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生wub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有一部分底層家長因為經濟拮据,已經傾其所有為子女投資教育,但是在旁人看來,這種付出卻無異於放棄教育。
對這些家長來說,他們沒有那麼多金錢和時間讓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能讓孩子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並且保證能夠順利升級,他們就已經傾盡全力了。
換言之,他們並未放棄教育,只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能給孩子的教育實在捉襟見肘。
而這些家長也會給孩子以教育規劃,比如如果考不上靠譜的大學,那麼退而求其次,進入專科學校也同樣是一種教育選擇。
而直接說他們已經放棄教育,其實是有些不妥的:
因為“放棄”二字,難免會給人以自暴自棄的感覺。
但無論是底層家長真的主動放棄教育,還是因為生活所迫給不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其根本原因都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均勻。
而這或許才是這個問題背後讓人困擾和心酸的地方吧。
吳清緣老師
是的,本人職業學校教師,算是處於底層的教育工作者,對這句話深有感觸。
剛進職業高中這個環境的時候,比較懵懂,一直覺得這些學生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中考失利,從而進入職業學校,可是我發現我太天真了。
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是因為中考失利的,在這種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是家長放棄教育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家長大致有以下幾類:
1.脾氣暴躁型。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一旦聯繫家長,家長馬上就來一句話,再不行我不讓他念了。
2.推卸責任型。在學生沒有問題的時候會說就拜託老師了,然後對學生不聞不顧,家長會永遠有事不能參加,和其電話或者其他方式聯繫永遠是一問三不知。假如學生有事,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學校找老師的問題,用無理爭三分形容定不為過。
3.家庭破裂型。父母離婚或者成立新家庭後後對孩子不聞不顧
未完待續
屋頂上的葡萄
我現在倒真的希望有些底層家長,有清醒的認識,能夠放棄不必要的教育。
第一,家裡困難的不建議讀三本私立學校,四年本科,學不到啥,搭進去10萬元,好幾年賺不回來。因學返貧不應該。
第二,學習不好的,就不要勉強讀書了,文憑沒啥用,不如有能力,現在在大學升學率幾乎90%的情況下,讀不讀大學,沒必要的。
那麼這些學生怎麼辦?我的建議是,讀高職,進技校,學技術,不花錢或者少花錢,畢業還能有份工作,至少可以自食其力,養活自己,能養活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
成功之路不止一條,而有些院校,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可能成功,我們並不歧視任何一所學校和學生,但是現實的問題,我們也要面對,脫離現實,最後肯定會被現實打敗。
我們現在的有些教育是存在問題的,學生學完了,對就業並無幫助,如果有條件啃老,那麼,遊戲幾年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條件不好的,是讀不起大學的,如果是讀985,211,砸鍋賣鐵都值得,如果花大價錢讀私立,真的沒必要,就別浪費那錢和耽誤四年的青春了。
四年學一門技術,完全可以學成,也許四年後,某企業,你就是那些大學生的師傅呢。
韓東言
落後農村的底層家長的確在放棄孩子的教育!
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自己是通過考出農村改變命運。我原本是不相信農村家長會放棄孩子教育的,直到看到一件事,忽然明白了。
事情是這樣,一個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交給奶奶帶,孩子不聽話,經常逃課,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上。於是奶奶為了讓孩子不闖禍,讓他跟著本村包工頭去工地做事,原本是鍛鍊,準備讓孩子受點苦,願意回來繼續上學。
可就在當年的冬天,孩子奶奶出世了。孩子爸媽回來趕喪事兒,爸媽讓孩子一起去外地,孩子不願意,她和爸媽沒啥感情。奶奶出喪那天,孩子哭的死去活來。後來,孩子除了繼續在工地幹活兒,沒有第二個選擇了。現在這個孩子十三四歲吧。
老家農村裡念個三五年,出去做事的比比皆是。說來慚愧,這和我還有關係,我是村子裡20年唯一考出來的211、985的本科,可是我在北京也混的一般,村子裡有人說:讀書有啥用,你看那誰,成績那麼好,讀大學了,據說在北京房子也沒有。引來一批不贊同孩子讀書的人的讚許。
所以,孩子教育不是簡單的事兒。有些是被迫放棄教育,就如上所言。有些是家裡需要人手。有些是認為讀書無用。
板磚觀察
階層正在固化,內蒙已經實行,考不上高中直接回家,花錢都不讓你讀高中,高中考不上堅決不讓你復讀,回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阻止人口不斷外流。其實不然,內蒙古經濟指數可以說是倒數,沒有任何實體經濟。內蒙古人口以後將來會面臨人口斷崖,基本上一家一個,以前還要兩個,現在基本上沒有了。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出來了,沒什麼發展的只能留在本地。教育直接是一個填不滿的大坑。慢慢內蒙更是一個廖無人煙的地方。每次回家能碰見幾個年輕人都算不錯了。基本上都是剩下老人在家。街上八點鐘大街已經沒有人了。在以前還有幾個人在溜達,如今也沒有了,空蕩蕩的。
DIYunShengXue
以前不認可,總想任何一個家長都會竭盡全力地為孩子的教育付出。但這個基本看法從上週產生了一點疑慮。事情源於上週跟一個孩子上高中的家長對我說,他家孩子從初一到現在在補課方面的花費就29萬多了,其中初一至初三花費25萬,剛上高一又報了一個英語班4萬多(優惠價)。他對我說在孩子初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月,全班三四十人只有四個人還堅持在學校複習,其他同學都由家長和學校簽訂一個協議後去x東方之類的教育機構去參加衝刺班了。我聽到這些話感到很驚訝……很無語……。同時,我也想到那些社會底層子弟怎麼辦?如果這樣下去會不會固化一些東西?不敢再往下想了。
福臨69
本人正好在一所城市薄弱公立學校任教,生源家庭多半是這個城市中的中低收入者,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他們的第一個特點是居無定所,90%以上家庭的住房是租房,並且房屋所在地為本地城中村,因為那兒房租便宜。家庭成員多數屬於城市打工者,半數以上是體力勞動者,這樣的家庭基本符合題主所說底層家長了。
可就是這樣的家長,依然未放棄教育。
教育是個很大的話題,有正面教育也有反面教育。所謂底層家長,其實也能擁有優質教育資源,拜各城市教育主管部門均衡教育思想所賜,公立學校的教育資源基本還是公平公正的,我所在學校幾乎不會因家長經濟問題而將學生拒之門外,可以說,他們和普通城市孩子一樣享受了九年級義務教育。
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僅僅是依靠學校教育,要獲得更優質教育資源是很困難的。眾所周知,中國人口眾多,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部分邁入中產階段的家庭,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參與到了教育資源爭奪戰中來了,頂級教育資源是沒機會獲取,但優質教育資源還能搏一把,該花錢的花錢,該拼人脈的拼人脈,想方設法為下一代謀取更多教育資源。
而底層家長,對這一切只能望而興嘆。作為城市低收入階層,每日勞作,勉強可維持一個家庭在城市的基本開銷,能用於教育投資的少之又少,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力所能及地擠出資金給孩子。
然而問題的根本並不在此。
教育是花錢的事,但花了錢卻未必能做好教育,這背後拼爹不僅拼經濟硬實力,更是拼家庭軟實力,很可惜,底層家長在這方面劣勢太大。首先在對教育的認知停留在較淺層面,無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或沒時間進行家庭教育,先天就落後一步,其次在教育的投入上,遠遠不如同城市的其它家長,一座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也是有限的,用於一部分人,必然忽略另一部分人,最後,不是不想,是不能,進而不想。
社會的階層分化首先開始於教育,尤其是和平時期,正是兩極分化急劇加大的時期。家長在教育的投入越早,優勢越大,並且優勢的擴大是加速進行的。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才有人說底層家長開始放棄教育,其實這不對,他們沒有放棄,只是所做的事不足以爭搶到那些優質教育資源,所以看上去似乎放棄了。
愛數學做數學
中國教育隱藏的真相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這種說法我認同的。以前小時,我媽天天嘮叨我說,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可是等我書讀出來了,進了社會了,我卻發現,原來我成績不好的同學,中途輟學,提前進入了社會的同學,她們個個都過得比我好。不是已經當了老闆,就是自己成了人精,在同樣的公司裡,她走後門成了主管,我卻再被她管。
極度的不平衡,造就了我媽的態度也變了,現在的她,不再使勁要求外孫女使勁讀書了,相反,她看中的是學習的手藝技能。有一門手藝,沒多少文化也餓不死自己,這是她的想法,也是我做為孩子家長的想法。
社會壓力大,競爭力更大,只會一味讀書,啥技能沒有,進了社會,吃虧也是肯定了的。特別農村條件不好的家庭,辛辛苦苦花幾十萬供孩子大學讀出來,結果回到農村了,也是幹些養豬,挑糞的農活,還不如不讀書,早點掙錢,減輕家庭負擔的好。
我二舅就在某工地上說過,工地上搬磚的,一撈一大把大學生的,跟我個沒讀過多少書的還不如。好歹,我有泥工活的手藝,不用天天搬磚,曬太陽,但那些大學生不行,他們沒手藝,只能幹些簡單活。
聽到這話,試問,底層家長還願意掏錢供孩子起勁讀書嗎?不會再想了。
這句話看似危言聳聽,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底層家長是指那部分人,這裡,我暫且把題主所說的底層家長,理解為農村家長吧。
以前回農村,跟大家聊天,大家總會數一數,村裡總共有幾個大學生,誰家出了幾個大學生,現在在哪裡工作,家裡的老人生活多麼好之類的內容,村民的言語中充滿著羨慕,這些大學生就是村裡的榜樣;
現在回農村,聊天的內容則是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現在在家裡工廠打工;誰家的孩子在城裡工作,父母在家省吃儉用給孩子買房子;誰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多少年了,還沒有找到媳婦等等,這些大學生成了村裡的“反面教材”。
一、農村孩子考不上好大學,很難真正改變命運!
我經常給班裡農村的孩子講,要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在現如今,只有學到真正的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而真正的知識,來自高水平的大學。
下圖是中國薪酬網公佈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薪酬排行榜TOP200》,從這份榜單中,可以看出985、211高校畢業生酬薪水平大幅度領先普通高校!可以說,一畢業就能“奔小康”了,農村娃考上這類學校,雖然不一定比得上其他同學,但是生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他們的父母應該不會後悔!
二、農村孩子考好大學越來越難!
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自己是中產階層家庭的孩子,又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這些教育資源上得天獨厚的條件,農村的學生並沒有享受到。
其實,這位同學,說的不一定準確,但是確實是實話!看看下面兩圖,大家可能能加深瞭解。
第一幅圖,是清華大學與斯坦福大學的五位學者研究了中國的城市青年和農村青年考上大學的幾率,他們發現在2003年,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學的幾率,是農村青年的8倍;上北大和清華的幾率,是農村青年的43倍。
第二幅圖,是復旦大學對於生源來源比例的統計,農村戶籍新生從未超過兩成。
三、底層家長放棄教育,其實來自對教育的懷疑!
其實,作為農村家長想法很簡單:“孩子是學習的料,就攻讀;不是學習的料,就去打工”。一直以來,他們對孩子教育的態度就不是很堅定!一個成功的大學生,能夠帶動周邊的教育;一個失敗的大學生,影響力也同樣巨大。
而現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大學生考上二三流大學,他們的榜樣作用正在逐漸減少,“讀書無用論”,在很多地方影響越來越大。
贏在高三
不知道“中國教育”指的是什麼教育?底層家長指的是哪些家長?
說中國教育是底層家長放棄教育這個觀點,火苗教育覺得大錯特錯。相反,中國教育恰恰是底層家長在竭盡全力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為什麼這麼說呢?姑且先把你所說的中國教育理解為中國的應試教育。
不得不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一個迄今為止,最公平、公正、公開的“人生轉折點”。多少寒門通過考試改變了人生,在嘲諷應試教育的同時,請你先看看它讓多少個寒門出了貴子。
中國教育的隱藏真相是逐漸成為底層家庭的救命稻草。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出個清華、北大,不說具體有什麼,單單孩子的人生已經實現轉變了,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對父母砸鍋賣鐵送孩子上學,苦了半輩子。最後孩子考上了清華,村裡獎勵了幾萬塊,鎮裡獎勵了幾萬塊,學校獎勵十幾萬,他們所在的祖祠堂獎了幾萬,並且有人承諾負責孩子在大學裡的一切費用,讓孩子學成畢業後過去公司當管理。
這算不算中國教育讓底層家長有了一絲光明呢?
說中國教育是底層家長正放棄教育,我覺得完全錯誤,這恰恰是底層家長最重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