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能改成加油機嗎?

寰球軍武


中國空軍不光缺戰略轟炸機,還很缺空中加油機。沒有足夠數量的大型加油機,解放軍戰鬥機都將是短腿子,飛不遠。不過,隨著最近國產運20版加油機的正式曝光和首飛,中國終於結束了沒有國產大型加油機的歷史。

在運20版加油機以前,解放軍只有少量的轟油6加油機,和區區3架二手伊爾78大型加油機。轟油6航程小,能輸給戰鬥機的油量只有18.5噸,只夠4到6架殲8或殲10勉強用,根本不能使解放軍戰機具有真正的戰略打擊能力。而伊爾78雖然載油達到65噸以上,能給解放軍蘇27、蘇30、殲16、蘇35這些重型戰機加油,無奈數量實在太少,就這3架完全是超負荷運轉。還是買別人的,打起仗來不靠譜。沒有空中加油機,中國沒法建成戰略空軍。我們的戰機也不能遠距離作戰,想要保衛南海實在太難了。

現在有了運20版加油機,就啥都不一樣了。運20本身就是戰略運輸機,航程超過7000公里,載重量也在66噸左右。運20加油版也能達到這個水平,載油量可超過60噸達到70噸之多,能滿足6到8架解放軍重型戰鬥機或殲20的空中加油需要。與伊爾78處於同一水平。運20版加油機在飛機機翼兩側各有一個加油吊艙,參考伊爾78加油機的設計,構型大同小異的運20版加油機,機腹內也應該有加油設備,可以同時給3架戰機軟管空中加油。今後也極可能具備硬管加油能力。

運20版加油機不光能給戰鬥機加油,也將能和歐美空軍一樣,給轟炸機、偵察機等多型作戰飛機空中加油。在2016年運20服役兩年後,我國就研製出了加油機版的運20,說明在運20服役後,我國就開始以其為基礎研製加油機。誰讓解放軍太缺加油機了,我們等不起。

在運20版加油機首飛後,一些俄羅斯軍事專家便聲稱這是中國專家在從烏克蘭購買的前蘇聯伊爾-78加油機基礎上覆制的。這完全就是謬論了。中國幾十年前就掌握加油機技術了,連殲20都能造出來,在國產運輸機基礎上改造加油機,對我國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兒。

有了運20版加油機,解放軍戰機航程和留空時間將比現在翻一番左右。就連單發的殲10都可完全覆蓋南海作戰。我軍戰機將更加從容的執行遠海飛行作戰和繞島巡航任務。打起仗來,底氣和實力也硬的多了。


迷彩虎軍事


運20能改成加油機這個問題目前已是毫無疑問了,關鍵是能否在2020年前服役的問題了,我們期待運20加油機早日加入戰鬥序列。


前段時間一張網絡圖片令無數軍迷振奮,為何?原來是塗著淡綠色試驗機的運20,既然是試驗機必定有不同之處,果然細心的軍迷找到了這架淡綠色塗裝運20給我們的驚喜之處,那就是在兩側機翼的靠近翼尖的位置有神秘的類似吊艙的裝置。

之所以很直接就把這架試驗機的那兩個小裝置聯想為加油吊艙,道理很簡單這個設計和目前我國好不容易才買來的大約5架伊爾78加油機異曲同工,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加油機的典型設計。伊爾78加油機的加油吊艙就位於機翼的翼尖部。


大飛機項目之所以被列為戰略發展的首要,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大型、重型飛機,我們就無法談什麼遠程打擊、全球打擊、全疆域打擊,如此未來的遠洋或者遠離本土的戰略利益如何保護?

運20就是在這樣的燃眉情況下破繭而出,這意味著未來以他為平臺的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等將應運而生。尤其是在加油機方面我們非常的急迫。

目前用轟6平臺改造的轟油6最多能攜帶輸出油量約18噸,未來殲20、殲16等重型戰鬥機單架就得10噸多,這顯然太小;伊爾78加油機輸出油量近70噸,攜油量夠了,但是數量大約5架,也明顯無法滿足,而且又無法再多購買;運20改為加油機後其巨型的肚子預計可以攜帶可輸出油量近100噸,一旦服役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空軍遠程打擊的作戰使命。



我們還是拭目以待運20加油機的服役!


冰雹藍天


運-20身為大飛機,要改為加油機,當然是可以的,沒有問題,現在中國空軍正缺乏的就是這個,美軍有多種型號加油機共500多架,作為全球空軍,使用相當頻繁,不過大多數改自客機平臺,使用經濟性好,我國還不成,平臺就一款,目前也只能在運-20上折騰。關於這款加油機,4月27日,中航工業發佈一首《追夢藍天》MV,其中就有運-20加油機採用硬管式空中加油的畫面,急空軍之所急,中航人這次又走到了前面,真是太給力了,軍迷們不禁大呼過癮。現役20來架轟油-6,最大載油量30來噸,如果遠在1000公里之外供油能力不足10噸。從國外進口的也只3架二手的伊爾-78,只能說應急和訓練。有了加油機,所有作戰飛機都可以遠程使用,減少了對地面的依賴,增加行動保密性,提高了攻擊效率,美軍2011打擊利比亞,僅加油機數量就佔四分之一,可見美軍對空中加油能力的依賴。

它山之石。作為空中力量倍增量,美軍裝備了大量加油機,現役主要兩款,KC-10和KC-135,已經嚴重老化,故障頻出,在研一款KC-46A,在波音767-200ER基礎上研製,機體大,動力好,可載量96噸,並可同時滿足運輸人員和貨物使用,有副軟管加油,一副硬式加油設備,可以同時進行,現在不靠人員,只在電腦操控臺即可實現加油,考慮到作為戰場飛機,加裝了電磁脈衝硬化設備可以防止電磁干擾,另有一定的防生化襲擊的能力,駕駛艙還採取了防彈設計,擾悉還攜帶了紅外干擾,無線電告警等設備。作為下一代加油機主力,可以給美軍現役所有機型加油,加油能力硬管式每分鐘可以輸油1200加侖,每副軟管實現輸油400加侖每分鐘。航程1.22萬公里。

平臺問題。我們沒有這樣的平臺,民用運輸機雖好,但不能用,要改就是運-20,就是運-20,現在的技術狀態還不夠成熟,使用的俄製D30型發動機,耗油高,噪聲大,以前個人乘坐過伊爾-76,那種震耳欲聾的感覺至今揮之不去,如果改做加油機使用,工作環境就會變差,渦扇20發動機還不夠成熟。如果向外看,引進俄製PS90A,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只是大批量引進,機體平臺恐怕得要做大的改造,技術上亦要受到諸多限制,所以沒有辦法,只能依據現在條件進行改造,想來也是無奈,我們起步較晚。

解決有無。先解決了有無問題,再說其它,還沒有挑三揀四的條件,航空基礎在此。把設備研究好,也為今後發展打下技術基礎。有總比沒有要強,給人比的話,需要時間,只是空軍等不起。


魂舞大漠


能,不僅能改,而且是肯定要改。

縱觀各國空軍的現狀,加油機的改裝一般有兩個技術路徑,一是從民航客機改裝,比如美軍現役的主力KC-10加油機就是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DC-10三發遠程客機改進而來的,可以在機艙內裝載53噸航空煤油,在油箱內裝載101噸航空煤油,美軍的下一代KC-46加油機也已經確定由B-767/200型客機改裝;二是從軍用運輸機改裝,諸如俄軍的IL-78M“邁達斯”加油機就是由IL-76TD運輸機改裝而來(早期IL-78甚至僅僅是IL-76貨艙裡臨時加裝油箱,拆了油箱可以繼續當運輸機使用),美軍的海軍陸戰隊也有針對性地改裝了一批C-130H用來給陸戰隊遠征隊的MH-60M直升機加油。從技術角度來看,運-20改裝加油機毫無問題。

而從裝備換裝的緊迫性來看,我軍的加油機力量是“五常”裡最為孱弱的——長期以來只能靠著十幾架轟-6U撐場面(空軍大概有10架,海軍大概有個8、9架),不僅數量不夠,性能也極為捉急——轟-6U由彈艙改裝而來的油艙只能攜帶8噸左右的燃油,一次只能給2架殲-8D或者殲-10A型戰鬥機加油1次,然後就必須返場補油,基本上不具備戰術使用的意義。因此,轟-6U在我軍戰鬥序列中的目標長期以來停留在解決有無,鍛鍊隊伍的層面上,先鍛煉出一批能空中加油的飛行員,再談在戰鬥中使用。今日,我軍也僅僅只有3架購自俄羅斯的二手IL-78M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空中加油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運-20改裝為加油機的緊迫性簡直不言而喻,這一項目也確實在紮實推進中,相信很快就有成果。


軍武次位面


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的出現,不光能讓我軍解決早期空中運輸能力的不足,更大的優勢就是這個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完全有潛力能改造成預警機、加油機這樣的特種機型。

實際上,用現有的大型運輸機甚至是客機平臺改成加油機,理論上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的。美國的KC-135、KC-10A、KC-130、KC-46;歐洲的A330MRT,A400M;俄羅斯的伊爾-78MK,全部都是用現有的客機或運輸機平臺改進而來的。那麼歐美俄的大型空中平臺都能改,我們的運20為何不能改成加油機?

所以,運-20能否改成加油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不用質疑~~~ 我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需要有將運20改成加油機的技術。中國的加油機技術起步晚,不像歐美國家在二戰時期就開始研究空中加油了。對外採購加油機技術也會受到限制,因此我們需要自力更生。目前,我軍的加油機純國產化的就是轟油六型加油機,該機是在轟六中型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解決了我軍加油機有與無的問題,但是現在隨著我軍重型戰機的數量越來越多,轟油六的載油量少,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為此我們從烏克蘭引進了3架伊爾-78MK型加油機有,但數量還是太少。

俄羅斯方面由於產能問題,就算是我們外購也無法解決數量要求。因此,在運20研發成功之後,它的加油機型號的迫切感就變得尤為強烈了。

運20由於平臺優勢,它的最大載重量能達到66噸。因此換成燃油的話再增加個數十噸基本問題不大。按90噸載油量來計算的話,可為18架重型戰機各加油5噸,這個數字則是轟油六8倍,轟油六的10噸載油最多隻能給兩架重型戰機各加油5噸。這樣一算,兩架運20加油型就能保障一個團的戰機。

目前,在加油機方面。美國空軍總量超過450架,而我軍的加油機數量則連美軍的零頭都不到。因此,運20的加油型需求是強烈的~~目前,利用運20改加油機的工作個人猜測應該已經展開了,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加油方式不光是現有的軟管式加油,硬接式加油方法估計也會進行研究。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我們自己的採用硬接式加油方式的運油20的出現~~~

另外,出於成本考慮實際上用成熟的商用機身改加油機要更合適一些,例如採用未來的C929系列客機。不過有什麼平臺就先上什麼平臺,解決有無問題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陶德中士


運-20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採用的是上單翼T型尾翼結構,由四臺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這是一款典型的可以在野戰機場使用的軍用運輸機。運-20在現階段主要用於人員和物資的運輸任務,運-20的批量裝備讓中國空軍獲得了大國空軍所必須的空中運輸能力。


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空中加油機是美國的KC-135空中加油機,這款機型與波音的707客機頗有淵源。實際上就來英國從美國購買的RC-135戰略偵察機還是從RC-135上進行改裝的。美國在上個世紀發展了大批的大型軍事裝備,空中加油機,預警機和戰略偵察機等都與這些基礎型號相關。



除了美國大批裝備空中加油機之外,俄羅斯空軍也裝備了一些空中加油機,目前使用的伊爾-78大型空中加油機是在伊爾-76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中國的運-20與俄羅斯的伊爾-76類似,所以也具備空中加油機的改裝能力。



歐洲空客公司在A330客機的基礎上研製出了A330MRTT多用途大型空中加油機,目前這款機型的外銷頗為強勁,是一款可以和波音的KC-46A抗衡的大型運輸機。


美國的KC-46A是一款在波音767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空中加油機,未來將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空中加油機。之前也有KC767這款空中加油機用於出口,同樣是在767基礎上改進而來。



就目前看西方國家普遍使用商用運輸機進行空中加油機的改裝,而中國目前並沒有可以選擇的商用運輸機供改裝之用,所以運-20大型運輸機是不二之選。

大型空中加油機的改裝難度就在於是否擁有合適的大型運輸機,商用和軍用運輸機都是可以滿足需求的,西方國家是擁有商用運輸機批量生產能力,所以選擇了767和330之類的機型進行改裝,而這個是中國目前缺乏的能力,但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運-20就可以輕鬆改造成加油機。


鷹眼戰情室


運20能被改成加油機嗎?運20可能不被改成加油機嗎?要知道咱們國家目期以來只能靠著十幾架轟-6U,以及幾個伊爾78,加起來還沒20個呢。

加油機數量嚴重不足。所以我國遠程投送力量嚴重不足。在南海上空和我們的鄰居友好交流的時候,戰鬥機的待不了多久就得返回機場,為啥在不跑就該沒油了。

所以等加油機等的眼睛都快綠了的空軍看到運20那個機動啊,運20可是個大飛機,終於不是可憐巴巴的轟-6U。

轟-6U由彈艙改裝而來的油艙只能攜帶8噸左右的燃油,一次只能給2架殲-8D或者殲-10A型戰鬥機加油1次(這一點油夠幹嘛?)

至於能不能改個也是不用懷疑的,巔峰戰技都能,能改成加油機了,運輸機還能改不了?

再說,世界主流的,加油機不就是靠運輸機和客機然後加個油箱嗎?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運20戰略運輸機改裝成大型加油機是必然的,現有的轟油6和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一個平臺潛力不足,一個數量較少,,其規模根本不足以支撐中國空軍目前的發展現狀。此外,目前中國還不具備量產大型噴氣式客機的能力。所以說,運20戰略運輸機在未來不僅會改裝成大型加油機,而且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平臺。

縱觀國外加油機發展,無不是以運輸機和大型客機為平臺,將加油機等列為研究項目花費很高,所有國家的選擇都是從現有平臺的基礎上擴展能力。即使是美國加油機數量足以攤平單獨研發成本這樣的國家,也選擇了以大型客機和運輸機平臺進行改裝。運20戰略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雖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改裝成加油機還是綽綽有餘,除此之外,運20戰略運輸機還具備改裝成空中指揮機和大型電子戰飛機的潛力,改裝成改動較小的加油機自然是小菜一碟。


貞觀防務


當然可以,運-20的機體在設計時就一定考慮了改裝為其它特種平臺的潛力,但會不會改成加油機,航空君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首先,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加油機的需求是非常迫切和大量的。加油機是空中力量的倍增器之一,使空中力量真正成為進攻型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目前中國海空軍只裝備了轟-6平臺改裝的空中加油機,受限於轟-6的留空時間和載油量,並不是一種理想的加油機平臺,而且數量較少。這都對中國海空軍的使用帶來掣肘。

運-20是種較為先進的大型空中平臺,航程、運載能力、飛行能力都在世界同級別軍用運輸機中不落下風。而且加油機、預警機、反潛機、電子戰機等特種飛機平臺對中國也沒有技術瓶頸,所以把運-20改裝為加油機、預警機、反潛機、電子戰機等特種飛機一點問題也沒有。單拿加油機來說,運-20在航程、留空時間、運載能力上遠遠較轟-6領先,替代轟-6平臺的加油機在技術上是非常成熟的。

但運-20改裝為其它平臺也會有兩個問題,一是發動機問題。目前運-20使用的還是進口發動機,受限於人,而且首先就是數量上有限制。這樣使運-20的產量有限,填補缺口巨大的運輸能力還嫌不夠,是否還有富餘改裝成其它使用,這會是打問號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是運行成本。在國外大型特種平臺多由民用飛機加以改裝而來。民用飛機的運行費用、維修費用、零件費用等成本遠遠低於軍用平臺,特別是特種平臺飛行性能要求不是太高但運行時間很長,長期計算下來費用也是非常驚人的。所以大家常見的KC-135,KC-10,KC767加油機都是民用飛機改裝的。伊爾78是因為當時蘇聯民用飛機設計粗糙,運行成本並不低廉的折中產物。運-20也有同樣問題,全部軍標設計製造,運行費用肯定不低。

所以,運-20改裝為加油機技術上毫無問題,但是否能成事就要全面考慮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中國航空圖庫www.aerophotos.cn


航空君


大型運輸機作為改裝平臺,它的改裝種類還是蠻多的,因為作為一款運輸機,平臺內部空間、載重夠大,所以也就適合多種用途不一的特種平臺來使用,對於大型運輸機的改裝,美軍很多以此改裝的都值得我們借鑑,這就不僅僅是預警機,反潛機、還有我們熟知的加油機,而加油機是最適合大型運輸機改裝的平臺。

為什麼總說大運運20是國之重器,因為它能幹的事情就太多了,直接可以將中國空軍從地區型空軍的屬性提升至戰略級,我們知道戰略級那是對一個國家而言,綜合能力最強的一項指標,沒有之一,有了運20可以做到洲際人員快速抵達的能力,而有了運20改裝的加油機,那麼對於中國空軍而言,任何一款具備受油的機型都有了增大作戰距離的潛力。

以運20改裝的加油機,它憑藉自己本身的大肚量,可以做到承載幾十噸重的航空燃油,並且它自身經濟省油,中國在引進以伊爾72為藍本的伊爾78加油機就已經能夠看到大型加油機對於中國空軍而言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更何況有了我們自己的運20加油機,這種在戰略層面不受制於人的能力才是最具威懾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