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原清宮藏西周青銅器虎鎣迴歸中國,虎鎣到底是什麼?

該死的知識


【文藏來答】歡迎虎鎣(yíng)回家!

19世紀,英國洗劫圓明園時,虎鎣被英國海軍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

2018年4月11日,虎鎣將在英國拍賣,23分鐘拍出41萬英鎊。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有研究認為,與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銅器不同,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水壺,現存於世的“鎣”只有七件。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虎鎣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應有連鏈,現已失。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

蓋內鑄銘四字:“自乍(作)(供)(鎣)。”“乍”字反書。可能是共字,與共字通常作、形較異。器自名為“鎣”,是盉的一種別稱。“共”作為器名的修飾語,尚屬首見。共是供的初文,《廣雅·釋詁二》:“供,進也。”《玉篇·人部》:“供,祭也。”《廣韻·鍾韻》:“供,奉也。”“供鎣”明確了此器的用途,即作為祭祀時奉獻使用。

通過X-ray探傷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見明顯的後世修復痕跡,墊片清晰,佈局合理。流根處、外底有補鑄遺蹟,器身也可觀察到合範處。蓋上鈕環與鋬鈕形制不同,可能系使用時殘損後補接所致。

從便攜式熒光能譜表面分析結果來看,銅、錫、鉛比例符合商周時期青銅器成分特徵,排除了鋅銅合金的可能。

關於“虎鎣”這一世稱的由來,主要依據是流管上的臥虎造型,流乃商周青銅盉標誌性的關鍵部位,憑此位置上的紋飾對其定名,依據充分,科學合理。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虎鎣】音"hǔ yíng","鎣通鎣",西周青銅器,距今約3000年左右,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現存於世的“鎣”只有七件,其餘五件均為博物館收藏,該鎣屬清圓明園收藏之物。

19世紀,英國洗劫圓明園時,被英國海軍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由其家屬收藏至今。

2018年3月,“虎鎣”現身英國東南部肯特郡,並將於2018年4月11日在當地拍賣。

2018年4月9日,中央國家文物局提出抗議禁止拍賣,但坎特伯雷拍賣行拒絕撤拍上述文物。

2018年4月10日,針對4月11日英國將拍賣“青銅虎鎣”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一事,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

2018年4月11日,虎鎣將在英國拍賣,23分鐘拍出41萬英鎊,被境外藏家拍得。

2018年10月15日,境外買家通過拍賣機構聯繫中國國家文物局,將文物無條件捐贈。

2018年12月11日,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注:(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掠奪者)






JINFENGYI


虎鎣,是“鎣”類青銅器的一種。有研究認為,與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銅器不同,在周代,“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水壺。


藏古論今HU


西周的應該是青銅器,祭祀用的


現在更美好



瑪瑙擺渡人


祭祀用的青銅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