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能堅持騎行30多年?騎行有什麼好處?

22天候鳥


本人從2006年開始騎行,至今長長短短的騎行也有12年5萬多公里了,騎行的確是我最愛的出行和戶外旅行方式。我曾經也很迷惑為什麼這麼痴迷騎行。

1.從普通感官體驗來說,自行車速度爬坡5-10公里,平路15-30公里,下坡25-45公里,比徒步4-6公里快,比汽車摩托車60公里以上慢。風景映像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不長不短,不容易出現徒步產生的審美疲勞和身心疲憊,也不容易出行自駕摩旅出現的記憶淺表和模糊。從看到美景到做出制動停車反應大約需要2秒,自行車行進了約10米,汽車或摩托車行進了30米以上,對視覺角度產生影響。自行車的機動性較好,可以隨時停下來休息或欣賞美景,自駕和摩旅的便利性不如自行車。

2.從運動心理方面來說,騎行(自行車運動)是有氧運動,當騎行愛好者翻過高坡、騎過爛路、戰勝困難、完成挑戰、到達目的地的成就感是非常強烈而深刻的。這種成就感比徒步、摩旅、自駕要強烈很多。

3.從運動生理方面來說,騎行是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刺激體內激素的生成,促進身體健康。

3.1騎行運動之後,大腦下垂體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是人體產生的天然鎮痛劑。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人由此感到歡愉和滿足,運動之前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和不快可以得到釋放。長時間的騎行運動,把肌肉內的糖原用盡,只剩下氧氣,這個時候,內啡肽便會分泌,開始從難受的極點向幸福轉化了。累並快樂著,就是這種感覺。

3.2睪酮可以為機體提供一個良好的合成代謝環境, 有利於肌肉、肌腱、韌帶、骨骼的修復及增強,有利於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肌耐力及爆發力。較高睪酮水平的騎友在運動中有更多的適應性並且有更好的表現,而且平時的精神狀態更為飽滿。

3.3在騎行中發生應激反應時(如創傷、感染、中毒、缺氧、飢餓、精神壓力、過度運動等),皮質醇有助於調節能量代謝、維持身體狀態穩定和控制過度發炎。皮質醇具有分解代謝的作用,可以促進脂肪、蛋白質等非糖物質分解轉化為糖、維持血糖。

當然不是人人都會熱愛上騎行。當一個人沒有體會到騎行的快感,或者第一次騎行就被傷了的人很難愛上騎行。











西藏琦夢商旅國文


騎行,也許當你真的上路的那一刻,才會真的喜歡上它,不快不慢。

上學的時候無意間接觸了騎行,也騎過川藏線和新藏線,從最早那次進藏開始,每天都在趕路,到達終點的那一刻,感觸頗深,以為自己再也不會騎車了。

17年,又悄悄的上路了,看遍了很多風景,遇到了很多人,也學會了一樣東西,自由。

也許很多人喜歡的並不是騎車本身,而且那份自由吧,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的上路,堅持。





塔塔的環球旅行


十八歲的時候,那時候每月工資只有三十多塊,一輛二手彎梁嘉陵是伍佰塊買來的,我們俗稱紅雞公。那時候是覺得好玩兒。後來自己失業以後自謀出路,學會了騎125,開三輪。這是謀生的技能之一。嚴挌來講應該是謀生的本能之一。我始終相信,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願意學的各種技能,我一定會把他學到手。所以我是女漢子。馬上到本命年了,所以我騎行三十年有餘了。以後還會騎行,直到騎不動為止。


午言色豐


這並不少見啊。年紀大些的過去大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我騎了二十多年,單程二十分鐘左右。我弟也騎了二十多年,他的單程要五十分鐘至一個小時。也許有些人眼裡,只有騎著公路車,穿著騎行服戴著頭盔在公路上猛蹬才算是“騎行”,那就當我沒說。


QiE1295697300


因為愛好而且還有毅力 騎著自行車看看祖國大好河山這不是挺好


半獸人138055020


騎車其實是會上癮的,堅持做一項運動對身體有益。中國是自行車大國,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騎行!強身健體,利國利民


枕匠


堅持30多年騎行真不容易,並且不分春夏秋冬!


22天候鳥


因為手腳只要碰到心愛的單車,就有無限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