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司馬懿當了一輩子忠臣,為啥臨死前還是發動政變?

R_Sammi


高平陵政變是篡逆的先聲,這是後人站在自己的時代回望歷史的結果,在當時,人們並沒有認為司馬懿的此舉與忠臣的身份相悖。不但如此,事實上,司馬懿的身邊身後,幾乎站著所有的曹魏老臣,包括三公中的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司空王凌,九卿中的太僕王觀,曹魏元老陳群的兒子陳泰,等等。

原吏部尚書盧毓(盧植之子)、原大將軍長史孫禮等人原先就被曹爽集團打壓,從高平陵政變之後盧毓代行司隸校尉的職權,審理曹爽等人的案件(爽等見收,太傅司馬宣王使毓行司隸校尉,治其獄),並復任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封高樂亭侯;孫禮出任司隸校尉,尋拜司空,封大利亭侯等情形看,他們即使不是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一方積極的參與者,至少也是其同情者,自然也就是曹爽的反對者。

從這個意義上,司馬懿只是選擇成為以世家大族為主體的曹魏老臣的代理人,出頭做了推翻消滅曹爽集團的事情,這一方面是他搞陰謀的能力最強,一方面是他擁有能夠在關鍵點位發力扭轉乾坤的武裝力量。幾乎所有的曹魏老臣,如果不是傾心支持,至少也是樂見其成的。

這也就是他們最後紅臉白臉一起上,忽悠曹爽放棄武裝對抗的原因。

問題在於,司馬懿政變成功之後,做的很多事情並沒有完全圍繞曹魏老臣的利益,舉一個還不算大的例子,他一下殺死了幾千名政敵及其家屬,用最殘酷野蠻的方式將曹爽集團或者說曹氏集團中幾乎所有有才幹的人士全部殺光,這種作風和吃相事實上嚴重地破壞了政治遊戲的規則。

蔣濟後來愧疚而死,除了覺得自己當初和司馬懿一起承諾曹爽的諾言變成了廢紙,也是因為看出了司馬懿竊取勝利果實的狼子野心。

但是,司馬家族在複製曹爽的政治運作模式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總體上還是對士族門閥這一政治集團做出了根本性的讓步,因而反對司馬家族的“淮南三叛”(淮南地區先後由王凌、毌丘儉、諸葛誕發動的三次軍事叛亂)最終都失敗了,司馬氏最終作為世家大族的代表,取代了曹氏的皇權。


談古論金


司馬懿,曹魏之功勳元老!從曹操父子再到魏明帝曹睿,他一直都可以說是兢兢業業,為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也是為何明明頂著“狼顧之相”的帽子,還能屢受重用。不過,曹操的預言最終還是成真,公元249年,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魏天下拿到了自己手中!

兩年後,司馬懿去世!



有人不解,為何司馬懿如此一把年紀還要來搞這一出?

要是失敗了,那麼司馬家可就完了。即使成功了,他司馬懿也得背上了竊國的名聲,晚節不保!

據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於權力的慾望!



其實司馬懿當初並不想跟曹操混,是曹操硬拉著他一起幹。而後他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盡心輔佐曹家,其官也越做越大。

一開始,司馬懿或許沒有想過要取而代之,但隨著他地位的提高,他對於自己也會有更高的期待,這是人性!



即使他快死了,但他還有後代,還有這偌大的司馬家,他得為他們考慮。

第二,為了自保!

高平陵政變前,是司馬懿最危險的時期。大將軍曹爽大權獨攬,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遭到排擠打壓。司馬懿如果不做點什麼,也許他司馬家就得是曹爽的下場!



第三,對手太菜!

咱們看看司馬懿是選擇什麼時候,幼帝曹芳,主少國疑,大將軍曹爽,一屆草包,而他司馬懿,文武百官,眾望所歸!



所以這是司馬懿最好的翻盤機會!你看面對曹操他司馬懿敢嗎?面對曹丕他司馬懿敢嗎?即使是面對曹睿,有個曹真在一旁,他司馬懿同樣老老實實!



怪就怪這曹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給了司馬懿以機會!

其實總結起來就一點,環境使然!

大家好,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指教!


白話歷史君


歷史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而歷史裡的人物,也從來都是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眼裡有不同的模樣,例如司馬懿,有人說司馬氏謀朝篡位,是從他開始預謀,他不忠不義;也有人說如果沒有司馬懿,曹魏江山早就不保,他盡心盡責……

在眾說紛紜裡,司馬懿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那麼,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筆者認為,翻開史書,沿著浩瀚無垠的歷史長河逆流而上,在時間盡頭站立著的司馬懿,是一個被太多人誤解的忠臣,此話怎講?且往下讀。

時光倒流回千年前,司馬懿的一生經歷過三次被託孤,分別於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公元226年,曹丕去世;以及公元239年,曹叡去世。託孤大臣四個字,一直是司馬懿眾多標籤裡最醒目的那一個,而這個特殊身份給他的一生帶去的,又是什麼呢?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束縛。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政績,從被迫入仕開始到位極人臣,他所得到的都足夠匹配他的付出——軍事上,破公孫於遼東,兵貴神速。擒孟達於上庸,策無遺算;與諸葛對峙,能以逸待勞。破吳兵四路,又穩操勝算。治政上,提拔鄧艾於寒門,慧眼識才。推廣屯田於邊塞,以備軍需。這樣的司馬懿,為國為民,盡心盡責。

可儘管如此,司馬懿最終還是為世人所詬病,因為沒有人能抹去司馬懿留在歷史上的那一筆高平陵事變——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從事件的結果來看,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然而,在這背後,司馬懿的無可奈何又有多少人懂呢?高平陵事變不是一場謀權,而是自保。

司馬懿作為託孤大臣,他身上的責任遠遠超過了任何人,他需要對一個國家負責。而政治的黑暗,又讓他不得不用非常手段,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要面對來自朝臣的明槍暗箭,他更要面對來自君主的忌憚,兩難之下,箇中心酸,怕是隻有他自己懂。曹叡去世,曹芳年少,曹爽自認為是宗室之親,對他步步緊逼,曹氏一族在危難之際,需要司馬懿;可待江山稍定,又都忘記了,司馬懿曾經為了他們的天下,如何站在時代的風尖浪口做那個弄潮兒。

高平陵事變是不得不發動的,站在司馬懿的角度而言,初心不過是求得餘生安穩,可人算不如天算,世事多變,司馬懿的這一政變帶去了他始料未及的影響,甚至成為了司馬懿想要謀反的罪證。然而,司馬懿真的想要把曹魏江山取而代之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曹操開始,歷經三代帝王,見過江山風雨飄搖,見過百姓民不聊生,在司馬懿的心裡,權勢只是他實現心中抱負的工具,他需要權力去匡扶君主,去平定天下,在他心裡,他也想要一個四海清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天下,為此他願意去奮鬥。他不是一個善良的政治家,卻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的雙手不是一塵不染的,但他的眼裡看到的卻不只是私利。如果真的想要這天下,曹操死後,他又何嘗沒有機會?可是他沒有。哪怕是高平陵事變後,他走到了權力的巔峰,他也沒有廢帝登基。

司馬氏最終還是取代了曹家成為天下之主,可那也是在司馬昭手裡天下改姓,很多人都說,司馬昭只是把司馬懿想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做了,可筆者看來,司馬昭想做的和司馬懿想做的,其實根本不一樣。政治複雜,司馬昭有對權力的執著,他並不曾親自參與曹魏江山初期的打拼階段,對曹操,曹丕等人也沒有很深的政治情意,所以他的野心和慾望是無限大的,可司馬懿不一樣,他親眼見證也親自參與過這一切,打個比方,江山是他一手養大的孩子,他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再次受到傷害嗎?他一直想做的,是守護,是讓這個孩子越來越好。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所以他必須要反擊一次,可就這一次,讓他從前所做的那一切,都被否定了。

司馬懿和曹操其實是一類人,他們都有雄心壯志,都想要改變那個時代,可改變時代的人,又往往不被時代理解,他們的一切不僅僅是視他們自己的行為而被評定,他們還要受到他們後人的行為所影響,而無論是曹操的後人,還是司馬懿的後人,他們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推翻從前的王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而由於這個新的王朝是離不開他們父輩的努力,所以他們的父輩就不得不被人帶上個人色彩看待。

其實,後人是後人,先輩是先輩,曹操與司馬懿,他們都只想在亂世之中力挽狂瀾,也沒有足以看到自己身後事的先見之明,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子孫所做的一切,也都不是他們所能預料到,更不是想看到的。而這一切,都被淹沒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裡了。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亭殿閣


司馬懿嚴格意義上說,並不算是重臣,《晉書.宣帝》曾經記載,當初曹操曾經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至於說他臨死發動政變,一方面是政治鬥爭中自保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鋪路。


司馬懿這個人城府很深,期初他知道曹操對他並不完全信任,只是看中其才華。所以起初拒絕事曹,直到後來迫不得已才出來做官。但為了自保,他依然謹小慎微。直到曹操和曹丕相繼去世,曹睿登基,司馬懿才獲得了施展的機會。在隨後與諸葛亮的數年對壘當中,又逐漸獲得了在朝廷上的話語權。但是隨著曹芳繼位,司馬懿又遭到了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史稱高平陵之變。


從此以後,司馬氏家族在魏國所有的政治對手被徹底消滅。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在經過後來司馬昭進一步鞏固,終於在司馬炎時期成功建立了西晉政權。


老胡讀歷史




什麼叫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想讓別人背叛,最好把背叛的籌碼翻倍。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曹操同樣是當了一輩子忠臣,在臨死前同樣把自己加封為魏王。曹操曾經逼死過漢獻帝的皇后,殺死過很多忠誠於漢室的大臣。

曹操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因為他做過漢室的大臣。忠君的思想已經成為傳統,他自己也不敢輕易違背,否則很有可能引起朝野的攻擊。

曹操的兒子曹丕是是魏王府自己的臣子,不是漢獻帝的臣子。曹丕稱帝就沒有任何障礙,他逼迫漢獻帝把皇帝的位置禪讓給了自己,漢朝就正式滅亡了。



司馬懿曾經在曹操身邊工作過,曹操也曾經是司馬懿的偶像。向偶像學習是每一個粉絲都會做的事,司馬懿同樣如此。

不管是曹丕還是曹睿,都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主。再加上這時候司馬羽翼未豐,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長期埋伏,積蓄力量。



曹爽是不會隨便殺死司馬懿的,之所以司馬懿會造反,完全是他長期謀劃的結果。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謀劃發動政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以前沒有做,只是時機不成熟。

作為成熟的政治家,司馬懿懂得隱忍。他深深的明白,只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確保自己成功。在造反的這條路上,必須保證一擊成功。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皇權專制社會中,皇帝就是國家唯一的主人。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皇帝的,這是一種極其無恥的社會制度。

皇帝們為了讓天下子民臣服於自己,就炮製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論。皇帝把自己成為君父,其他人不過是自己的兒子。忠孝是臣民應盡的義務,如果敢於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天下人得而誅之。


這些虛假的規則只能欺騙得了愚蠢的人,欺騙不了像曹操和司馬懿這樣的人。規則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遵守的,對於那些大人物來說,都是用來突破的。

像曹操背叛漢獻帝一樣,司馬懿同樣發動了政變。所有的規則對他們來說都是工具,對自己有用就利用,對自己沒用就廢除。



皇權專制社會中存在了一個悖論,那就是皇帝應該用什麼樣的人來統治天下。如果用了小人,就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改朝換代。如果用了能力比較強的人,就有可能造反作亂,同樣會改朝換代。

因此對於皇帝來說,用人的第一準則就是忠誠,能力已經被放在了第二位。甚至現在還有人說能力越大可能危害越大。

放在這樣的思想下,像司馬懿這樣的能臣,對於皇帝來說就是需要提防的。隨著司馬懿的功勞越來越大,皇帝對他的猜忌也越來越重。

司馬懿也明白,終有一天不是他殺了皇帝,就是皇帝殺了他。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幸運的是司馬懿成功了,如果他不發動政變,遲早有一天被皇帝滿門抄斬。


新知傳習閣


表面上一直是忠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形容司馬懿不為過。只是沒有合適的時機,機會來了,他就原形畢露。忠臣冤死也不會反。反了說明他忠在表面,內心不忠。被曹氏人懷疑,他的後代日子也不會好過。兩權相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被奪輔權,為了出一口氣,被壓抑的日子不好過,為了不受壓制的活著,為了家族興旺,只有奪權反曹。


圃香


看著曹家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了,諸事全憑自己張羅,而一個屁孩子要自己伺侯!自己一大家子兒孫怎麼看都比曹家孩兒體面,再說了,司馬昭之心一一路人皆知,老頭兒再忠心也架不住孩兒們攛掇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


why142435885


為子孫後代鋪路。他看到的或許是之後的10年。有些事一定會發生。重要的是誰去做誰去完成


郭子小郭125941952


殺他人與被他人殺,司馬的選擇沒毛病。


鯤鵬九辯


這個問題對今天還有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