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月薪到手4000元,正常嗎?

單ren行72994465


非常正常啊,絕大多數人的工資水平基本都在3000上下浮動,月薪1萬以上的其實算中等以上了。我之前一個同事,已經結婚生子,35歲了,在公司任職3年多,工資才剛達到4000元,這樣的工資其實很低的。但是後來他因為不滿意公司不發年終獎,所以被老闆找了個理由給辭退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箇中年事業男人的窘境。但他好歹還是本地人,有緩衝的餘地。對於我這樣的外鄉人,如果被莫須有的罪名給辭退了,那麼我只能捲鋪蓋走人,沒有任何人同情。

別看網上很多人曬自己月薪幾萬,年收入幾十萬,那畢竟還是少數。多數人的薪資水平其實並不高,並且漲幅很小,加薪頻率也很低。

在我看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竭盡全力過著平凡的生活,光是活著就已經耗費了全力!


膠捲記憶


再正常不過了

90後最大的已經28歲了,最小的也19歲了,可以說絕大部分90後都已經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了!

首先看一下今年夏季各城市平均工資,北京以10531元排名第一,瀋陽以6024元排名第37,看起來非常高!那麼90後工資拖後腿了嗎,接著看下一數據。



在北上廣深工作的2013界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8644元,2016年平均月薪5437元,毫無疑問,拖後腿了!


在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則低很多,2013界本科畢業生平均工資6744元,2016界平均工資4217元!也拖了後腿!

不要忘了,這些是本科畢業生,90後中本科畢業生佔比並不高,除了本科自己碩士、博士之外,大部分都是專科、職業院校和更低學歷,

以蘇州為例,平均工資是7486元,但是絕大多數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普遍在3500-6000左右!

其實看一看90後的朋友或者同學工資就能知道大概水平,絕大多數90後的工資分佈在3500-6000元之間!


暴走的學霸


哈哈,又一個來找存在感的。到手4000,算上五險一金,那稅前怎麼著也得上5000了。這個薪資基本可以持平大多數二線城市的平均薪資,基本上算可以了。但還要看年紀、城市和行業。


但是90後這個範圍太大,90年出生的已經28歲了,工作5年了,如果本科畢業,工作5年的話,到手4000是有點低了,因為這個年紀要準備買房結婚養娃養車社交,就這4000塊,完全不夠用啊。


城市差距也較大,現在北京上海一個單間租金都要3000+,如果在一線城市生活,到手4000基本上就是步履維艱了,該積極尋求轉變了。如果在二線城市,算是馬馬虎虎,在三四線小城,90後就到手4000,應該會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不同行業的工資,其實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在傳統制造業的,工資漲幅都比較慢,90後到手4000,已經不錯了。但是如果在金融、互聯網等高薪行業,到手4000只是人家給的起薪,真不算高!


不過,不論在哪個城市、哪個行業,90後都正處於青春時代,最怕的就是沒有規劃,所以靜下心來,先定個職業小目標,然後埋頭幹,不要把精力放在比較上面。要知道,那些到30歲以後牛哄哄的人物,20多歲時都在崗位上埋頭苦幹呢!

500強經理,二十年老職場,講述升職加薪的實在話,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這兩天我們學校來招聘的了,給的實習工資還是挺可觀的,一個月有4500呢,好像是做銷售的,我覺得還不錯啊,所以,你說90後月入4000怎麼樣,我覺得也不能算高啊。很一般吧。

我的已經畢業的同學,有一個在上海上班,學的java,現在一個月一萬多呢,不包住吧,感覺還可以,另一個學長,上次他給我打電話,我問了一下,人家一個月也有八九千呢,也是在上海,做五休二。

還有一個同學,在蘇州上班,一個月六七千塊錢,在輔導機構做老師,這就是我身邊的一些90後,感覺工資都還可以吧。

不過,我在南京的一家餐廳做暑假工的時候,也遇到一些90後的工友,一個月3600吧,與上面的同學區別就是,一個有學歷,一個沒有學歷。


小幸福的萌萌雷


“90後”的月薪到手4000正常嗎?我感覺很正常,因為我自己現在到手工資3500。為什麼會那麼低的工資呢?我自己仔細想了一下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剛大學畢業

首先我自己來說,今年才算剛大學畢業。因為自己之前在大學裡做過項目對運營策劃特別感興趣,所以想要在這方面學習成長。我就放棄了大學的專業方向,找類似相關崗位的公司學習。

雖然之前有過運營策劃的工作經驗,但畢竟是服務自己的項目進行了小的嘗試。沒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培訓和沉澱,只能說懂點皮毛而已。所以只能拿一些基礎工資,這個我認識得比較清楚。我去公司主要學習的,而不是為了掙錢的。可能正如那句話說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錢不重要,前途很重要。

第二:缺乏專業的技能

我大學學的是商科物流管理方向,我有一部分同學直接去大型的物流公司就職。而我對物流不是太感興趣,相反在大學裡一直從事項目的運營策劃,所以對運營策劃特別感興趣。大學畢業就找了一家小型的互聯網服務型公司,做運營策劃崗位。

雖然自己之前做過產品的運營策劃,但是缺乏專業的技能培訓。運營策劃指示在極小方面有所嘗試,但在一些其他領域沒有過類似的工作經驗。沒有在某一崗位某一專業有所學習積澱,所以就無法服務一些高端客戶。

第三:非銷售崗位

我們一般剛畢業的同學們,真正能掙到錢的一般是銷售崗位。但銷售崗位是那種,一千個人很難出一個人的地方。有很多同學是不適合銷售崗位的,但極少的同學適應銷售崗位。那些適應銷售崗位的同學,一般都能在剛畢業有這不錯的收入。前幾個月我翻朋友圈,就有一位剛畢業的同學在二線城市,月工資稅後4萬+,交稅交了1萬多。交稅的費用比我三倍工資都要高。

這是一個讓人很驚訝的收入,但是我還是比較瞭解他們公司。之前有很多同學過去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單子出不來壓力過大。那些真正能扛得過去,並且能掙到錢的同學,真是少之極少。我在敬佩他們的同時,也認真分析自己,你確實不是這樣一塊料,不必隔著屏幕去羨慕。

在一個二線城市非銷售崗位,一般都是3000到5000不等,所以月薪到手4000很正常。

以上均為生活工作經歷,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和我交流。

我是【職場橙事團】橙子,關注我每天學點職場乾貨,助力職場成功!


職場橙事團


90後月薪到手4000沒什麼不正常的。90後月薪三千的都大有人在。朋友所在的公司去年招聘了一女孩,月薪一千五加提成,女孩半年沒開單,拿著一千五的月薪過了半年,老闆看不下去了,給了她一兩個單,日子才算好過點兒,但月薪也沒到四千。這女孩也是90後的,可能這女孩兒不需要養家餬口吧,所以可能也不在乎這點兒工資。不過,去年底,這女孩兒自動離職了。忘了說明,朋友所在的公司在二線城市。

一線城市,90後的工資普遍都過4000了,甚至,有的公司開出的底薪就四千多了,所以一線城市拿4000就有點兒低了。一線城市,一個月拿四千,除了吃喝住行,估計什麼都不剩了。

二三線城市拿四千的工資,除去生活成本,一個月也剩不了多少,如果你還要養家,那估計家人天天都要節衣縮食,畢竟,出去聚次餐都要大幾百。但是真實情況是,在二三線城市的90後,拿四千以下工資的人比比皆是。我認識一位家裡上有老下有下的男人,在二線城市,一個月也就三千多,這位男士不是90後,是80後。

四五線城市的90後,一個月能拿4000,已經算是中高薪了。四五線城市消費低,而且在四五線城市的,一般都離家近,一個月下來,一千都未必花的了,所以四五線城市的90後,壓力不會太大,過的比那些在大城市拿四五千的90後要瀟灑的多。

90後拿四千的人還是很多的,所以沒有什麼正不正常,都是常態,覺得不正常的話,要麼調整自己的心態要麼找份高薪。


慵懶的三月


雖然確定了年齡段,但是,正常不正常,這個得看你在什麼地方,

到手四千多,那麼稅前最多也就六千了

如果你在北上廣,這個薪資算拉後腿的了。北上廣平均薪資目前應該都過九千了。稅後四千在這一線城市,可以說過的應該不怎麼隨心,每個月都得精打細算,如果不計劃好,可能到月底得挨幾頓餓了。

如果你在二線城市,這個薪資應處於正常水平。二線城市消費較一線城市消費低很多。除去房租生活費,應該能省一丟丟。如果你單身,生活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要養家餬口,估計是夠嗆

如果你在三四五六七八線,如果沒有房貸車貸子,這個薪資可以說很不錯了。基本生活無憂了。工作閒暇之餘,可以三五好友時不時聚聚。但是如果有房貸車貸,還是有點壓力的。

——————————————————

劃重點了

別人給的答案並不能給你什麼。說正常的和說不正常的,都不能為你改變什麼。自己覺得這錢我知足了,那就好好的享受。要是質疑自己覺得我這年齡這錢太少了,那就努力提升自己,賺符合這個年齡的薪資。





安之5


我現在就沒就業,但是把實習期熬過的,最後自己辭職不幹的!95後的我,很多跟我一樣!父母年紀也不大,家裡子女很多都是一個,最多兩個,只要沒出意外事故,父母買房買車很容易的事,幾年前錢好賺,不像這幾年!也就原來經濟好的時候,幹什麼幾乎都發財了!所以現在家裡面一般城裡家庭有上幾百上千萬是狠正常的,農村一兩百萬也很普遍,父母有大額存款在銀行或者如果其他靠得住企業,分紅利息都吃不完!所以不是啃老,而是老人錢根本就用不完,00後更嬌慣!為什麼找不到人,這是階級固化結果,階級固化從而也導致經濟固化!要想招到人就必需讓大家有恐慌飢餓感,然而這並不現實


手機用戶25211440


交完家用!到手500



沙雕網友蘇某人


這有什麼不正常的?絕大部分城市人均到手薪資都超不過這個數字,很多人到退休都拿不到這個數字。所以作為一個90後,月薪四千再正常不過,說低不低,說高不高。

收入和你的所在地、能力、運氣、行業、工作難度、工作強度都是掛鉤的。在北上廣深,月薪四千就是最底層的收入,在四五線城市這就算比較高的工資。

就說我一個親戚吧,快四十歲了在深圳一個月3500的工資,這在當地簡直低的不能再低了。但是人家過的很滋潤,為什麼呢?因為人家有房有車有編制,沒房貸沒負債,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閒坐電腦前自由活動,喝喝茶追追劇,中午吃食堂一頓飯10塊錢2葷2素,每月就忙一兩天,而且從不加班,五險一金跟同單位月薪萬元的一樣,別人發什麼福利他也一樣不少。雖然工資不到單位平均值的一半,但工作強度只有人家的N分之一,那麼就算薪水低,也比那些加班熬夜一年沒幾天假期的萬元月薪租房族強太多了。

所以所謂的正常不正常只能是相對來說,如果同城市同行業同職位薪水普遍五六千,那你四千就不正常,如果普遍三千,那你比正常的還正常。

很多行業和職位跟年齡已經沒什麼關係,很多技術含量低的職業,從入職到退休工作幾十年可能都不如一個剛辦理入職的技術型或者管理型應屆生工資高。另外現在像互聯網、金融、軟件、數據、醫療、高端銷售等行業,平均薪資都快上萬了,那麼在這些領域當中月薪四千連行業平均值一半都不到,那就拖後腿的水平。如果在基層,這個薪資在二線城市至少也比60%以上人群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