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本月4日,惊闻又一位经历过大屠杀的94岁老人赵金华在南京逝世,老人生命的脚步就停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到来的前几日。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跑,前方人影渐渐稀疏,而终点依旧模糊不清。八十一年过去了,我们又能如何去铭记,如何去反思?八十一年之后,我们还需要从南京那场浩劫之中寻找最真实的答案。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截图:央视新闻)


文明弥足珍贵,和平来之不易。纵观人类历史的滚滚长河,灾难与浩劫,总是伴随野蛮与杀戮的浪潮袭来,总是带着对人性最深刻的灵魂拷问。在南京大屠杀的81年后,我们仍在为人类文明的真正进步与和平而不懈努力。

昔日之事,复而又现。世界大战硝烟散去的73年之后,东亚地区却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历史的“热循环”。在东海的另一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可能性越来越大:政治上试图冲破“和平宪法”,恢复所谓“正常国家”权力,参与南海争端,热衷于地区热点问题国际化,挑战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军事上则继续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放开自卫队对外武力使用权限,扩大武器装备出口限制,将直升机驱逐舰升格为航空母舰,新一轮军事战略改革正式实施。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日本海上自卫队新锐轻型航母“出云”号(图源:Kyodo News)


世界局势的种种迹象在提醒着我们,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随因历史的盖棺定论而结束。81年过去了,那些无辜死难者从未得到罪恶之徒真诚的道歉和反省,他们的冤魂还要不时受到来自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事实杂音的干扰而不得安息。81年过去了,世界的和平依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日本海上自卫队组织海上阅舰式(图源:Asahi Shimbun)


可就在这历史大潮激荡的时代关口,我们的一部分国人却似乎患上了“历史健忘症”。对我们民族曾经所经历的那场战争、那场浩劫选择遗忘。更有精日分子为军国主义为侵略者张目,他们甚至穿着旧日本军服在中国抗战遗址与抗日纪念馆前为军国主义招魂。

八十一年后的今天,那曾经经历蚀骨之殇的生命已经衰老,一个个名字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是遗忘。遗忘曾经民族的伤痛,遗忘曾经争取和平而流的血与泪,遗忘任何和平波诡云谲下真切地感受到的战争威胁。忘记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莫大的耻辱,这远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媒体报道(图源Asahi Shimbun)


还好,历史从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014年,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唤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场大屠杀发生地,南京也于2018年出台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保障。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清醒,保持对历史的敬畏。

左传云:“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现代社会,此句依然适用。当然“祀”不再是指过去封建社会的自然祭祀与迷信崇拜,而是作为现代国家对于先辈与历史的尊重与反思。侵略者的枪声早已被淹没,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仍清晰,南京城的哀嚎声不见,然而,这座城市的伤痛记忆值得全体国人乃至全人类去铭记、反思、祭奠,唯有如此我们才敢去直视文明这一存在。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广场(图源:新华社)


国家公祭日,我们以举国之名召唤,召唤世界多一些面孔知晓、传播、铭记,召唤多一些和平的声音去铭记战争。这条路我们走了很久,从四万万同胞14年浴血奋战到站起来,从弱小到强大,到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交汇点。乞和平,则和平危;卫和平,则和平存。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军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八十一年后,张自忠将军的遗言依旧在耳边回响: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八十一年之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铭记历史、不忘屈辱的意义。

八十一年之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自信去争取和平。

八十一年之后,我们深知,和平仍需捍卫。

八十一年之后,和平仍需捍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女神像(图源 中国军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