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人演技和內地相比差距在哪裡?

用戶65253263


香港娛樂圈在8、90時年代可以說是風靡全國,帶領出來一大批優秀演員。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等等大牌明星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打拼併名聲大燥得。



香港藝人現在活躍在銀幕前的基本還是那些老戲骨,很少看到新人在港片裡。不像內地娛樂圈的明星,小鮮肉橫行 每天都有新面孔,大家是應接不暇!


香港藝人也沒用內地藝人的架子,在香港做個地鐵 逛個街都有可能碰到明星,香港人都已經見習慣了。發哥經常坐地鐵 吃路邊攤,梁朝偉經常去菜市場買菜,陳奕迅光著膀子在大街上面走等等地方,都有可能看到天王級巨星。


內地藝人大多數出門全副武裝,一大批保鏢緊跟其後,下個飛機都會提前發通告 告知粉絲來接機,男明星有的不化妝都不讓拍照,女明星就一大堆保鏢護駕。看到粉絲都匆忙走過,招呼有時候都不打一聲。罵粉絲 毆打粉絲的新聞也是常常有了。



香港藝人都很敬業 基本都是實力派演員。片酬也很低 但是在演技上面一點都不低 非常的有水準。近幾年來 港片走下坡路 沒有什麼好電影呈現給大家 主角配角都是老面孔,大家對港片的未來很擔心呀。

內地藝人拿著高片酬卻不在劇組露面,摳圖 瞪眼的演技,4天6000萬的天價片酬,對待工作一點都不認真負責,撈完錢就跑!


就是流浪人呀


香港演員和內地演員演技有差距?誰給你的勇氣這麼說,梁靜茹嗎?

這種說法絕對有問題,公允的說,應該是香港演員和內地演員各有特色。

其實我個人感覺,有些香港演員的表演範圍,比如周星馳的喜劇表演,成龍的動作表演,恐怕內地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演員能夠做到。

當然,反過來說,內地演員在歷史正劇方面,比如陳道明在《康熙王朝》這種電視劇中的表演;以及四大名著中內地演員,六小齡童在《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香港演員也做不到。

當然要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的話,恐怕香港演員還要更厲害一些。

其實演技這個東西,本來是沒法比較的。因為一部電影是否優秀,除了演員精彩發揮以外,還需要導演以及其它所有團隊人員一起努力。

但是如果你們非要比一下演技的話,咱們還是看看歐洲三大電影節方面獲得影帝、影后的演員,來自香港和內地的演員分別有哪些吧。


先看柏林電影節

然後是威尼斯電影節

最後是戛納電影節

中國電影獲得歐洲三大獎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導演的還有一些,但是由於比較演技嘛,所以咱們只比獲得影帝、影后的電影。

需要指出的是,張曼玉2004年獲得影后的這部電影,不是華語電影,但不管怎麼樣,影后張曼玉是香港演員。

綜合對比的話:內地男演員葛優、夏雨、廖凡和女演員鞏俐,共計4人獲得過4次3大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獎項;香港男演員梁朝偉和女演員張曼玉、蕭芳芳、葉德嫻,共計4人獲得過5次3大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獎項。

都是4個人獲得過大獎,但由於張曼玉獲得過2次最佳女演員,所以香港演員5次,更佔優。

好玩的是,內地是男演員獲獎更多,香港是女演員獲獎更多。

當然,我依然要強調一下,獲得最佳男女演員次數多少,並不能說明哪個地方的演員演技就更好。這只是一個方面的比較而已。

我還是那句話,無論是香港演員還是內地演員,各有特色,非要比個高下並不可取。


梁鵬飛


網絡上經常會出現“香港演員就是比內地的演得好”這樣的觀點,而且支持者還不少。

其實,香港和內地演員的演技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低之分,香港有演什麼像什麼的演技之神梁家輝,但內地也有像李雪健老師一樣,上能演及時雨宋江,下能演啞巴父親的老戲骨。

同樣的,內地有隻懂瞪眼噘嘴的鄭爽,但香港也有聲音高八度,永遠在演小白兔的蔡思貝。

香港和內地演員真正意義上的不同,在於培養方式。大家都知道,內地十分流行演藝學院,不管是一線小生花旦,還是十八線小配角,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經過幾年系統的臺詞、形體、表情訓練以後,才正式出道演戲。最終演得好不好,說不準,但至少還是知道一些演戲的套路。

而香港的培育方式就完全不一樣,幾乎都採取“散養”的模式。雖然有很少一部分人讀過電視臺的短期培訓,但更多的是通過選美、唱歌甚至跑龍套入行的。很多人初次的熒幕亮相,其實還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一名。

但是,香港的影視產業曾經十分興旺,巔峰時期年產量達到三百多部,這對於一個七百萬人不到的城市來說,這數量簡直就是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的演員,不論是大明星,還是打醬油的,只要你夠進取,能演戲的機會非常多。而靠著一部部片子的磨練,很多人從中掌握到演戲的要領,於是即便不是科班出身,但演起戲來卻有模有樣的演員非常多,譬如TVB那群面熟金牌配角。或許是這個原因,導致很多人覺得香港演員就是比內地的演得好。


顏公子看劇


香港地方小,演員也就是那麼多,現在碰上青黃不接,怎麼和內地比啊而內地演員都是通過專業的學校進行學習的,從這點上看就差距明顯只是由於香港題材劇的基本都是圍繞香港的文化氛圍來進行拍攝,所以演員沒什麼包袱,給大家感覺很真實,但是真實並不能夠說明演技如何有人說內地潛規則,潛規則是有,但是你們看看每年能上位演主角的演員能有多少?好比10000個人能有5個上位就不錯了,這和TVB是完全不成正比的,TVB因為就那些人,所以上位比較內地要容易得多之所以大家認為內地演員演技不如TVB,大多數是因為TVB以前誕生了周潤發,任達華,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羅嘉良,歐陽震華,劉青雲,吳鎮宇等等的巨星,但是畢竟現在的TVB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TVB,演員都流失到內地,可以說TVB今天的局面是大勢所趨。

張國榮90年代後期就發現未來的電影市場在內地,香港電影遲早要覆滅,因為市場就那麼小,地方小就會缺少競爭,沒有競爭何談演技提高啊鄭嘉穎來內地拍戲,很多人只會說片酬,和休息時間,而忽略了另外一方面,KC自己說過可以和高水平的演員進行切磋,合作,這是令人興奮的,足矣說明,內地演員演技普遍高於香港TVB的演員有很多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刻苦,可以連續拍好幾天不睡覺,這點內地演員可能受不了,但是說到演技,這真的沒什麼可說的.


事實大雜燴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不過看到了一位居然說香港的藝人比內地的藝人差,不知道他是從哪看出來的?首先我申明觀點,我不認為香港和內地演員藝人的演技純在差距,兩地都有很多的好的演員,都有達到神級別的演技明星。

香港明星的片酬偏低,很多明星都想來內地發展,而國內的導演當然也看中香港明星的敬業精神和精湛的演技,所以來內地發展的港星或者經常出現在內地熒幕上的明星都是演技不錯的,梁朝偉、梁家輝、張家輝、郭富城、周潤發、佘詩曼、陳豪、郭晉中等等都是實力明星。

香港的明星在本地是非常樸素的,上街買菜、跑步、逛商場都很正常,也沒有市民圍觀要求拍照合影,演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職業,需要努力的付出,認真的拍戲,對於他們來說吃苦受罪那都是家常便飯,經常連續很多天睡三四個小時超強度工作。而在國內明星粉絲實在是太瘋狂了,尤其是現在的小鮮肉們,拍個戲下個水,查破點皮,就遭到粉絲瘋狂吐槽節目組,批評導演不人道,明星在這樣的保護下還能認真的去創作好的作品嗎?膨脹的虛榮心會慢慢的吞噬著這些“有前途”的明星藝人,所以各種“替身”“摳圖”“花瓶”“演技差”自然充斥著內地娛樂圈。反而真正有演技的人被埋沒,看看我們內地那些演技好的實力派,胡歌、張嘉譯、張譯、李雪健、金士傑、陳寶國、陳道明、李保田等等,內地好的演員實在太多了,但是我們內地有13億多人口啊,香港僅僅7百多萬,這是多大的差距。

再者我們這些真正有演技的實力明星去對比那些拿著天價片酬的“花瓶”明星呢?誰給的那位勇氣說香港的藝人就比內地的差,對比最要比同檔次的,活躍在香港一線的大牌明星對比國內所謂的“一線明星”。

但是不能不承認現在香港確實明星凋零,活躍在熒幕的都是老牌藝人。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香港市場決定的,香港人口遠遠低於內地人口,市場佔有率也低於國內市場,而且香港人對於明星的態度也很自然,應該有很多香港人心中沒有我們國內對於當明星那麼熱衷吧?看看影視基地那些天天夢想著出門的俊男美女,這應該就是香港和內地的差距?


愛娛樂的閒人


香港藝人的演技與內地藝人的演技相比比內地差太多了,現在的香港的娛樂圈越來越不行了,香港藝人演技和內地相比較差距在哪裡?很多香港藝人想要有好的發展必須要來內地發展。之前記得的一些香港藝人老前輩也是已經漸漸的隱退娛樂圈,比如之前tvb經常看到的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吳孟達、吳彥祖、舒淇、歐陽振華、郭可盈、佘詩曼等等都是知名的演員藝人。很多的人漸漸老去對娛樂圈不聞不問,有的轉行做幕後,不再做藝人。

與其說,香港藝人的演技跟內地演員的差距,不如說是環境方面的差異導致如今的香港娛樂圈比不過內地娛樂圈。論老一輩藝人演技方面內地比不過香港藝人更加敬業。論現在香港藝人和內地比較那是無法跟內地相比的,如今比較火的香港藝人小鮮肉好像實在是沒有吧!

大家知道的黃宗澤,小鮮肉也已經不鮮了,如今也沒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作品,跟內地娛樂圈藝人相比較差的有點遠。

就連,陳小春也是借而已火了一把,還是綜藝。在內地演技重要嗎?似乎不重要!




香港知名藝人張柏芝,周星馳的星女郎,活在星爺的經典電影裡。如今也很少走出觀眾視野,聊聊隱退。就連她的微博也只有一天動態,也是系統消息。

小時候基本家裡的電視臺搜到的都是香港的電視劇和電影比較多,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也是伴隨著我們長大的,童年的記憶。而現在和過去相比,香港可以拿的出來的經典資源就少了,因為老一輩藝人演技可以的已經退出娛樂圈,新一代的香港小鮮肉藝人出現斷層,不如香港老一輩藝人的演技。

舒淇可以說也算是老一輩藝人了演技顏值在線,她是當下很多內地娛樂圈的藝人都比較喜歡的香港藝人。

然而內地娛樂圈活躍比較能拿的出手的小鮮肉藝人演技在線的的特別多,內地娛樂圈發展越來越活躍也變得越好,這個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不是說香港藝人沒演技,而是現在是流量當王的演藝圈,可能演技好的也不一定出名,香港藝人不善於炒作,認認真真在演戲,但是很多的內地藝人入門門檻低,只要上一個電影學院畢業後都可以慢慢的在娛樂圈發展,或者從模特起步入行更快,或者長的美沒演技依舊可以在娛樂圈過的順風順水。相比香港藝人來說內地很多藝人似乎更加的浮躁,只要有名氣有流量沒演技又如何?所以內地娛樂圈藝人更加的善於炒作。比如Angelababy沒演技但是有流量依舊在娛樂圈佔據一線藝人的地位。



鹹魚也有夢想的


香港藝人跟內地藝人,只是有兩種不同的風格。香港TVB電視臺,建立的藝員培訓班培養出一大批國際影星級別的藝員。藝人都來自是民間草根階層比較貼切生活化接近群眾更接近像美國自由派的表演。

而且香港的明星藝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因為曾經是英聯邦52個國家地區之一。在這種環境氛圍下 香港藝人明星具備世界各地的條件影響力。只要有英語的地方區域具備了有世界性的影響力。特別是香港的歌星明星經常性的。在全世界的巡迴演出客串表演。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那個年代香港娛樂圈群星璀璨哪怕是黃金配角都具備有精湛嘅演技啊。而且香港明星的片酬相對比較偏低,很多明星都想來內地發展,而國內的導演當然也看中香港明星的敬業精神和精湛的演技了。

香港藝人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都是內地藝人學習的榜樣。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內地藝人走歪門邪道那是一流的。花錢僱水軍頻頻炒作抬高自己增加知名度。打擊對手可謂不擇手段。內地藝人比拼的不是演技。而是團隊的包裝和公關能力。


先知先做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這個問題上面回答只有回答者顏公子看劇答對一些點,但都不全面。其它的回答大多數不算系統,這裡大致總結一下。


一,香港沒有影視院線,大陸有專業影視院校。

上面那位回答回答過了,香港只有“無線藝員訓練班”,中國內地有十大影視院校。影視表演的專業程度和時間上面,與正規的大學沒有什麼不同。這個情況下,香港影視教育明顯吃虧得多。


但為什麼香港早期演員巨星很多,演技爆棚,相反大陸演員不行呢。


二、香港演員明星以經驗磨礪是自由派,大陸演員在影視院校受教育為體驗派。

香港明星演員有專業教育底子的演員很少,不管是“無線五虎”周星馳,周潤發,梁朝偉等等。他們當初都是在tvb演戲,跑龍套,用大量的經驗和天分來填補專業教育上的空缺了。


香港演員這種“經驗派”,又稱作“自由派”,而大陸影視院校師承蘇聯的制度,有個名字叫作“學院派”,早期表演方式以西方的歌劇表演,和話劇表演形式為主流,或者叫作“體驗派”。

香港演員表演方式更像是美國自由派,而大陸演員表演方式更類似歐洲和俄羅斯的體驗派。


這兩種表演方式本來沒有上下之分,但因為下一點,


三、香港曾經作為“東方好萊塢”,演員演戲很多,大陸在當年則是相反,影視產業崛起是最近的十幾年。

8090年代是香港影視產業的巔峰,影視文化非常的發達,影視項目極多,演員機會就多,參演影視劇就多。即使從跑龍套跑起,也能逐漸的磨練演技,很多有才華有天分的演員都成為了巨星。


8090年代的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才剛剛起步,人民還非常的窮困。當時年輕學子選擇讀大學,影視院校也不是首要選擇和風口。加上大陸影視產業沒有建立起來,項目少,機會少,專業教育再好,也沒有什麼工作的機會。

所以,當時大陸少數老一輩演員才能走到現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陸影視產業非但不發達,相反非常落後的原因。


這個時間界限,則在1997年香港迴歸過後。


三、香港迴歸過後,華語影視產業集體北遷,大陸影視產業發展,影視院校學生機會多了,出頭機會就更多了,香港因為產業人才北上,所以便越來越凋敝。

中國大陸開啟商業片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但當時香港電影還有很大優勢。中國大陸女星,無論是雙冰四旦,還是當紅小生如陳坤,劉燁,鄧超等,都有與香港電影合作的作品。


在2010年過後,隨著大陸影視產業進一步崛起,大陸明星演員機遇便隨之水漲船高。香港演員先是女演員直接斷代,張柏芝是香港女演員最後輝煌。新生代楊穎算靠大陸男星崛起,唯一隻剩下的可能就只有文詠珊。

香港男星自中生代,謝霆鋒,余文樂後就開始斷代了。陳偉霆,李治廷等男演員,還有藉助大陸影視文化才能崛起,火爆全民,進一步拿下更多的一級資源。


大陸演員就完全不同,主要就是因為產業發展,機會和機遇的量變。無論是老戲骨,中生代,新生代等等。有電視綜藝,網絡選秀,電影,網劇,電視劇等等,無數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提供的平臺,機會和項目。

中國大陸專業影視院校每年教育那麼多的學生,已經畢業在娛樂圈發展多年的中生代,還有老戲骨。現在有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一旦有合適的項目機會,釋放力度自然大很多。


所以,現在大陸的演員,不管老戲骨,中生代,新生代。擁有足夠的機會磨練演技,經驗,演技自然會慢慢成長。相反,香港演員的“無線藝員訓練班”教育模式便相對要“速成”一些。現在產業北上,精英人才流失,機會項目減少。演員參演的項目的機會大大減少,自然而然演技和出名的明星也就跟不上了。

Ps:相信一定有觀眾會提問,大陸有很多演員演技也不行,比如大名鼎鼎的“流量明星”一類,鑑於本貼篇幅夠長,有興趣的觀眾請看下一篇貼子。


更多關於香港和大陸演員演技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香港演員的整體表演能力,尤其是在商業電影當中的表現力,是完勝內地演員一截的。

內地固然有像黃渤、徐崢這樣很出色的電影演員,但更擁有一大群不知所謂的業餘到極致的所謂明星,以及一大群基本素養不過關的所謂攝像、燈光、舞美和編劇。

除了錢多,內地電影圈在很多方面都與九十年代那個黃金時期的香港影壇無法相比,而且差距非常明顯。

從整體來說,目前的華人電影正處於40年以來的最低谷。水平低下、爛劇如雲,電影圈各路妖魔鬼怪都忙著玩對賭票房的把戲,肆無忌憚的撈錢,然後各自一路向東而去。


熬小魚123


我看了幾十年的電視劇了。主要看的也是TVB和內地電視劇,穿插一些臺劇,日劇,英劇,美劇,俄劇。

在90年代的時候,其實大家看的最多的應該都是TVB或者亞視的港劇。因為那個時候大陸的社會相對於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精彩的題材來表現,而且電視劇製作水平也比較低。港劇那個時候算是比較成熟先進的。而且香港當時的社會比較發達,生活內容也比較豐富,所以故事演出來也比較經常。比如說那個時候香港電視劇裡經常這個財團家族內鬥,這種題材大陸那個時候就不可能有。

所以那個時候很多香港的明星都印象深刻。比如歐陽震華,黃日華,苗僑偉,魏駿傑,關禮傑,古天樂,羅嘉良,萱萱,關詠荷,滕麗名等等。大多數都是在職業劇裡面出演,比如警察啊,醫生,律師一類的。這些職業劇那個時候在大陸基本上沒有。所以港劇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再通過精彩的演技把生活融入進去,自然表現的非常吸引人。而那個時候的大陸劇,基本上就是一面紅旗指方向,打了鬼子打老蔣。當然歷史正劇還是大陸拍的比較嚴謹一些。所以大陸演員那個時候其實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那個年代裡八路軍基本上不會出現後來《亮劍》裡李雲龍那樣一口一個他孃的。所以當年《亮劍》橫空出世的時候,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李雲龍這個人物,因為這樣的人物從此不再高大全的模式化。這就比較真實了。

但是就演技的話,也不是說那個年代的大陸演員演技就不好。如果你看過魏宗萬演的喜劇電影,你絕對不會說這個話。只能說那個年代對演員的發揮空間有所侷限。

要說港劇演員比大陸演員演技差,這個我其實是不同意的。港劇裡的老戲骨們演技絕對一個比一個好,遠的不說,就說火遍頭條的鳩摩智大師李國麟,你看看他在《宮心計》裡的演技簡直拍案叫絕,還有飾演郭太后的謝雪心,氣場何止一米八啊,簡直八十米都不要不要的。

但是老實講現在的港劇在幾年前開始就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青黃不接。年輕演員很少能撐得住場面接的了班的。當年看《義海豪情》黎耀祥的演技簡直可以說喪心病狂,基本上每一集都能把人看的感動到哭。而現在黎耀祥也年紀大了,年輕演員裡目前來看只有《盲俠大律師》王浩信勉強能撐得起一部戲。其他年輕演員很少能撐起一部戲。

其實內地現在也一樣,很多年輕演員也是撐不起戲來。但是內地基數大,所以一千個裡面出一個也有足夠的後進演員補位。

還是吳宗憲說的對,以前是要出道很難,成名很容易。現在是要出道很容易,成名很難。因為香港的電視臺有限,港劇演員往往一出道就在電視裡播出的戲中出現。所以還來不及磨鍊演技,讓人感覺表演生澀。而大陸的演員很多都是演了十幾年戲才能在熱播劇裡熬出頭來,張譯就是例子,演了十幾年戲才熬出頭,演技自然不用說了。其實港劇裡也有這樣的演員,蕭正楠就是。當年蕭正楠因為得罪了人,到內地拍戲,很多戲要麼根本沒有電視臺播放,要麼只能在很偏遠的小地方播放。終於熬了幾年後,在《怪俠一枝梅》裡飾演應無求一戰成名。之後迴歸港劇其演技也是備受認可。演技這個東西真的是靠時間去磨礪才能出來的東西,當然也會有一些天才演員。但是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了十幾年戲的老演員,演技基本上都差不多的。如果演了十幾年戲演技還備受質疑,那就改行吧,說明你沒天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