經受著歷史的考驗,或陽光明媚、或風吹雨打;有些殘枝敗葉,也有新枝嫩芽。它的根沒有壞,慢慢的長高、長大到當下的“現代文化”;

現代文化,還是以儒家思想核心為指導。所以根本上沒有衝突。只是更加適應現代人的生命形態,同樣也是有很多問題交給未來去發展創新。


這裡是茶墨人-了緣有凡心,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朋友們有不同的見解,期待關注一起討論。


茶墨文化



劍蘭修竹


現代已經證明,儒家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腐朽的文化,沒有自由、公平、民主的含義,難怪孔子一生都不得志,鬱鬱而終。


儒家文化產生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時代,結果大家也知道了,當時都沒有一個國家接受,因為它是一種維護專制獨裁統治的思想,與當時自由開放的思想格格不入,更別說現代的。

只是漢武帝時期為了維護其專制腐朽的封建統治而成為其主體思想,也是徹底禁錮思想的開始,當時的絲綢之路就已經開始了,西方也沒有一個國家接受這種思想,儘管當時的西方國家人民已經很喜歡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東西,甚至火藥、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等等技術都學了,就是沒有學儒家思想,這也可以說是西方國家首先進入現代文明的根本原因。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的落後原因就是因為思想落後,然後他本人也從學醫該成學文了,為了提高中國人的思想。


國光軍的奮鬥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儒家文化。總結來說呢。儒家文化就是以禮儀讓忍為中心的一種文化。是當時的封建社會的社會發展所決定的。他主要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縱觀歷史,孔子的儒家文化,不管走到哪裡。統治階級都非常歡迎。可是沒有哪一個統治者或者統治階層他真正的奉行儒家文化。而這些統治階級呢,它只是把儒家文化教給平民老百姓,讓平民老百姓去遵守。所以孔子雖然學富五斗。走了當時的很多個國家,但是都沒有得到重用。從這個歷史事實來說呢,儒家文化其實它就不是一個先進的思想。它只是會把平民老百姓變得更懦弱,更愚昧。更易於統治階層的統治。

而現代文明。大家追求的是法治理,而不是一味的忍讓。所以可以說儒家文化跟現代文明瞭已經是有點分歧,不能說格格不入。當然儒家文化的禮儀,對現代的生活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當時的墨家文化。追求的是法。所以當時呢,那個墨家文化的後代呢,也出現了很多大人物,而且都得到了統治階層的重用。


山裡藥材


儒家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根本上是有衝突的。

現代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在每個正常個體都能個體自立和人人平等基礎上的,即承認每個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的、可以獨立做出理性選擇的個體,這表現在比如法律不是行為規範,而是社會公共契約,是公共議定的行為底線。每個個人為了保持社會有基本秩序交出了部分自由和權利,議定一個社會總體來說可以容忍的最低的下限。

所以每個個體的社會行為是隻要"法不禁止皆可行",這種社會秩序相對有了最大的包容性,這就給予了每個個體相對來說最充分的獨立和自由,充分激發個體的能動性。換句話說,首先無論個體向善還是向惡,在這樣的環境下主要都是自身針對所處立場權衡的結果;其次如何定義善惡也是個體自身判斷的結果。

而儒家文化不是這樣的。儒家的社會秩序不是眾人自願交出權力議定的,而是某個有話語權的聖人或團體制定的,即禮樂制度。而且這種秩序從朝堂到宗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包,什麼階層的人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坐什麼樣的車行什麼樣的禮都是被安排好的,必須行禮如儀,否則就是失禮。這樣,個體並不能充分解放自身的天性、智力和能動性。換句話說,儒家文化中,何為好何為壞是他人告知的,衡量人善惡美醜的尺度也是他人告知的。

這種文化特性的外在表現就是家國一體和宗法制度。這樣的好處是,文化傳承極為穩定,兩千年來我們的文化不曾出現根本改變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缺點也正在於否定和禁錮個體,讓個體的創造力不能充分發揮,以至於文化因為無法應變而必然走向僵化,進而衰敗。

表象上,儒家與現代文明有一些個體修身上的共通之處,是因為人的個體與社會訴求畢竟有共通之處。而這些表象上的共通,正是基於訴求共通上的耦合,但是其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另外,現代文明和儒家文明還有一個相當大的不同在於,現代文化是面向未來的,即我們始終相信和堅持社會的發展是在越來越完善和進步,當下的問題都有機會在未來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技術解決。而儒家是尚古的,儒家認為最好的時代是炎黃堯舜禹,其次是夏商周,因為回不去堯舜,所以才遵循周禮,以至於儒家思想廣佈的中華文化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太多前輩殭屍和他們的思想對當下產生過於巨大的影響,而讓人們無法站在現實的立場中,用理性分析思考和權衡問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各方面發展!


逍梟仔


兩者精華相和,兩者糟粕相頂。

和者益壯,頂者往死裡頂。

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自由、平等、博愛相通相和;

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等級觀念與絕對平等自由的無政府主義相爭相鬥。

惺惺相惜,豺狼互鬥。

精華靚麗生命,糟粕轉化肥料。

各歸其道,咎由自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