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偶遇馬化騰

永遠離他一尺之遙

本來打算去上海邂逅首富陳天橋,但仔細想想作為退化中的老網蟲,連遊戲《傳奇》的註冊號都沒有,還是算了吧!因為曾經在免費註冊時代,起碼擁有超過三個QQ號。作為一個在深圳生活成長了十多年的未婚女青年,去偶遇馬化騰成為了一個需要攻克的課題,畢竟香港的股市為他打上了一個金燦燦的價格標籤,身價十億。另外,這個33歲的男人脾氣溫和,五官端正,無不良嗜好。

深圳偶遇馬化騰

馬先生說過:他和騰訊的成功在於專注,專注於互聯網的瞬息萬變,用一個小小的企鵝撬動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大陸板塊,無數的人也專注地用這個小企鵝撬動心靈中小小的溝通板塊。這個三十歲的男人,普通、木訥,並非畢業於北大、清華之類名牌大學的大網蟲,卻改變了一億多條小網蟲的溝通方式,有人用這個小企鵝天南海北瞎聊,有人用它泡妞、示愛、求婚。別人的依賴,造就了他的權力,如果馬化騰和他的合作伙伴們有一天不高興了,把QQ所營造的整個虛擬世界完全從服務器中刪除,如果哪一天他們不高興,把QQ從整個互聯網中屏蔽掉,相信很多人會為此癲狂。聯繫表中太多徹夜聊天的朋友,而和他們之間的聯繫脆弱得只是憑藉一個QQ號碼。有一個學生物的朋友說,世界上每一天至少有一種動物徹底絕種,DNA的鏈子徹底斷掉,但有一種動物卻絕對不能死去,就是電腦屏幕右下角那隻胖胖的企鵝。

打著偶遇的旗號,其中卻暗藏心機。在深圳你很容易遇見與馬化騰有關的其他人,包括他的深圳大學校友、他的同班同學、他的舊BOSS、他的合作伙伴、他的競爭對手、他的緋聞女友、他的同事……每個人都只能給你一個答案———馬化騰很低調。當一個人的故事漸漸染上些許傳奇色彩,就沒有人拒絕和他的一次偶遇。

青澀少年嬉戲網絡

在一個飯局中,遇見了馬化騰大學時期的好朋友。相同的年齡,大家都同樣已經事業有成。這群三十歲出頭的男人彷彿都混得很不錯。這個朋友說,馬化騰讀大學的時候非常斯文,學習成績優秀。他所處的班級裡,都是一群非常跋扈的人,這群人中也有幾個知交成為了他創立騰訊公司時的夥伴。一起熬過了幾年苦苦支撐的日子,現在一同變成了億萬富翁。

在填海之前,深圳大學坐落在海邊,從球場出去不遠便是熱帶海濱的紅樹林。當時,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學校,沒有夜晚斷電關燈的古板禁令,但是有通宵運作的圖書館,有售賣烈酒的小酒吧,有自由選擇舍友的權利,男生女生的宿舍之間可以自由探訪。但校風卻還奇蹟般地純淨,一群充滿激情的孩子,像自由生長的樹木,樹枝樹葉沒有一刻是在閒暇地沙沙作響。正是那群吵鬧得讓人頭疼的學生中,誕生了數個億萬富翁和無數千萬富翁。

當時馬化騰和他的朋友,在學校中就常常做一些淘氣的事情,電腦和網絡的奧秘,是他們的最大娛樂,突破網絡管理員的層層安全防備,是樂趣之一。據說當時,有一套股票交易系統是由深圳大學的老師們負責研發的,安全性可謂固若金湯,但很多學生卻心癢難耐,挖空心思想要破解密碼。老師們帶著微笑,抱著手臂看這群孩子能弄出什麼把戲來,誰料,最後就被馬化騰他們這夥沉默的學生破解了,整個學校一片譁然。

1993年,馬化騰畢業後,進入當時風頭正健的潤迅傳呼擔任工程師,領一份非常不錯的薪水,在工作閒暇,還可以炒炒股票。這時在股票中賺的錢,後來成為了騰訊的起步資金。

積沙成塔的遊戲

在1997年,還有不少人去郵局,以一毛三分錢一個漢字的價格,給遠方的親戚朋友發電報:“爸媽,錢已收到,勿念。”那時有誰能預測互聯網會在短短的幾年間,成為大多數年輕人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呢?包括馬化騰,他當時肯定也沒有想到。

他和許多投身IT的年輕人一樣,腦子裡有一個混沌朦朧的未來構想。有一些事情在改變,這是他當時的認知。他成立了一個小作坊,像許多“三來一補”的工廠那樣,為一些客戶編寫程序,為了維持這門小生意,馬化騰靠著幾臺電腦,常常通宵達旦地忙活。直到1998年,當時美國的公司重金收購了以色列的ICQ即時通訊軟件,許多資深中國網蟲的電腦屏幕下端開始出現了一朵盛開的小花。馬化騰的電腦也不例外。和普通網蟲不同的是,他想得更多一些,和其他同樣想得更多的年輕人不同的是,他有能力走得更遠些。

沒有費多大的力氣,這個小小的中文即時通訊軟件誕生了,這個小企鵝被取名為OICQ。

當時還使用傳呼機的馬化騰,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錄下傳呼機“滴滴滴”的急促聲音。這個傳呼機從此有幸成為了全中國最知名的傳呼機,它並不優美的叫聲,在超過一億個網民的電腦中頻頻響起。

在悲觀和被拋棄中升值

馬化騰的簡歷非常簡單,出生年月日,籍貫,性別男。工作經歷則是在進入騰訊公司前,曾於潤迅傳呼任普通工程師。在他開始用OICQ作為誘餌,吸引網民們上鉤的時候,他以為他最後,會和許多互聯網公司那樣,給精心撫養長大的孩子插上草簽,擺在市場最熱鬧的攤檔上售賣。但當時,許多人嫌這個孩子長得醜,價錢一降再降,還是被拋棄了。

那時候,互聯網企業中,有人拿著風險投資的甜蜜誘惑,在瘋狂燒錢,也有人節衣縮食、忍辱負重,為了公司的生計而不得不接一些寫程序、做網頁、開發系統這些零打零敲的“散工”。騰訊公司那隻胖胖的小企鵝的肥胖只能說是虛腫。資金和技術是當時騰訊最大的問題。

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模仿痕跡很重,卻非常中國化的OICQ,即騰訊“QQ”,小企鵝初出江湖,便受到用戶歡迎,註冊人數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託管費對馬化騰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當時他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只是一臺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裡面運行。

孩子出了風頭,卻成為“賠錢貨”。馬化騰第一次為錢的事情煩惱,他產生了要把QQ賣掉的想法,先後和四家公司談判,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1999年下半年,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騰訊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解讀潮州男人

在深圳,潮州人像沙子一樣滲透在每個角落,他們那帶有濃濃鼻音的腔調,卻有著古韻的溫柔。電子電腦市場、小商品市場、農貿市場、股票大戶室、學術論壇、商界風雲人物聚會和最揮霍奢侈的場所……到處都可以發現他們的蹤影。務實、低調、精明、勤奮,是潮州人的典型個性,馬化騰的祖籍正是廣東潮陽。

愛上網的馬化騰,因為靈光一閃,就找到了生財之道。從QQ秀上向臭美的網蟲們賣衣服開始,QQ終於找到了賺錢的門路,一件件的虛擬衣服,卻賣出了上億的價錢。這和菜市場中,那個精明的潮州男子,一斤白菜兩根蔥地賣給家庭主婦是一樣的道理,賣菜的潮州男人攢下了錢,回鄉蓋房娶妻生子,光耀門楣,沒有人會記起背後的艱辛。馬化騰這個“養企鵝”的男人,也攢下了一大筆錢,只是他的最大愛好依然是上網,不打高爾夫,不貪戀繁華,依然勤奮上進,和眾多的潮州同鄉一樣勤勤懇懇地“悶聲發大財”。

騰訊公司的辦公室搬到了深圳高科技園飛亞達大廈嶄新的寫字樓裡,非常寬敞,大多數職員的桌上都擺著一堆可愛的企鵝公仔。感覺像一個設備完善的高檔網吧,不少年輕人都擠在會客室裡抽菸喝咖啡,卻不怎麼聊天,大概要說的話,都在QQ上說完了吧。

為了印度洋海嘯的賑災活動,馬化騰在網上拍賣據傳是他“御用號碼”的“88888”,虛擬的東西還是賣出了好價錢,大概大家知道還是比買張朝陽那臺破車要划算一些,起碼維護起來比較簡單。馬化騰,這個斯文的小夥子真的會視這個庸俗的號碼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嗎?

問起一些馬化騰的好朋友,正如許多作家的死黨愛拿朋友出的書來墊飯盒一樣,他們都說其實自己很少用QQ,也不會在QQ上和馬化騰聊天,只知道他的QQ號碼要比那五個八要來得特別。

走不過那一尺的距離,偶遇馬化騰的計劃,只好轉移到QQ上來,誰又能知道,現在正和你聊天的是一隻企鵝,還是那個三十三歲的鑽石王老五馬化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