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寫成散文的,比如張曉風《不朽的失眠》、曾冬《唐詩素描》,寫成新詩的,有洛夫的《唐詩解構》。

無論是散文還是新歌,這些精美的作品,都不僅僅是侷限在原詩的圈子裡,它們浸透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以及獨特的生命體驗,具有一種獨立的美感,又和唐詩原有的意境和美感交相輝映。


洛夫是國際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在詩歌界有“詩魔”之稱。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詩人洛夫

在《唐詩解構》這本書的自序中,作者洛夫說:“希望從舊的東西里尋找新的美,發掘所謂“意”在言外的“意”中潛在的詩質”。所以《唐詩解構》這本書裡的作品不同於僅僅翻譯一樣地對原詩進行還原,而是詩人用當下的思維、用豐富的想象和敏銳的感受力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

如果想嘗試古詩與新詩結合的不同可能,寫出獨立於原詩之外自己的作品,這本書至少給我們提供了4種可供借鑑的方式:

1.在原詩的意蘊中,加入一個現代人獨特的生命體驗。

原作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再創作

從高樓俯首下望

人來

人往

誰也沒有閒工夫哭泣

再看遠處

一層薄霧

漠漠城邦之外

寂寂無人

天長地久的雲

天長地久的阡陌

天長地久的遠方的濤聲

天長地久的宮殿外的夕陽

樓上的人

天長地久的一滴淚

陳子昂的原詩中寫的是一種無人的孤獨。一個人在渺遠的時間中,在廣闊的空間中,不見前人,不遇後人,獨立蒼茫,落寞苦悶。這是無人的孤獨。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而新詩中,寫的是兩種孤獨。樓下人來人往,誰也沒有閒功夫哭泣,誰也不關心誰。這不就是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嗎?在人群中也一樣孤獨,這是有人的孤獨。

而第二部分,詩人寫寂寂無人處,天長地久的時間和空間,襯托無限渺小的自己。這是無人的孤獨。

無論陳子昂的原詩還是再創作的新詩,說的都是一種永久的孤獨

2.用現代的眼光賦予詩歌另一種詼諧的意趣。

原作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再創作

登樓登樓

再上一層

更上一層

你準可看到荒煙千里之外

另一顆太陽譁然升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原詩揭露了一種普遍的哲理,站得高看得遠。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在新詩裡,洛夫也是表達這一點,但是人能夠看得更遠。我們現在知道,我們這個地方的太陽落下去,在另一個半球,太陽正冉冉升起。我們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登樓,上一層再上一層,上上上,你看得越來越遠了,哇,你直接看到另一個半球去了,那邊太陽正噴湧而出。

3.提煉詩意,用另一種獨特的語言風格表達出來。

原作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再創作

推開樓上的窗子

兩眼皆綠

滿室那個春,滿窗那個色

渾身皮膚那個癢

陌上柳枝那個輕,那個柔,那個浪

四月那個愁

枕邊一撮落髮那個怨

出征的人兒呀

封啥侯,拜啥相

怕只怕

那遠方的楊柳比這裡的更輕,更柔,更浪

搔得皮膚更癢

閨怨詩講究含蓄有韻味,而洛夫的新詩,寫得張揚,充滿淋漓的生機,就像他詩中普天蓋地中的綠,鋪天蓋地的春天。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王昌齡的詩,轉折點在第三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楊柳色”三個字可以給人及其豐富的聯想。

第一,楊柳可以表現萬物萌發、春心萌動的春天。二,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女子看到柳樹可能想到送別丈夫的情景。三,看到柳樹,女子想到自己年輕的容顏,她起了傷春的情緒,擔心自己容顏的衰老。所以逼出第四句“悔教夫婿覓封侯”來。她心動了,可是心愛的人不在身邊,可怎麼辦,現在還是綠窗人似花,但是青春容顏逝去得快啊,朝如青絲暮成雪。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洛夫的詩意和原詩比較一致,滿室春色撩人,她的心癢癢的,但她愁啊,枕邊落髮莫不是漸漸老去的先兆,她愁啊,美好時光不能和心上人共度。她後悔了,不該讓丈夫去封侯拜相,但是後悔中,又擔心,擔心遠處的風景更好,勾得丈夫不想歸家。整首新詩,語言極有表現力。

4.抓住詩中的一個點,進行擴散描寫

原作

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再創作

你問我從哪裡來?

風裡雨裡

茅店雞鳴裡,寒窗下的燈火裡

從丟了魂的天涯

從比我還老的歲月裡

有時也從淺淺的杯盞裡

孩子,別說不認識我

這鄉音

就是我守護了一輩子的胎記

洛夫的新詩,大部分的篇幅是描寫旅人半生漂泊在外生活的掠影。風裡來雨裡去,有晨起早行的辛苦,有寒窗燈火下的孤寂,有天涯旅人的斷腸,有時候詩人也感嘆歲月的無情流逝,情不能自勝時,暫且晃一晃酒杯,用淺淺的杯中物換一段醉鄉路穩。

4個小技巧,教你把古詩變現代詩

賀知章的第一句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少小”與“老”之間巨大的時光跨度,就是洛夫新詩主要描述的內容。聯想到洛夫的人生經歷,也許這一段漂泊的描述中,有詩人自己的影子。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洛夫對於古典文化,並不是一味的頂禮膜拜,他在進入唐詩境界後走出來,用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審美趣味,重構屬於自己的詩境。這種態度很值得我們借鑑,文化要傳承,但是作為距離唐朝1000年後的今人,在為唐詩目醉神迷之時,我們也應該存在著幾分清醒敢於創新和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