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候,有哪些先進的外國物件傳入中國?又有哪些相關故事?

歷史三劍客


我認為清朝時候,從外國傳入中國的先進物件有鐘錶、照相機、火車、望遠鏡等等。要說有哪些相關故事,我還真知道以下兩個:

1.李鴻章送慈禧的汽車,慈禧讓司機跪著開車。


據說李鴻章在慈禧大壽時送了慈禧一個大物件,就是一輛汽車,慈禧坐上去後發現司機居然坐在她的前面,慈禧心想,一個司機怎麼能和我平起平坐呢?況且還坐到我的前面去了?所以慈禧就讓司機跪在那裡開車,但是因為跪著開車沒辦法操控車啊,差一點釀成大禍,嚇得慈禧再也不敢做汽車了。

2.慈禧第一次坐火車說這得用多少馬才拉的動啊。


相傳慈禧第一次坐火車的時候,看到這麼大的火車,驚奇的問,這得多少匹馬能拉的動啊?旁邊的人趕緊給她解釋說這是用蒸汽的,不用馬拉的,慈禧又嫌火車動靜太大,讓人不許鳴笛,老佛爺在火車上可是鬧出了不少笑話。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傳入清朝的物件和他們的故事,如果你還知道更多,不妨到留言區寫下你知道的故事。

我是歷史白話君,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昨天!

歷史白話君


【文藏來答】科技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並不是一個低頻詞彙,古老的中國曾一度處於世界科學技術的巔峰。清代作為封建王朝的尾聲,在中西方科學技術交流方面有著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也有著自身的特點。

銅鍍金算尺

清代宮廷的數學用具以康熙時期最多。故宮收藏的數學用具基本上是17世紀前後由傳教士從歐洲攜帶進獻給康熙皇帝的。出於對數學的熱愛,康熙帝還親自主持編撰了《律歷淵源》叢書。

銅測高弧象限儀

醫學方面,西洋醫學的傳入在清朝有過兩次高峰,分別在康熙和光緒年間,西洋藥具和診療用具在宮廷中大量出現。人體解剖模型等在光緒帝時期進入宮廷,是晚清宮廷西學傳播的一大亮點。

作為一個從關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以武功定天下,“武備”在有清一代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清代的火器軍備中,長短火槍、各式火炮代表了當時清軍裝備的最高水平。

血壓表

在清代帝后的生活中,眼鏡、電影機、幻燈機、留聲機、望遠鏡、自行車、飛機模型、鐘錶等均已出現,讓晚清帝皇的日常生活融入了一絲現代色彩。

更多歷史、文物精品內容,歡迎下載【文藏APP】!

顯微鏡

除此以外,介紹西方科學的書籍以及描繪清宮生活中使用西洋科技儀器場景的繪畫也大量存在,從一個側面為我們瞭解清宮的西洋科技提供了物證。然而,宮廷的科學技術水平並不能代表當時社會整體的科學技術水平。清代統治者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卻並沒有善加利用和推廣。

留聲機

地大物博的中國,培養了他們虛驕夸誕的習慣,好以天子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以一種天朝獨尊的盲目心態將西方科技視作“奇技淫巧”或“雕蟲小技”,使西洋科技儀器在宮廷裡成為皇室的“玩賞”和內府的“收藏”。

銅鍍金嵌五色玻璃轉花鐘

洋鐵小飛機模型

因此,在清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為皇家“御用”所壟斷,一般人沒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更不可能大範圍推廣至民間、服務於百姓民生,令人痛惜。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在今天信息化高度發達,中西方文化交流日隆,極度碰撞的時代,我們希望“皇帝眼中的西洋科技”展能讓觀眾朋友們“另眼相看”,在欣賞之餘,體味到歷史短長,有所感思。


文藏


事實上,在清軍入關的第一年,對於剃髮這件事情要求的並不嚴格,完全是出於自願。因為留髮是一種民族的文化傳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千百年來漢民族的這種文化已經深入血脈。而強行剃髮,代表的一種文化的野蠻侵略,勢必會激起民眾的激烈反抗,清政府對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而且在進入北京後能夠迅速的安撫民心,做到官復其職,民復其事。所以,清朝進入中原一切都是順風順水,原因是採取了懷柔的政策措施,飽受戰亂之苦的天下百姓也急需要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小小莫陌


發電機,在光緒5年也就是1878年,當時上海的英國殖民地統治者為了歡迎美國總統格蘭特從上海經過,特意運來了一臺發電機在外灘使用了兩個晚上。後來英國商人便在上海開辦了乍浦路電燈廠開始發電,這可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座發電廠。


揭秘歷史長河


宮廷用的鐘表,給太后的照相機,火車當然也有,還有西方的文明入侵,大炮軍艦,


山水相依壯麗河山


鐘錶,鼻菸壺,洋槍


無極劍聖85960642


望遠鏡,火車,馬燈,電話等


你好奇怪啊150648864


鍾丶表丶照相機,望遠鏡,地球儀,發電機,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人物有: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造軍艦設備,火車,電話,成立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電報局,唐胥鐵路,創辦近代海軍,北洋艦隊等。…


盤點古今


多了!最主要的是洋槍洋炮


老人新手新手


軍艦,槍炮,火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