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北碚縉雲山

在主城九區中,偏居西北一隅的北碚區絕對是一個特殊存在。由於北碚向東有中梁山、嘉陵江阻隔,因此,它給外界的印象是,“身在主城,卻形同郊區”。以至於當地人習慣把進城等於去重慶(主城),而外地人在盤點主城有哪些區時,北碚往往是最後一個被想到的。

除了地理因素外,北碚邊緣化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其一、交通通達性不夠好

據悉,1952年建成的212國道曾一度是北碚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去一趟市中心要花兩三個小時。直到2002年渝武高速路建成,這一狀況才有了改變。但很快,每天6.5萬輛的車流量,又讓設計能力為2.5萬輛/天的這條快速通道顯得不堪重負。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渝武高速公路

2013年12月31日,伴隨著軌道交通6號線禮嘉至北碚段的開通,北碚終於融入了主城軌道交通網。不過由於該線路通行時間較長(從狀元碑到紅旗河溝需要超過1個小時),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邊緣化”的處境。從交通通達性等方面來看,北碚甚至不如近年來融城勢頭很猛的璧山和江津。

其二、沒有鐵路客運站

如果北碚能像合川、璧山等區縣,可以坐動車前往主城核心區,那麼也不至於落到這樣的境地,然而,從短期來看北碚擁有鐵路客運站很不現實。

事實上,北碚早在1970年代就擁有了火車站,雖然由於等級低,一直經停的都是慢車,但也並無大礙。近年來,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就當80萬北碚人憧憬火車站升級換代,以便更好地接入全國高鐵網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事:2018年1月以來,重慶火車西站建成投用後,鐵路部門對火車時刻表、運行圖進行了再次調整,原經停北碚的9列客運不再經過北碚火車站。目前雖然暫時還兩列客運列車臨時繞行北碚,但均不辦理客運業務。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昔日北碚火車站

根據官方的解釋,北碚火車站客運功能之所以被取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碚火車站與重慶北站的距離太近。在高鐵動車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此近距離的再設置兩個車站,顯然已經不符合效率的要求了。

然而,在北碚人看來,官方這樣的解釋太過牽強。別的不說,同為主城區的沙坪壩就有兩個高鐵站即重慶西站和沙壩坪站,並且這兩個站目前都承擔成渝高鐵的始發終到功能。

其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

統計顯示,2017年北碚GDP實現 508.66億元,排名全市第14位。或許你會說,北碚人少嘛,經濟總量偏低這也很正常嘛。那我們就以人均GDP進行對比。

據統計,同年北碚常住人口80.58萬,人均GDP完成63507元,在全市排名第10位,落後涪陵、璧山這兩個非主城區。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北碚萬達廣場

都說社零總額反應的是城市經濟活力和發展水平,那北碚在這項經濟指標上的表現又如何呢?需要說明的是,由於2017年相關數據沒有公佈,我們只好以2016年的數據作為參考。

據統計,2016年,北碚社零總額165.96億元,排名全市第14位,人均社零總額2.05萬元,在主城九區中,僅僅略高於大渡口。如果說,大渡口人均社零偏低受附近大型商圈虹吸效應,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幾乎“自成一體”的北碚在社零方面表現如此差強人意,就不能不說明問題的嚴峻性了。果不其然,我們梳理後發現,2017年北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095元,比大渡口低了差不多2000元。

當然,北碚經濟也不乏亮點,沒錯,就是樓市。2017年北碚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35.08萬平方米,超過萬州、涪陵等區域中心城市。經濟不振與樓市的火爆,說明了三點:一、北碚山、水、林、峽等資源豐富,是重慶主城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肺葉”,號稱主城後花園;二、北碚文化之城、科教之都的美譽,吸引了不少購房者慕名前來;三、與主城其他區相比,北碚 的房價處在一個價格窪地。

2

北碚歷史上兩次高光時刻

其實,現在稍顯落寞的北碚在自上個世紀初以來,最起碼風光過兩次。第一次是在1930年代,背後的主角是愛國實業家、著名社會改革家盧作孚。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北碚公園內的盧作孚雕像

1927年,盧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峽防團務局局長,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時,對峽區進行鄉村建設實驗,為社會提供了一個落後地區的現代化啟動時的寶貴經驗。

據史料記載,1932年初,著名愛國活動家杜重遠到重慶,觸目是衣冠不整橫行霸道的軍人,鴉片煙館和妓院,“隨處有面黃飢瘦的癮君子出現”。他看到深受煙毒之害的轎伕,他們“衣不蔽體,食不充飢,而青臉長髮,酷似城隍廟中的鬼卒”!

但是,杜重遠到距離重慶市區不過幾十公里的北碚,便耳目一新。

他在給《生活週刊》的通信裡寫道,北碚不但地方基本安寧,經濟建設與民眾教育“雖初具規模,均著有成效”,已有美麗的溫泉公園、民眾俱樂部、圖書館;地方醫院、公共體育場、鄉村電話局,三峽染織廠每月已能生產一千二百疋、襪子二百打,還有全國少有的民辦科研機構西部科學院、農場、博物館、動物園以及北川鐵路。

到了1936年,黃炎培先生到四川考察時,在《北碚之遊》裡寫道:“北碚兩字名滿天下,幾乎說到四川,別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

北碚第二次風光,則與1960年代開始的三線建設有關。

1960年代初,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為了應對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以及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逐步實現中國生產力佈局由東向西轉移的重大戰略決策,遵循“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最高指示,沿海許多對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的企業乃至科研單位紛紛向被稱為川、黔、甘肅等省遷移。

這其中,重慶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強的工業基礎,自然成為了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當時中央決策:“以重慶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機床、汽車、儀表和直接為國防服務的動力機械工業”。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當時,僅重慶北碚從江蘇和上海遷來一二十家工廠,比較大的工廠有浦陵機器廠(上海)、寧川機器廠(南京)、紅巖機器廠(無錫)、曙光儀表廠(川儀四廠)、花石儀表材料廠(川儀一廠)、四川分析儀器廠(川儀九廠)、水文儀器廠等等,估計內遷職工和家屬就有上萬人。三線建設,為北碚打造成國內重要的儀器儀表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雖然,改革開放後,北碚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起來的優勢逐漸消失,不過直到直轄前,北碚相比於其它區縣優勢也是比較明顯。據統計,1997年,北碚完成GDP為50.7億元,排名全市第七,與排名第五位的萬州只有4.2億元的差距。直轄後,由於種種原因,北碚就漸漸掉隊了。統計顯示,從1997年到2017年,北碚名義增長只有10.2倍,而同期全市平均增長了12.9倍。

3

北碚如何崛起?

那麼,北碚有沒有可能迎來第三次高光時刻呢?在官方看來,北碚再度崛起的抓手是大數據智能化。主要基於這麼幾點:

其一,北碚的儀器儀表、汽摩等傳統產業基礎雄厚,通過智能化改造,有利於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顏宏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線

據重慶日報報道,北碚顏宏齒輪工業有限公司從5年前開始,每年投入2000萬至3000萬元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公司負責人介紹,到目前為止,企業生產線中,80%以上都已由機械手或機器人操作。北碚區經信委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又有力帆汽車、正川等24家企業啟動了30個項目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

其二,北碚戰略新興產業風生水起

比如,北碚引進的大數據及雲計算產業項目中,匯聚起騰訊、浪潮、騰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重慶有線、兩江雲計算等8個IDC數據中心,協議總投資達347億元,協議總規模7.75萬個機櫃。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還有就在上週日,京東方重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65億元。是繼重慶第8.5代TFT-LCD生產線、重慶智慧電子系統智能製造生產線後,京東方在水土布局的又一重大項目。

其三、科研實力不俗

轄區內有西南大學、國科大重慶分院(在建)、航天工業科技研究院重慶分院(在建)、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這些科研院所為北碚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基於以上考慮,北碚制定了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北碚全區的智能產業企業規模要達到100家以上,並形成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集成電路、軟件服務多個智能產業集群,智能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同時,北碚將建成3個智能工廠、30個數字化車間、300條數字化生產線,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58,建成全國重要的智能產業基地和大數據應用示範城區。

對於北碚大數據智能化產業來說,更大的利好還在於重慶科學城的落地。根據《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並以科學城為智核,以發展智能產業為主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

問道北碚:突破邊緣,北碚如何崛起?

軌道交通6號線

與此同時,北碚還加快推進與主城核心區的交通互聯互通。去年12月,禮嘉嘉陵江大橋、土主中梁山隧道相繼開工,預計2021年底建成通車。待項目建成後,北碚與主城核心區的時空距離將大幅縮短。此外,重慶正在申報的第四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顯示,北碚有望新增7號線和16號線等線路。

同時,北碚方面還在爭取目前渝西高速鐵路、蘭渝高速鐵路、渝達城際鐵路經過並設站。此外,北碚區已委託中鐵二院重慶分公司開展北碚火車站設站方案研究,擬在北碚龍鳳橋火車站外能再增設一處火車站,方便群眾出行,目前該設計方案還在修改完善中。一旦落實,將徹底改變北碚區位交通邊緣化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