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設立公祭日,不僅僅是憑弔和緬懷死難同胞,更是對和平年代的感恩和繼承,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2018年12月13日,是第5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隆重舉行2018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以史為鑑,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國之殤,民之痛,在歲月的沖刷中記憶越發深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牆上醒目的遇難者觸目驚心30萬的數字重訴了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罄竹難書的歷史,一堆堆白骨飽含了老人的無助,母親的哀嚎,孩子的驚恐……40多天慘絕人寰的苦難回憶、那場硝煙瀰漫的屈辱歷史,在振聾發聵的公祭鐘聲,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著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閱。銘記歷史,承前繼後,繼往開來。

匯民心,聚民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聚合力。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要永遠記住屈辱的歷史,不是仇恨,不是報復。是我們要自強不息,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自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屹立不倒。歷史事實雄辯的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接力奮鬥彰顯不朽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召喚下,聚成一團火,創造出了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業績,贏得了世界和人民的尊重。

新時代,新氣象,開啟新世紀愛國真聲音。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一樣,給個人的發展和成功,提供瞭如此廣闊的空間;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一樣,個人的發展和成功,給國家的富強和繁榮,提供瞭如此充足的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深切感觸民族滄桑與悲痛的同時,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做時代的“執牛耳”,在擔當面前義不容辭,在奮鬥路上永不停歇,唯有如此,才不會辜負歷史的重託和人民的信任,唯有如此才會在歷史滾動的年輪中留下屬於自己光輝的印記。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線已經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乘風破浪前行。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產黨掌舵領航,有中國改革發展的浩蕩東風,有全國各族人民揚帆划槳,同心同德。以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意志,舒展“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的豪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早日夠抵達光輝的彼岸,在新時代創造屬於中華兒女的新奇蹟。(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