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

怎麼樣才是好的教育,做父母的應該如何愛孩子才是科學的呢?

1、使用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


不聰明的父母心甘情願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勞。在家替孩子疊被、穿衣,甚至餵飯;在外替孩子背書包、背畫板、背水壺。明明是孩子能幹的事,全由父母代辦了。


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勞放在眼裡,他認為:你為我服務,應該的!這樣的孩子長大會變成無能無情無責任感的人,很難適應社會。


智慧的父母會巧妙地使用孩子,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支持孩子自己幹;凡是孩子為父母做的事,哪怕只是端來一杯水,父母都會欣然接受,真誠地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讚美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孩子聽了美滋滋的,覺得自己有用,幫父母做事的勁頭倍增。


孩子從小就被“委以重任”,長大後往往責任感很強,能扛得住事兒。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2、激勵孩子而不是指責孩子


糊塗的父母總是在否定孩子,愛用孩子的短處與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你瞧人家”是他們的口頭禪。結果呢?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極易對別人充滿敵意,自暴自棄。


聰明的父母總是在肯定孩子,他們容易發現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進步了!”“不要緊,成功躲在失敗的後面!”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會信心十足,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極富耐心。


智慧的父母明白,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都是一個犯錯——知錯——認錯——改錯的過程。不允許孩子犯錯,是對孩子的傷害。於是,他們會耐心地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讓他去感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認為,我們的孩子永遠不如別人的孩子。在欣賞中長大的孩子愛人愛己,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勾心鬥角。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3、讓孩子分享而不是讓孩子獨享


糊塗的父母,把物質看得比精神重要,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先給孩子。看孩子“獨享”,自己很享受,生怕孩子吃了虧。獨享就像一個惡魔,讓孩子變得貪心。在獨享中長大的孩子,自私冷漠,眼中沒有別人,心中沒有父母,身邊也沒有朋友。


聰明的父母,從小讓孩子在分享中長大。分享,是快樂的源泉。當一個人在分享中感到快樂,他內心的世界就會變得很大,他會把別人的心裝進自己的心,遇事為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感受。於是,他學會了關心學會了愛,在社會上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4、相信孩子而不是懷疑孩子


疑心重的父母總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孩子,不相信淘小子會幹好事,不相信偷拿家裡錢的孩子會改好。總是把孩子看成是說謊者,不相信他們;總是在眾人面前提起孩子說謊的事情。在你懷疑的目光中,孩子會選擇繼續說謊。長大後,他會變成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智慧的父母,一直相信孩子,會用信任的目光看孩子。他們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過失。他們常常用“發現新大陸”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從父母獨特的目光中,感受到“媽媽相信你”的信任的力量。於是,他們會努力表現自己積極的一面,生怕失去這份信任。


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掌握目標,愛人愛己,善解人意,變得優秀。父母相信孩子,孩子才會相信自己。信任會喚醒沉睡的巨人。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5、管教孩子而不是放縱孩子


愚蠢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百依百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不管合理不合理;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管該幹不該幹。於是,孩子從小目中無人,無法無天,甚至違法亂紀,這樣會坑害了孩子的一生,也害了我們自己。


智慧的父母認為,孩子是需要管理的,規矩是需要學習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放手不等於放縱,關愛不等於溺愛,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對孩子一生負責。


孩子在不停地犯錯、認錯、知錯、改錯中長大,要給孩子機會,要相信孩子能夠承擔錯誤的改正。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6、看重過程而不是隻看重結果


愚蠢的父母看重結果,告訴孩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樣的孩子經不起失敗。有一位父親甚至要求女兒只許考第一名,不許考第二名,考不到第一名就別回家。結果,女兒差0.5分沒考到第一名,就在家旁邊的樓上跳下去了,摔成了重傷。


智慧的父母,看重過程。他們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己闖出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時,感到憤怒、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經歷失敗與痛苦,“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孩子衝刺百米,智慧的父母關注的不是跑第幾名,而是摔倒時,怎樣跌得有尊嚴,膝蓋被磕出血來,怎樣清理傷口,怎樣包紮;孩子參加演出,智慧的父母關注的不是孩子獲得幾次掌聲,而是孩子被淘汰後是不是盡力了,是不是還開心。


聰明的父母才會這樣教育孩子,你也是嗎?_ 重慶注意力訓練


父母的智慧,實質上就是放平心態,永遠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把孩子放下,用智慧的眼光認識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走進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一個有愛的童年,和孩子建立起親密、溫暖的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