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济宁州,十万家,

四大金刚,八大家,

百万富翁是吕家

东门里王扎彩家

最盛还是老孙家。

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吕家大院

百万富翁的吕家就是指的现吕家大院的业主吕德镇。

吕德镇,字静之,系晚清贡生,举孝廉方正,民国初为济宁县众议院副议长,是济宁城内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本家。祖父吕福恒当时已富甲一方,父亲吕庆圻亦为贡生,曾是县议会议员,世居济宁城内财神阁街。吕氏朱门广厦,这座深宅大院,由财神阁路北一直通至文大街路西,楼房瓦舍二百余间。可谓是楼房无数,连绵不绝。

吕氏早年在济宁祖营商业,曾在金乡县开设“济义典”一处,资金雄厚,规模很大,至民国初已具有一百余年的历史。随后在济宁陆续扩大经营,开设了“义茂”、“义亨”、“义源”钱庄三处。“义平”、“义盛”估衣店两处。“南义聚”、“东义聚”杂货栈两处,“义聚篪”、“义聚励”洋布、杂货栈两处。并与洋商“美孚洋行”订立合同,包销鲁西济、嘉、巨、郓各县的“亚细亚”煤油、“僧帽牌”洋烛,设立的专柜为“通义公司”,包销英美烟草公司的烟卷专柜为“义记烟公司”。又在小南门外设立“义昌蛋厂”,开办蛋品加工的出口工业。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将西马道的“谦吉典”由李姓手中接盘过来,改称“同义典”,早年还有与王慕周合资经营的“豫丰典”等等。这时吕家已是集工商兼营、土洋皆备,营业项目从典当、钱庄到做衣、杂货,从进口“五洋”到出口蛋品。从商号的设置,再到接近北城的院门口以南到小南门外。二里多长街的街道各店字号均以“义”字命名,统称“义字号”,就在当时济宁城关义字号的商店林立,遍及县城内外、运河南北,有“吕半城”之称。

吕静之自其父谢世后,继承了全部财产,但他身为官宦后裔,自幼饮甘餍肥,虽然位居十四座义字号商店的全权财东,但他终日呼奴使婢,奢华逸乐,过着安富尊荣的生活,对于商业上的运筹并无作为,以致大权旁落。当时各店的经理、掌柜形成“诸侯分据”、“独霸一方”、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吕静之不善躬亲管理,造成了各店掌柜的割据中饱,加之形势所迫、军阀敲诈、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结果弄得一败涂地,全部商号一齐歇业倒闭。之后吕静之负债逃亡到天津,他的一切不动产全由“债权团”处理。

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王毓芝

东门里王扎彩家指的是曾任北洋政府币制局副总裁、全国烟酒事务督办的王毓芝王家。王毓芝最为有名的要说是曹锟贿选事件。1923年1月,协助曹锟贿选总统,发380名议员每人每月200元(银币,下同) ,并聘为直、 鲁、豫三省巡阅使署顾问。9月2日,贿选票价公开定为5000至10000元不等,以支票支付,计573张;支票签有兰记(王毓芝) 、秋记(吴毓麟)等标记,分别由大有、 劝业、麦加利银行付款。10月4日,议员邹瑞彭向北京地方检察厅举发他和吴毓麟等贿赂议员选举总统之事,并将证据制版送交各报刊发表,使贿选丑行公之于众。但他无视舆论,仍为贿选奔走斡旋,活动于南北军阀、政客及各国使节之间。10月15日,正式投票,签到者593人,曹锟以480票“当选”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计用贿费达1356万元。

曹锟就任总统后,委其为总统府秘书长。1924年11月,曹锟下野,王毓芝被解职。后病死于天津。

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两江总督孙玉庭

最盛还是老孙家就是指玉堂孙家,老济宁有流传“半城财富是孙家;半城大院是孙家;半城文章是孙家;半城人才是孙家”的说法。

这所谓半城财富是孙家,是有依据的,历经几百年的玉堂酱园可以创造多少财富。据记载,孙家的土地至光绪年间大约4万亩,有“骑马不踏外姓路,马饥不吃外田草”之说。嘉庆年间,孙家在山东兼并土地3万余亩,咸丰、光绪年间,又在鱼台、金乡一代兼并土地6000多亩,即以嘉庆元年(1796)至光绪34年(1908)间共112年算,平均每年也有近321亩。

所谓半城大院是孙家。孙家有房子多少呢,城里200间,乡里100间,合起来300间,就是平时济宁老百姓说的孙家“城外有庄,庄外有城”。翰林街以西那里有一处,三进三出的院落,后来孙毓溎中了状元,这里成了状元府,是两江总督孙玉庭住的。石门口街以东有一处,也是三进三出的院落;天香阁街那里有一处,城外就在济宁城北的汪家庄,那里就是状元府。

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孙毓溎

所谓半城文章是孙家,半城人才是孙家。其实孙家的文章人才已不是半城可比了。据不完全统计,孙家以世代读书应考为业,在清代就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榜眼、5个进士、9个举人、41个贡生和秀才。在这些人中后来进入仕途者有四十余位、其中出了一个大臣、两个大学士、一个总督、两个巡抚(其中一为顺天府尹,管辖京城及其周围五州十九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按察使一位、道员以下至府县38位。真可谓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在大清朝创造了累代甲科、兄弟鼎甲、三世一品、重宴恩荣、祖孙得谥的科名佳话。四代人官居要职,相伴皇帝左右。据山东之冠。1991年山东省编著《齐鲁闻人》中所述:“清代山东名门望族,继诸城刘氏之后最盛莫过于济宁孙氏,自孙玉庭始孙氏辈辈科举起家,代代衣金腰玉,四世名列清史,家门之盛,北方士族,罕有其匹”。可见一斑。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孙家在大清朝连续四代为官。孙氏家族自孙扩图开始,历经清代乾、嘉、道、咸、同、光六朝,计一百六十余年,一个个科举才子、政界明星,若群星璀璨,光耀运河之都,成为中国北方的名门望族。

现在恐怕要在老济宁的歌谣里领略玉堂孙家昔日的辉煌了。

济宁州,买卖忙,生意兴隆是玉堂。孙毓溎,状元郎,状元府建汪家庄。庄北面,何家岗,西到庄头四里长。庄南边,洋槐行,土地搭界是贾庄。汪家庄,东西长,状元府建庄中央。状元府,宽又长,府内足有百间房。院落大,砖头墙,一对旗竿院两旁。门口石狮两边站,千倾牌挂门中央。……

作为济宁的你,老济宁的四大家族知道多少

乔庄旧貌

乔氏家族也是济宁的名门望族,居于济宁城西南七里,今车站西路北侧,济安桥南路东侧,东与狄林村为邻的乔庄,此处明代称郗江原,清初名乌季庄。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乌季二姓家族式微。乔氏以科第起家,为济宁望族,后逐渐演变为乔家庄。1948年7月济宁第二次解放后简称乔庄,沿用至今。

乔氏原籍滋阳(今兖州),其先祖乔赞于明代从泗水迁此。至七世乔发,字长生,号菊农,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颇负盛名但却怀才不遇,屡困场屋,晚年筑室于郗江原(今名乔庄),以诗酒自娱。性慷慨,好施与,见义勇为。所居园中,有大柳树百余棵,忽一日伐尽,邻舍亲戚问其原因,他只说有用,不言所以,半年后才知道他把柳树完全做成棺木,施舍给贫困不能丧葬者。他平生为善,不求人知,又特爱菊花,园中培植很多,常邀集文友来赏花吟诗,一时传为风雅盛事。终年八十,著有《蓑笠吟集》,为世间所传诵。

其子乔世臣,字丹葵,号蓼圃,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曾参与编修《明史》,又任吏部郎中。当时河北一带发生大饥茺,他奉旨去武清县赈灾。看到百姓饿死道路,辗转沟壑,惨不忍睹;而他所掌握的粮食很快就发完了,无以为继。他于是捐出自己薪俸,又动员县中富户认捐,还冒险“先斩后奏”动用了国库粮食,救人活命无数。后来升任嘉兴知府,调杭州知府,浙江、江苏按察使,右通政使,所到之处做官都以廉明著称。几年中仕途顺利,径升至江苏巡抚。由一个一般县令升为职权重大的封疆大吏,可说史无前例,所以当时人认为是“异数”。他本人也愈加谨慎,感激图报。他根据当年赈灾的经验,提出了各省应趁丰年时预为积谷以备欠年的设想,奏报朝廷,要求大中小诸县以次积谷,自一万五千石至八千石为额,“随时出陈易新,以裕民食”。这一未雨绸缪的重大举措,对社会的安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官吏。他还对当时实行的八旗兵饷发放办法进行改革,改发粮为折粮为银两。后又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组织过松江海塘的修治工程。这一工程长达二百五十里,原为土堤,在他主持下全部易土为石,完工后百余年都发挥作用。乔世臣为官多年却“不沽名,不市恩,门无私谒,家无羡财”,一生保持朴素正派的儒家风范。

乔世臣之子乔大凯,字恬高,出身虽贵却无纨绔之气,博学多才,清乾隆十八年(1753)山东省乡试中举人,次年(1754)礼部会试中进士,三十一年(1766)署理平乡县,后实授东明县、武强县。政绩很好;还是个经学家,著有《周易观澜》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