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敗光100億!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年敗光100億!剛剛,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午晌槍聲,父親遇害

臨危受命,接手百億家族企業!

李兆會,1981年生於山西聞喜。

十五年前,兩聲槍響撕裂了這座僅有30萬人口的小縣城。

2003年1月,父親李海倉遇刺,李兆會中斷了在澳大利亞的學習回到國內繼承父親一手建立的海鑫鋼鐵集團。 李兆會被迫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

7年敗光100億!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李海倉

在當地,有句話叫“海鑫打噴嚏,聞喜就感冒。”說的是海鑫在聞喜的分量。時任縣委書記董鵬翔曾說,聞喜人“每天3頓飯中就有一頓由海鑫來管”。即便是在山西省,海鑫也是排名第一的民營鋼鐵企業,說李海倉是山西鋼鐵之王,並不為過。

按照李海倉的規劃, 2003年初,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後,將實現用15年時間總資產翻14倍、產值增長12500倍、利稅增長13000倍的目標,實現企業規模高速擴張。

一隻螞蟻如此輕易地絆倒了一頭大象。隨著李海倉的離世,這一切都成了夢幻泡影,眼下海鑫這座鋼鐵巨輪亟需一位新舵手。

誰來接班海鑫,掀起了整個聞喜縣政商界的一場大討論。老海鑫的股權結構有些古怪,本是李海倉、李天倉哥倆和辛存海、侯嵐雲兩個外姓人共同創業,但落實到股權上,李海倉卻持有公司90%的股份。對這片萬畝鋼廠來說,李海倉是唯一的王。

7年敗光100億!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李兆會

李海倉死後,李春元(李兆會爺爺)組織李家內部開了連著開了三個晚上的會,讓李家人挨個表態,繼承權歸誰,股份怎麼分。

據李春元回憶,最早的董事長人選不是李兆會,而是他的五叔李天虎,“大家都說先讓老五幹,我不同意,讓老五去搞執行董事,老六(李文傑)去搞董事長,老六想幹老五還不幹,這就完了,不好搞的。所以我把兆會提起來,讓老六幫助兆會,老五還幹原來的工作。這樣最好了,都沒有意見。”

決定董事長職位歸屬後,李春元牽頭成立海鑫監事會,親自擔任監事會主席,“我是監督員。監督兒子和主要的親戚,公司管不了的,我有權力開除他們。”

7年敗光100億!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同時,為保證集團工作平穩過度,海鑫內部暫時執行集體決策制,成立總調度室總管一切重要事務,李天虎解釋說,“我哥不在了,我再不能天天呆在家裡,經常需要往外跑,成立這個總調度室,就是把以前由我來協調的日常管理工作轉過去。”

2月18日,正月十八,在北京東三環的兆龍飯店裡,李兆會經過股東會、董事會的先後表決,被全票選為海鑫鋼鐵董事長。

在父親遇刺28天后,李兆會走上鐵王座。

合縱連橫,跟隨時代的腳步

一不小心成了”鋼鐵大王“!

在鋼鐵行業,1996年個分水嶺。這一年,中國內地的鋼產量頭一次超過了1億噸,這意味著,國內的總體鋼鐵供求關係由短缺走向過剩。

鋼鐵行業正是隨著這種趨勢進入了21世紀。如果不考慮進口因素,全國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已過盛20%,鋼材價格在以每年5%-7%的速度下降,至1999年底,國產普通鋼材噸鋼利潤已降至平均20餘元,銷售利潤率降至1%。當時國家經貿委主任盛華仁曾怒斥冶金工業局“限產不力”。

2000年,國家經貿委、國家冶金工業局制定了鋼鐵行業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和提高效益的發展政策。

得益於李海倉大幹快上的思路,海鑫擴建了新廠房,訂購大批新型設備,這也是李兆會接班後能夠拿出來亮眼數據的底氣。

2003年海鑫總產值超過50億元,上繳利稅超過10億元,為當地財政貢獻3億元,成為歷年來海鑫發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完成總產值7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同年,海鑫被評為納稅全國民企第一。

2004年,海鑫中標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依據合同,海鑫將為杭州灣大橋工程提供價值1.6億元的優質鋼筋。同年,海鑫完成總產值70億元,實繳利稅12億元,為全國民企繳稅第一名。

2005年,鋼鐵行業仍是供過於求的興盛,鋼材價格下行趨勢仍未停止。李兆會仍能交出了一份年銷售額80億元,淨利潤超4億的成績單。在2006年的中國富豪榜上,他位列第46位。

李海倉去世之前已經預見到,地處中原的聞喜缺乏優良港口,海鑫將來的發展必將遇到瓶頸。

“資產離晉”已被確立為海鑫集團的新戰略方向 。

李海倉計劃在福建寧德再造一個海鑫,甚至要炸平寧德近海的一個島,在島上修一個新碼頭。李兆會接班後第一件事就是,帶著李天虎和李文傑趕到寧德,與當地政府談鋼廠的立項問題。

但這個項目也只到談談為止了。李兆會自認找到了更好的港口——廣西欽州,這裡不僅有天然的深水港還有豐富的石灰石資源,更能俯視整個東南亞市場。這一決策被視為李兆會青出於藍的佐證,但此後也沒了下文。

不愛江山,愛遊戲,

年輕的李兆會憑藉資本遊戲做“首富”!

海鑫鋼鐵內部員工曾在採訪中說,和整天在廠子裡勤勤懇懇的父親不同,李兆會對鋼鐵不感興趣,他把重心從實業轉向金融,專注投資,在公司角色更像個甩手掌櫃。

李兆會接掌海鑫2個月後,2003年4月,民生人壽成立,受父親餘蔭,海鑫鋼鐵成為民生人壽21家發起者之一,並位列萬向集團、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之後第三大股東。

李兆會藉此認識了比他大十歲的魯偉鼎,並甘為僚機,為魯偉鼎掩護側翼,兩人聯手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

2004年7月,中色股份控股股東中國有色礦業建設將其持有的3872萬國有法人股轉讓給萬向集團旗下的上海萬向。

4個月之後的11月12日,海鑫鋼鐵旗下的海鑫實業以近6億元的價格,受讓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銀行1.6億股,成為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這6個億是當年海鑫淨資產的三分之一。

5天后,李兆會再次出手。

2004年11月18日,李兆會旗下的海博鑫惠,從黑龍江富華集團手中獲得華冠科技(後更名為萬向德農)21.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華冠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正是魯偉鼎旗下的萬向三農。

持股一年後,海博鑫惠將手中持股轉讓給萬向三農,獲利700多萬。通過如此手段,魯偉鼎的萬向三農徹底掌握華冠科技這家上市公司,又保證了其不觸發30%要約收購的紅線。此後華冠科技更名為萬向德農。

在此之後,李兆會還頻頻出手,幫助魯偉鼎在民生人壽內部獲得於泛海系對峙的股權局面。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李兆會廣泛撒網,先後在中國鋁業、益民商業、興業銀行、魯能泰山等上市公司身上薅羊毛。

憑藉如此手段,2007年海鑫在資本市場的收益達20億元,即使在市場慘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超過10億元。鋼鐵之王搖身一變,成了山西巴菲特。

李兆會在2008年達到了人生巔峰,如願以償登頂山西首富。這一年,他27歲,身價125億人民幣。

當潮水退去,風口停的時候,

28歲的李兆會絕對要結婚了!

憑藉此前在資本市場獲得的豐厚回報和早年積攢的政商關係,短暫停產半年的海鑫挺過行業入冬時的陣痛。但李兆會和海鑫沒想到的是,鋼鐵行業的冬天格外長。對李兆會來說,這並不重要,他正盤算著娶媳婦呢。

2010年1月,李兆會在聞喜縣東鎮碼了200臺豪車,擺了500桌宴席,就為了迎娶女星車曉,還給海鑫9000多名員工每人發了500塊錢紅包。時隔八年,聞喜人對那場婚禮仍記憶猶新。

7年敗光100億!這個27歲成首富,28歲娶女星的80後,徹底栽了!

但這場婚姻僅維持了15個月,媒體報道說李兆會給車曉3億分手費,還有熱心觀眾幫著算了筆賬:車老師平均每秒鐘能掙7.7元。

2010年底,海鑫鋼鐵號稱擁有133億元的總資產,年產鋼材400萬噸,盈利數據並未披露。這和李海倉生前的規劃比簡直不值一提。

2011年,鋼鐵行業暴雪來臨。上市公司廣鋼因連續兩年虧損戴上了“*ST”的帽子,鞍鋼、韶鋼、重鋼三家上市公司首度出現虧損,其中鞍鋼預計全年虧損21.51億元,而其2011年前三季度尚盈利2.39億元。

除此之外,李兆會利用海鑫實業與海鑫鋼鐵,在資本市場進進出出,未能將實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區分開來,為危機埋下伏筆。

2009年,李兆會大幅減少股市投資,為時已晚。

加上當時國內鋼鐵’黃金十年’基本已經過去,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不景氣、金融部門抽貸以及內部管理等因素影響,2012年一季度全國鋼鐵行業出現新世紀以來首次虧損。

海鑫鋼鐵搖搖晃晃地度過了幾年,李兆會試圖通過多元化業務經營扭轉頹勢,最終無望。

公司是我父親的,

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

李兆會曾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結果卻事與願違。

從根本上講,李兆會從來就不是一個企業家,他的所有行為都更像是一個守財者。

說不讓企業敗在自己手裡,最終還是敗了!

2017年,本命年的黴運找上了李兆會。12月11日,李兆會名下在北京的兩處面積頗大的房產還有3個車位,已作價6753萬元被一家外資債權銀行收走,“以物抵債”。

據搜狐財經報道,這兩處房子位於北京一高檔小區,尚未完成裝修,同時房門已經貼有法院的封條及拍賣公告,且水費已長期無人繳納。法院在拍賣前,特意提醒競拍者,“該房產沒有辦理房產證,請理性競拍”。

此時李兆會早已被限制出境。

2018年,李兆會的黴運仍未散去。11月6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一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李兆會名列其中。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共有36個執行案件與李兆會有關。

多地法院確認,李兆會名下已無可執行財產,換言之,這位曾經的一省首富目前已身無分文。

從首富到被限制出境

是什麼導致李兆會失敗的?

海鑫的沒落,有人認為是鋼鐵行業不景氣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金融部門抽貸,但外界批評更多歸咎於李兆會自身對企業管理不善。

李海倉生前並沒有對兒子進行系統的繼承人培養計劃,送到海外留學多年,沒有父親言傳身教,沒有在基層摸爬滾打,缺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企業家精神。

但是學長想說的卻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觀點,那就是李兆會對於企業管理風險預估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明知道股市有風險,仍然大筆的資金從實業中挪用到資本市場,利用不可預估的風險來冒險,這本身就是對一家企業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