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道20號」被稱為塞外“槍王”的趙老同,到底是不是黑旗軍

【聚焦學習】

據《綏遠通志稿》記載:“趙老同,山東人,清鹹同間遊塞外,久居薩拉齊,精武術,尤擅長陰手槍法,一名纏槍法,彼時國內稱為獨傳。綏人得此槍法,實自老同始。”民間傳說趙老同於1865年來到塞外,初到時以替人看瓜為生。時值瓜熟,常有當地無賴到瓜田偷搶,剛開始,趙老同好言相勸,但卻遭到惡語相侮,一次,實在忍無可忍,袖子只輕輕一甩,竟將那些人打倒在地,從此名聲大噪,學藝之人紛至沓來,但趙老同都婉言相拒。

「烏蘭道20號」被稱為塞外“槍王”的趙老同,到底是不是黑旗軍

吳秉孝所著《陰把槍》一書

薩拉齊城北水澗溝門村有一年輕人,叫遊四喇嘛,以賣肉為生,從小喜歡武術,為學藝每天帶二兩豬肉去瓜棚看望趙老同,趙老同被他的誠心所感動,便答應收其為徒。於是遊四喇嘛把趙老同接回水澗溝門一心侍奉,趙老同也把畢生的武藝傳授於他。當時,薩拉齊流行“遊四喇嘛的杆子(陰把槍)霍茂的刀,海禪和尚會跳高”的諺語,可見其武藝高強。《綏遠通志稿》中說,遊四喇嘛曾將100張白紙疊貼在牆壁上,然後用長槍點擊白紙,口言幾張就是幾張,精準程度令人驚歎。1903年,趙老同去世,享年80歲。臨終前,他把徒弟們叫在一起,告訴他們自己一生嫉惡如仇,因此立下三條師規:不準把武藝傳授給官家子弟;不準充當官兵營伍的教官;不準為官吏富家做看家護院的保鏢。

陰把槍又稱“纏槍”“八卦纏槍”“八卦朝頂槍”,因其握槍的方法獨特而得名,即左手在前反把握住槍身,右手在後正握槍把,使前後兩手虎口相對。據傳陰把槍有騎槍、拖槍等技法,雖然沒有固定的套路,但靈活實用,變幻莫測,得其真傳者屈指可數。又因在當時屬於秘傳,所以知道此槍法的人也極少。

「烏蘭道20號」被稱為塞外“槍王”的趙老同,到底是不是黑旗軍

陰把槍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遺名錄

趙老同去世後,遊四喇嘛收郭譽宏為徒。據史料記載,郭譽宏,薩拉齊人,天性英邁,狀貌魁梧,慷爽好義,遇事敢為,精技擊,尤長陰手槍法,曾是薩拉齊義和團的首領。後郭譽宏收雲連生為徒,雲連生曾任民國綏遠省國術館總教練。雲連生又收徒吳桐。吳桐將自己家傳的楊家四十槍與陰把槍揉合,首創了一套易於學習的陰把槍套路。1928年10月,民國政府在南京舉辦中央國術館第一屆“擂臺賽”,當時因高手林立,比賽採用“進擂選汰”的辦法比武,吳桐三戰三捷,從此塞外武術名噪一時。1929年,綏遠國術館成立,吳桐被任命為國術館副館長。

趙老同究竟何許人也?誰都無法說清,趙老同的第三代弟子云連生說,他只知道師爺因為家裡出了事,才淨身跑出來。而綏遠史學大家榮祥先生則認為,趙老同必然是太平軍或捻軍的失敗人物。也有史學家考證是清末農民起義軍之一黑旗軍的首領宋景詩。宋景詩,生於1824年,山東堂邑小劉貫莊(今聊城冠縣甘官屯鄉劉貫莊)人,1860年參加魯西抗糧鬥爭,稍長闖蕩江湖,打拳賣藝,其徒弟不下數千人,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1861年,參加白蓮教起義,因旗為黑色,故稱為黑旗軍。曾率軍攻打直隸、山東邊界十三個縣,聲威大震。1865年配合捻軍在曹州(今菏澤)擊斃僧格林沁,1868年,捻軍失敗,宋景詩從此不知所終。據史學家考證,關於他的下落有三種說法,一是捻軍失敗後,流落到徐州一帶,賣藝收徒;一說是1871年被安徽巡撫英翰捕殺;還有一說是小劉貫莊人在1899年還見到他回過家。如果趙老同確係宋景詩的化名,那麼這個百年謎團就迎刃而解了。無獨有偶,宋景詩的三弟宋景書,人稱宋三帥,在今山東冠縣的民間傳說中,也曾化名趙三多領導了山東和河北的義和團運動,是否有某種聯繫,現在還不得而知。

趙老同是否就是宋景詩這屬於史學家們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不管是真是假,但作為中華武術的絕學之一,陰把槍卻在土默川上開花結果。2014年,陰把槍被內蒙古自治區列入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陰把槍的第五代傳人吳桐之子吳秉孝先生,也把傳承和發展陰把槍法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他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了《陰把槍》一書,系統、完整和清晰地闡述了陰把槍法的理論,使中國武術屆的這朵奇葩更加豔麗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