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本月4日,驚聞又一位經歷過大屠殺的94歲老人趙金華在南京逝世,老人生命的腳步就停在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到來的前幾日。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生命長跑,前方人影漸漸稀疏,而終點依舊模糊不清。八十一年過去了,我們又能如何去銘記,如何去反思?八十一年之後,我們還需要從南京那場浩劫之中尋找最真實的答案。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截圖:央視新聞)


文明彌足珍貴,和平來之不易。縱觀人類歷史的滾滾長河,災難與浩劫,總是伴隨野蠻與殺戮的浪潮襲來,總是帶著對人性最深刻的靈魂拷問。在南京大屠殺的81年後,我們仍在為人類文明的真正進步與和平而不懈努力。

昔日之事,復而又現。世界大戰硝煙散去的73年之後,東亞地區卻似乎又進入了一個歷史的“熱循環”。在東海的另一端,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抬頭,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可能性越來越大:政治上試圖衝破“和平憲法”,恢復所謂“正常國家”權力,參與南海爭端,熱衷於地區熱點問題國際化,挑戰戰後國際政治秩序;軍事上則繼續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放開自衛隊對外武力使用權限,擴大武器裝備出口限制,將直升機驅逐艦升格為航空母艦,新一輪軍事戰略改革正式實施。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日本海上自衛隊新銳輕型航母“出雲”號(圖源:Kyodo News)


世界局勢的種種跡象在提醒著我們,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並未隨因歷史的蓋棺定論而結束。81年過去了,那些無辜死難者從未得到罪惡之徒真誠的道歉和反省,他們的冤魂還要不時受到來自日本右翼勢力否定南京大屠殺事實雜音的干擾而不得安息。81年過去了,世界的和平依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戰爭的陰霾依舊籠罩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頭。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日本海上自衛隊組織海上閱艦式(圖源:Asahi Shimbun)


可就在這歷史大潮激盪的時代關口,我們的一部分國人卻似乎患上了“歷史健忘症”。對我們民族曾經所經歷的那場戰爭、那場浩劫選擇遺忘。更有精日分子為軍國主義為侵略者張目,他們甚至穿著舊日本軍服在中國抗戰遺址與抗日紀念館前為軍國主義招魂。

八十一年後的今天,那曾經經歷蝕骨之殤的生命已經衰老,一個個名字逐漸離我們遠去。隨之而來的,是遺忘。遺忘曾經民族的傷痛,遺忘曾經爭取和平而流的血與淚,遺忘任何和平波詭雲譎下真切地感受到的戰爭威脅。忘記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莫大的恥辱,這遠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日媒體報道(圖源Asahi Shimbun)


還好,歷史從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014年,在社會各界的強烈呼喚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那場大屠殺發生地,南京也於2018年出臺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為我們提供了法律保障。在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時刻提醒我們保持清醒,保持對歷史的敬畏。

左傳雲:“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現代社會,此句依然適用。當然“祀”不再是指過去封建社會的自然祭祀與迷信崇拜,而是作為現代國家對於先輩與歷史的尊重與反思。侵略者的槍聲早已被淹沒,中華門城牆上的彈孔仍清晰,南京城的哀嚎聲不見,然而,這座城市的傷痛記憶值得全體國人乃至全人類去銘記、反思、祭奠,唯有如此我們才敢去直視文明這一存在。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廣場(圖源:新華社)


國家公祭日,我們以舉國之名召喚,召喚世界多一些面孔知曉、傳播、銘記,召喚多一些和平的聲音去銘記戰爭。這條路我們走了很久,從四萬萬同胞14年浴血奮戰到站起來,從弱小到強大,到今天我們又站在了新的歷史交匯點。乞和平,則和平危;衛和平,則和平存。新時代的中國,新時代的中國軍隊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的重要力量,同各國一道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八十一年後,張自忠將軍的遺言依舊在耳邊迴響: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八十一年之後,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懂得銘記歷史、不忘屈辱的意義。

八十一年之後,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有自信去爭取和平。

八十一年之後,我們深知,和平仍需捍衛。

八十一年之後,和平仍需捍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女神像(圖源 中國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