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開,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突圍記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文 │夏天

繼《我不是藥神》開啟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新紀元後,近來《無名之輩》《狗十三》等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來勢洶洶,大有刷屏之勢。

《無名之輩》故事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展開,以眾多小人物為主角,於荒誕不羈、黑色幽默的敘事風格中展現出平凡人的眾生相。上映後,票房低開高走,26天累計票房7.09億,豆瓣評分8.2,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成為這個冬天電影院裡最大的一匹黑馬。

曹保平導演被雪藏五年的電影《狗十三》,聚焦中國式“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女孩從童年到成年殘酷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上映後在進口大片《海王》的“霸屏”追擊下,仍贏得了廣泛好評,在豆瓣上斬獲8.4的高分。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而在此之前,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作品《無問西東》,反應當代女性生存現狀的電影《找到你》,由“也門撤僑”事件改編而來的動作電影《紅海行動》等多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都曾成功掀起大規模話題討論,實現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就連作品一向叫好不叫座的文藝片導演賈樟柯,在今年推出的新電影《江湖兒女》也斬獲了近7000萬的票房,是其所有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部。

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在院線火力全開。

蓄力

事實上,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全面爆發、勢頭兇猛,並非一蹴而就的孤立事件。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在世界各地都是熱門話題。此前好萊塢電影《至暗時刻》《敦刻爾克》,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以及韓國電影《熔爐》《素媛》等,都曾在國內引發大規模討論。到了2017年,類似勢頭在市場上有增無減,反應女性社會地位問題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國內斬獲了12.95億的高票房,其後引入的圍繞教育、學區房等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起跑線》《廁所英雄》,市場表現雖不及《摔跤吧!爸爸》,在熱映時也激起了不少共鳴。

與此同時,經過多部質量參差不齊的影片洗禮後,觀眾擇片時逐漸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冷靜與剋制,由流量明星、大卡司、大製作、大導演班底組成的電影頻頻撲街,能夠承載共鳴、發洩情緒、引發思考的好口碑影片成為了其觀影首選。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政策扶持與市場需求雙管齊下,電影市場逐漸步入良性循環,間接激勵著內地市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誕生。

在2014年至2017年,電影市場中口碑與票房俱佳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陸續登場。2014年熱映的電影《親愛的》圍繞“打拐題材”展開;2015年年度佳片《老炮兒》刻畫出“老炮兒”在歲月的流逝和生活的鉅變中的焦慮與彷徨;2016年票房黑馬《驢得水》以荒誕手法反應現實人性;2017年馮小剛攜電影《芳華》帶來屬於上個世紀的青春記憶……

多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取得亮眼成績,打破了市場上此類電影有口碑沒有票房的刻板印象。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如果說2014年至2017年間,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在電影市場中零星出現,單打獨鬥,上映缺乏規律,那麼在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已形成了一股穩定勢力。在每個重要院線檔期裡,都少不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身影。2018年,《紅海行動》火爆春節檔,成為近五年來春節檔中豆瓣評分最高的電影,暑期檔《我不是藥神》《一出好戲》熱映,為市場注入新鮮活力,國慶檔《找到你》霸屏,引發大眾對於中國女性生存現狀的大討論,臨近2018年尾聲,《無名之輩》《狗十三》接踵而來,熱議至今仍未停止。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湧現出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除《寶貝兒》因演員演技及故事立意備受爭議,豆瓣評分僅5.4以外,其餘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豆瓣評分均在7.0之上。

成長

數據顯示,在2016年票房TOP50電影中,有20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入圍,票房總數佔年度總票房的33%,到了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作出的票房貢獻有增無減,在年度票房TOP50中,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有19部入圍,票房總數佔年度總票房的46%。在2018年,這個數字或將再次被刷新。

如此高比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出現,固然體現了創作者響應政策要求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將這些亮眼的票房成績歸結為政策扶持的功勞,或許也有失偏頗。

在此之前,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仍舊曆經了很長一段“找不著北”的時期。

那時“《小時代》式”電影風頭正勁,一部電影一旦被扣上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帽子,就面臨著院線遇冷,觀眾不待見的命運。這類電影常常陷入在各類電影節上屢獲獎項,在院線內票房寥寥的尷尬境地中

,即便是獲得柏林金熊獎的影片《白日焰火》,在院線中也沒有迎來票房大爆的盛況。2015年導演王小帥攜《闖入者》闖入院線,影片僅斬獲1004萬的票房,還不夠負擔電影宣發所費的1100萬開支。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這時期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對於觀眾而言,雖有誠意但略顯沉重,電影本身也存在著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不少電影只是打著現實主義題材的旗號,對於社會現象及問題的呈現流於表面。

隨著政策的扶持,資金及人才的湧入,近年來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在院線排片中獲得重視,在影像表達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內容上,既有對現實的關照,同時又注重觀眾的觀影感受,

影片在商業性與敘事性上呈現出了一種新的平衡,《我不是藥神》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互聯網與電影行業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口碑效應對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市場表現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起初,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只是囿於投資的壓力,在營銷成本上縮減開支,不得不通過口碑營銷,讓作品實現出圈。不少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藉此獲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績之後,口碑效應也一躍成為此類電影最有利的營銷武器,電影依靠口碑力量“出圈”已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回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票房表現,不難發現,這些影片幾乎都歷經了一段票房低開高走,口碑持續發酵後票房增勢兇猛的過程。影片中,現實問題被反映、表現、討論,影片之外,影評人及微博大V扮演起“意見領袖”的角色,為作品背書,觀眾觀影后通過網絡社區發表評論,為未觀影者提供重要參考,觀眾可基於口碑反饋,做出明智且理智的觀影消費選擇。

到了現在,口碑效應已經成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營銷的標配。華誼兄弟電影公司副總經理柳慶慶,在代表《找到你》項目宣傳團隊接受媒體專訪時就曾透露,“對於這種類型的影片,口碑預期管理是最重要的”,並在採訪中談及了這類影片如何尋找垂直受眾,通過核心受眾擴散發酵口碑的過程。

當然,口碑營銷並非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唯一營銷方式,獲得資本支持後,越來越多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也玩起了營銷新花樣。例如在近期即將上映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打起浪漫牌,推出和喜歡的人在2018年最後一天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活動。

如此情形下,在電影院裡,觀眾一面看著流量小生主演的電影,一面在網絡社區上吐槽的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迴歸

事實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在市場上逐漸獲得重視,是一個市場迴歸的過程。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道新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將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發展,總結為三個大關口。

在改革開放之初,時代之變讓電影打破了話題路徑的禁錮,那時的電影人在創作時,喜歡將電影作品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及社會現實緊密結合,以期引發觀眾共鳴。例如電影人謝晉,其作品《牧馬人》《天雲山傳奇》《芙蓉鎮》等,在內容上就有對現實的深刻關照。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等人嶄露頭角後,也都在現實主義題材上進行了深入探索,《霸王別姬》《活著》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作品。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在2003年,中國電影全面市場化,電影產業發展受市場直接影響,電影開始一味追求視覺特效等重工業發展。除賈樟柯、婁燁等導演一直致力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創作,許鞍華、陳可辛導演偶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問世外,歐美大片、玄幻題材佔據銀幕主體,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退居次位,並未獲得過多關注。

近來備受期待的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電影市場表現平平甚至虧損,在經歷流量明星輪番轟炸後,觀眾越來越願意為優質電影買單。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市場博弈,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又再次迴歸公眾視野。

在市場對資本和創作的考驗下,觀眾們對於影片的選擇和反饋狀態,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客觀和成熟,他們對於影片,除了娛樂需求,也融入了對社會生活和個人情感的諸多訴求。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近期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突破,讓中國電影市場獲得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的“現實主義”,並非簡單指對於現實的描述,只要是帶有強烈現實感與針對性,內容有對於現實生活的理性關注,能夠為人們提供思想資源與價值引領的作品,都可以稱之為“現實主義”。如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雖層出不窮,但囿於“現實”二字,題材仍舊不夠多元、豐富,維度及深度還有待再度拓寬。期待在未來,越來越多多元、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問世。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火力全开,2018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突围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