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2018年12月13日上午10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2018年12月13日,是第5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长达40多天,至少30万同胞惨遭杀戮。如今惨案已经过去了80周年,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铭记这段历史。

在国家公祭日,许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书面世,这些图书围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分别以小说、回忆录、图集、文献资料以及绘本等形式,记录了那段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暴行。其中包括《江苏的文化劫难:1937—1945》《烙印,南京1937》《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等。

看到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每一个人都会心痛。除了疯狂的屠杀生命之外,日本侵略者还暗地里做着一些勾当,那就是文化掠夺。

在日军的队伍里,有一支特别的队伍,被称为“特别行动队”,其任务就是到各大图书馆、大学、书院、寺院里洗劫各种图书、藏书、佛像、经书,说起来是征收,其实就是抢劫。他们对南京城内所有文物和有价值的图书进行清查后,汇报给日本高层。1938年春,日本从国内调集了多达约1000人的各方面专家、学者队伍,对南京各文化机构的藏书、文物进行系统地挑选。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军抢劫我国的文物和书籍

曾负责抢运和收集文物的竹田宫反复强调,所有的文物和藏书不可遗漏,统统拿走。所抢来的文物和藏书,被分类、编号、打包,再放入防水的箱子里,被运送到天皇裕仁指定的皇室,与抢来的黄金珠宝放在一起。其余的则由日本各政府机构和学者机构分藏,甚至分到相关学者和教授个人手中。据说,仅在上海装箱运走的南京城抢来的藏书和文物,就达300辆卡车之多。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对日军血腥暴行的揭露,事实上,文化侵略与军事征服、经济掠夺同为日本侵华的手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中山陵藏经阁碑廊被日军炮火击毁

据统计,在1937年日军攻破南京之前,南京公私图书馆有53家,藏书有200多万册。经过日军的“文化劫掠”后,各大图书馆损失惨重:国立中央图书馆损失图书近10万册;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损失善本184部1643册和其他书籍6830册;南京各学校图书馆、民间藏书也损失巨大。

“1938年4月1日至5日,寺井义三郎等6个日本人率领四五十号人开了两辆车,劫运走无数图书。”据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孟国祥介绍。孟副会长同时出具了一份南京文物损失清单:

图书:公406461册另156箱1725种;私53118册另1790种59箱840部;

字画:公464件私7256件另6箱……

除了图书损失,众多科研单位的10多万件科学标本也遭到了洗劫。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金陵大学中国文化学院被日军劫掠后的情景

战后,中国曾向日本方面要求归还这些藏书和文物,但日本矢口否认曾经的劫掠行为。现在,这些从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掠走的文物和珍贵藏书,分别存放在日本皇宫、皇室内厅、靖国神社、东京科学博物馆、东京美术学院、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和庆应大学等17处地方。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曾经公开过部分劫掠的中国文物及藏书。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0万册,其中不乏宋代绝本文稿之类,价值连城,为世界顶级文物。今天的日本图书馆被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图书馆,那全是因为装满了从中国抢夺来的珍贵图书。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王羲之《大报帖》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元·因陀罗《寒山拾得图》——号称“日本国宝”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流落在日本的商周青铜器


1937,南京的文化浩劫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代 阿弥陀三尊佛龛——西安宝庆寺出土

参加公祭活动的代表们认为,开展战时文化损失研究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深化对日本侵华罪行本质的认识,拓展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也是对日本否认文化侵略的有力回击。

文化,对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清醒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免遭再次被侵略、被奴役的厄运。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