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2018年12月13日上午10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活動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舉行。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2018年12月13日,是第5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時間長達40多天,至少30萬同胞慘遭殺戮。如今慘案已經過去了80週年,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銘記這段歷史。

在國家公祭日,許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新書面世,這些圖書圍繞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分別以小說、回憶錄、圖集、文獻資料以及繪本等形式,記錄了那段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暴行。其中包括《江蘇的文化劫難:1937—1945》《烙印,南京1937》《人類記憶:南京大屠殺實證》等。

看到這些令人髮指的暴行,每一個人都會心痛。除了瘋狂的屠殺生命之外,日本侵略者還暗地裡做著一些勾當,那就是文化掠奪。

在日軍的隊伍裡,有一支特別的隊伍,被稱為“特別行動隊”,其任務就是到各大圖書館、大學、書院、寺院裡洗劫各種圖書、藏書、佛像、經書,說起來是徵收,其實就是搶劫。他們對南京城內所有文物和有價值的圖書進行清查後,彙報給日本高層。1938年春,日本從國內調集了多達約1000人的各方面專家、學者隊伍,對南京各文化機構的藏書、文物進行系統地挑選。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軍搶劫我國的文物和書籍

曾負責搶運和收集文物的竹田宮反覆強調,所有的文物和藏書不可遺漏,統統拿走。所搶來的文物和藏書,被分類、編號、打包,再放入防水的箱子裡,被運送到天皇裕仁指定的皇室,與搶來的黃金珠寶放在一起。其餘的則由日本各政府機構和學者機構分藏,甚至分到相關學者和教授個人手中。據說,僅在上海裝箱運走的南京城搶來的藏書和文物,就達300輛卡車之多。

“一直以來,人們更多地關注對日軍血腥暴行的揭露,事實上,文化侵略與軍事征服、經濟掠奪同為日本侵華的手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中山陵藏經閣碑廊被日軍炮火擊毀

據統計,在1937年日軍攻破南京之前,南京公私圖書館有53家,藏書有200多萬冊。經過日軍的“文化劫掠”後,各大圖書館損失慘重:國立中央圖書館損失圖書近10萬冊;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損失善本184部1643冊和其他書籍6830冊;南京各學校圖書館、民間藏書也損失巨大。

“1938年4月1日至5日,寺井義三郎等6個日本人率領四五十號人開了兩輛車,劫運走無數圖書。”據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孟國祥介紹。孟副會長同時出具了一份南京文物損失清單:

圖書:公406461冊另156箱1725種;私53118冊另1790種59箱840部;

字畫:公464件私7256件另6箱……

除了圖書損失,眾多科研單位的10多萬件科學標本也遭到了洗劫。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金陵大學中國文化學院被日軍劫掠後的情景

戰後,中國曾向日本方面要求歸還這些藏書和文物,但日本矢口否認曾經的劫掠行為。現在,這些從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掠走的文物和珍貴藏書,分別存放在日本皇宮、皇室內廳、靖國神社、東京科學博物館、東京美術學院、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和慶應大學等17處地方。美國佔領日本期間,曾經公開過部分劫掠的中國文物及藏書。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00萬冊,其中不乏宋代絕本文稿之類,價值連城,為世界頂級文物。今天的日本圖書館被認為是亞洲最好的圖書館,那全是因為裝滿了從中國搶奪來的珍貴圖書。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王羲之《大報帖》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南宋·李迪《紅白芙蓉圖》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元·因陀羅《寒山拾得圖》——號稱“日本國寶”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流落在日本的商周青銅器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唐代 阿彌陀三尊佛龕——西安寶慶寺出土

參加公祭活動的代表們認為,開展戰時文化損失研究很有必要,這不僅可以深化對日本侵華罪行本質的認識,拓展南京大屠殺研究領域,也是對日本否認文化侵略的有力回擊。

文化,對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保持清醒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免遭再次被侵略、被奴役的厄運。




(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