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算是智商最高的歷史劇嗎?

歷史是什麼


大明王朝1566絕對算得上是智商很高的歷史劇,但是到底算不算是最高,那就另說了。大明王朝1566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它不像我們傳統的電視劇,過於拔高了主角,醜化了配角。比如以抗戰劇為例,為什麼現在抗日劇飽受詬病,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於裡面的日軍過於低能了,完全不符合歷史。試問這樣的日軍,又怎麼可能打進來?

所以在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時候,有時候會忘記了主角是誰。如果是海瑞,其實他不過是個知縣,能幹的事情很少,直到第七集他才出場。如果是嘉靖,大部分的時候他都是躲在背後,暗中操控朝局。

雖然嘉靖和海瑞這樣的主角戲份不是太多,但是整部劇中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角色。無論是朝堂之上的裕王、徐階、高拱、張居正,還是地方上的胡宗憲、趙貞吉、鄭必昌、何茂才,哪怕是太監、如呂芳、楊金水、陳洪,他們的形象都深入人心。

由於大明王朝1566角色很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文戲,多股勢力圍繞著某個事情鬥智鬥勇,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很難看懂的。

比如以改稻為桑為例,這裡面就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勢力:

1.嘉靖為代表的皇權。他希望靠著嚴嵩維持朝政,所以他希望嚴嵩能通過這個國策彌補了朝廷的虧空。

2.以嚴嵩為代表的嚴黨。嚴嵩和嚴世蕃把持朝政多年,得罪了太多的人。現在國庫虧空,他們必須想辦法彌補,不讓他們自己就倒臺了。

3.以裕王為代表的清流。裕王、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和嚴嵩爭鬥多年,他們希望通過改稻為桑在浙江掀起一場風浪,扳倒嚴嵩。

這些人,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利益訴求,所以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做最合理的事情,這便使得整部劇錯綜複雜。

為什麼很多電視劇很容易看懂呢?因為很多電視劇的出發點是基於一個字,那便是“情”,或者是“義”。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圍繞著個“情”或者“義”字來展開,這便非常容易理解了。

可是大明王朝1566不是這樣,他是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它是非常貼近歷史,貼近生活的。裡面的每一個人都說不上太壞,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這不是和我們生活挺像的嗎?

生活中,多少普通人,普通事,我們都看不透,所以大明王朝1566看不大懂是非常正常的。它裡面很多東西是非常要生活閱歷的,需要慢慢思考才能看懂的。


歷史是什麼


政治,經濟,文化在這部劇中演繹的淋漓盡致。目前認為最值得看的一部劇。裡面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人生之道,治國之道。


皮條衚衕老拉家yq


大明王朝是目前智商最高的歷史劇,沒有之一。


亂世英熊1


比較會營造歷史厚重感和裝逼的格調,要說高智商真談不上


皮格


用高智商劇來評價,不太適合。我覺得這更像幾千年中華文明政治的縮影。一部人生的百科全書。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善和惡。有的只是眾生各處其位的不容易。這就像劇版的《萬曆十五年》。


古今餘談


只論智商有點小瞧了該劇,權謀形容比較合適,論權謀,可排經典歷史劇之首


特朗不靠譜2018


其實是一個悲劇,沒有大反派,都到處是問題


air2015222848829


沒有一定的積累和格局根本就看不明白,跟其他很多劇比沒有之一,第一遍看邊看還要邊暫停慢慢理解一下,越看越有味道,演技沒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