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你是選擇定期存款,還是理財產品?

AI熱溢


我會選擇理財產品,原因如下:

1、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只有4%左右,而且要求定期3-5年,中間如果違約的話需要收取非常高的違約費用。這樣的話還不去買餘額寶,微信零錢通這類貨幣基金呢收益率也近3%,隨時存取

2、如果追求保本和收益穩定,可以去購買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在5%左右,也是比銀行定期收益率高

3、或者冒一些風險,購買互聯網理財收益率能到達8%-9%


老徐談理財


對我來說,我是兼而有之。但這個定期的存款,我是肯定選擇銀行。

我的理財方式是多元化而且平均化的。

先說銀行定期 ,雖然少,但可以保本,誰能保證自己一定可以每年盈利呢?這在我的總體流動資金的30%

第二塊,債券,憑著我自己的經驗,我給自己配置了一款可以年化10%的債券,這佔我總體流動資金的50%

第三塊,基金,偶爾行情好,買上一倆次,或者行情不好慢慢加倉,收益不確定,但基本為正。在我流動資金佔5%

第四塊,餘額寶,微信零錢通,佔我資金的10%

第五塊,銀行卡,佔我資金的5%





歪歪基金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在於,你對遠期利率是看多,還是看空。

首先,讓我們回到今年年初,那時候,定期存款三年期的利率差不多在2.8%-3%,就算存成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到最高上限,也就只有4%-4.2%;而那時候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普遍要高於此數,就連貨幣基金這種可以實時申贖的高流動性投資產品,第一季度平均年化收益都達到了4.18%。

那麼,是不是應該放棄定期存款,選擇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呢?

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理財和貨基這類投資產品,收益是浮動的。當前收益高,未必意味著以後的收益仍然可以這麼高。第二季度貨幣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就跌到3.55%,第三季度更是差點破3%,按目前的行情,第四度破3%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銀行理財的收益也是同步逐漸走低,保本理財的收益差不多都跌到3.5%左右。

定期存款呢?則不受任何影響。比如三年定存,只要存的時候,寫明瞭存款利率是4%,那麼這三年無論實際利率如何波動,你都能穩穩地按照約定的4%獲利。這就是定期存款相對理財產品的一個優勢,利率鎖定。

也就是說,如果你預計今後的利率會不斷走低,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之類的浮動收益產品獲利會越來越難,那麼就應該選擇定期存單,預先鎖定未來的利息收益

。反之,如果預計未來利率走高,就應該選擇浮動收益產品,博取利潤的最大化


綜上,選擇定期存款還是理財產品,答案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投資者的預期判斷做決策。這種決策肯定是有風險的,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成熟的投資者必須學會面對未知的時候,做出自己的判斷,並且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銀行定期存款時間太長,減少資金的流動性,我會選擇理財產品。

目前在做指數基金定投,每週定投500,積少成多,現在行情處於橫盤狀態,我覺得現在才是入場最佳時機,基金定投屬於長期持有,定投個三五年,就當存錢了。

基金分很多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定投之前一定要多關注財經方面新聞以及基金類書籍。

餘額寶裡面有個心願儲存,200起存,許下心願,一年或兩年後想要做的事,心願儲存作為阿里巴巴旗下一個子產品,安全可靠,每月存入心願儲存資金會凍結在餘額寶,利息也會凍結,如果三次扣款失敗,將會終止心願儲存。為了一年後的心願,努力堅持,加油!



高天皓




回到題主的問題,咱們首先對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做下對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第一,從收益和組成上看,不同銀行不同地區的定期存款利息是不一樣的,形式非常單一就是存款。而銀行理財產品品種多樣,收益率在5%-7%之間較多,從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於定期存款。

第二,從風險控制上看,定期存款沒有任何風險,到期拿錢就可以。而銀行理財產品就不能保證了,有的時候本金都會受到損失。

第三,從使用靈活性上看,定期存款大於銀行理財產品。

第四,從投資額度上看,定期存款沒有限制,而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是五萬起。

對於投資奇奇王建議組合投資:比如定期一部分,理財產品一份,指數基金定投一部分,股票一隻,貴金屬一部分,民間借貸一部分,期貨等槓桿類不做主力投資,投資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基礎越紮實,盈利面就越大。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祝君好運!


奇奇王聊理財


目前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有些低,趕不上通貨膨脹率,所以要在這二者之間選擇的話我肯定選擇理財產品。雖然有適當的風險,但還沒有碰到過違約情況。

另外如果屬於高淨值人群,資金量夠大的話,可以選擇一些高收益的產品,包括信託,基金,私募,P2P,海外保險,黃金,期貨,股票等等。風險依據自己的喜好作出選擇,也可以組合幾種購買,風險分擔。激進的話可以購買股票,期貨。可承擔適當風險的話可以買進信託,私募股權基金,P2P等。

但還是要提醒一點,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點心理上一定要做好準備,沒有隻賺不賠的投資。市場上摸爬滾打時間久了,選擇產品會更有經驗一些,必然賺錢概率更高一些。


BJIAO


存款、理財都有竅道,貝蒂細細道來

定期存款:是銀行與存款人雙方在存款時約定好期限、利率,到期後支取本息的存款。

存期最短3個月,最長5年。

定期存款,特別是大銀行的定期存款具有安全性,但是收益會較低。3年期大額存款,利率也就4.12%。

利率:各家銀行利率是不相同的。在央行基準利率上向上浮動。

一般情形是: 大銀行利率較低,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農村信用社利率較高。特別是在年底,可以打客服詢問,也可以在銀行網站上查詢。

若考慮到小銀行的風險,可以僅存50萬,就一點問題沒有,即使破產,也能全額獲賠。

期限選擇: 原則是根據自己對流動性的需求來配置。

在銀行工作時,注重流動性的銀行人不太喜歡較長期的定期存款,一般選擇一年期,自動轉存。

建議任何家庭,都可配置一些定期存款。可以根據家庭對流動性的需求,選擇期限。畢竟這是最為安全的理財方式。

年輕人,可以少量配置,年長者,可能多配置。但不宜期限太長。雖然不用買車買房,但畢竟年齡大了,有個病什麼的,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各類很多,這裡僅說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按風險等級分為R1-R5,R1最低。依此類推。要購買理財產品,都是需要到銀行先進行風險評估的。

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是大銀行較低,股份制銀行較高。

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2018年初,就爆出五大行之中的2家有理財產品違約,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違約。

根據新規,銀行理財不能剛性兌付,這就需要有所配置。選擇與自己風險偏好相似的銀行,

可探討(不構成建議)分散式,即大銀行買一些,股份制銀行分別幾家買一些。切勿僅以收益為購買標準。確實要匹配自己的風險偏好。

 

期限:可考慮中短期限。90天,180天的比較

好一些。理財收益不斷變化,經濟形勢也在不斷變化,較短期限利於及時選擇。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貝蒂A


現在理財方式這麼多,應該很少有人去存定期存款了吧


蝸牛沒耳朵


顯然不會定期,用於各種模式的理財!


易經思維看股票期貨


我沒有定期存款,全是股票投資和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