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板數幾十塊得出的規律,對業餘新手選擇底板或許有些幫助

總有人會問:我該選擇純木底板還是加料底板呢?純木底板和加料底板到底孰優孰劣呢?

相信不少球齡短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過這種疑問,包括不少老球友。

和某些器材大神相比,我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這麼些年下來,過手的底板怎麼也得上百塊了,所以我在這就根據自己的使用體會總結一個簡單的規律,不一定很客觀,但是相信對於有上述疑惑的朋友會有一些借鑑作用。(之所以我沒有在器材板塊發帖,是我覺得自己的初衷是從技術動作著手的)

先開宗明義,把重點先說出來:使用純木底板時動作要能“掄”得起來,使用加料底板時動作要更“緊湊”

1、根據自己的動作特點選擇合適自己的底板

每個人打球先天就不太一樣,即便國家隊的隊員每個人的動作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我們更應該說誰誰的動作是否“合理”,而沒必要說是否“規範”。

至於廣大業餘球友,又該如何根據自己先天動作來選擇底板呢?我個人建議是這樣:

如果你先天打球動作就屬於“縮手縮腳”那種的話,我建議選擇純木底板,因為你再“放不開”的話,擊球幾乎都是往下掉,這樣一來,通過選用純木底板逼迫自己“把動作做完整”,去“打”球而不是一味的去“碰”球,堅持一段時間下來,等到你能感覺到能“吃”住球,恭喜你,你的水平已經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如果你先天打球就是動作幅度大,但是擊球無力,還原慢,我個人建議嘗試一下加料底板,因為相對純木底板而言,加料底板吃球時間短一些,通過底板的特點來逼迫自己把動作做得更緊湊,發力效率更高,堅持一段時間下來,你的發力效率、還原速度就能有較大改觀。

2、初學者建議使用純木底板

上面說的是針對一般業餘球友而言,那麼對於初學者呢?

我個人建議選用純木底板。為什麼呢?

因為初學者最重要的一點是從一開始建立起合理的動作框架,動作要做完整,要能掄得起來,要體會腰腿的發力。

如果從一開始就不敢做動作,放不開、縮手縮腳的話,那麼到後期上升空間不會太大,尤其是在比賽中不敢發力,沒有能力把球打長,回過去的球都是對方的機會球、送分球。

所以,初學者這個時候選用加料底板,就容易養成打借力球的毛病,不利於動作做完整或說動作框架的構建。

換板數幾十塊得出的規律,對業餘新手選擇底板或許有些幫助

換板數幾十塊得出的規律,對業餘新手選擇底板或許有些幫助

3、儘量不要在純木和加料之間頻繁轉換

我自己就有這種教訓:有一次去打比賽,前期一個月的時間我一直在用純木底板打球,臨到比賽那一天我拎著塊纖維底板上場,手感完全調整不過來,要麼拉出臺,要麼磕板邊,等到手感稍稍調整過來一點,比賽也差不多結束了,呵呵。

這種情況還是出現在我這種純木加料混用的“雜家”身上,而那些接觸底板種類不多的朋友估計調整能力更差。

所以,我建議各位朋友在一段時間內儘量固定使用一個類型,要麼純木要麼加料,在這段時間內純木與純木可以交替使用,加料與加料可以交替使用,但是儘量不要純木加料交替使用。

換板數幾十塊得出的規律,對業餘新手選擇底板或許有些幫助

4、純木加料不存在孰優孰劣

這也是大家愛爭議的一個話題,甚至有人說高手用纖維。

還是回到前面說的,每個人的先天動作結構不同,所以具體到每個人不好說純木和加料孰優孰劣。

以馬龍為例,這也是一位折騰器材的主,從純木到纖維一直在折騰,每折騰一次之後的底板都受到廣大球友的追捧,直到現在纖維內置的“護芯”龍五。

再來看許昕,如果讓他使用纖維底板,動作結構和現在就不可能一樣,但是因為他個子高手臂長,能掄得開,所以純木底板自然是他的最佳選擇。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純木加料不存在孰優孰劣,而是看是否適合自己的技術特點。

5、選擇好底板之後還要有針對性彌補不足

比如你覺得自己適合純木底板,那麼你可能更追求單板殺傷力,這就需要你注重腰腿的配合發力,同時因為要保證掄得起來,自然動作幅度偏大,所以你還得有意識加強動作還原的意識。

如果你選用了加料底板,因為相對而言動作不那麼掄得起來,那麼你就要加強短距離的發力能力或說發力效率,同時因為單板質量不如純木,這個時候加強落點意識就顯得很重要了。

6、底板的選用還受其它因素影響

上面我說的只是一般規律,但是具體到某個底板,還受很多因素影響,諸如底板的品控、套膠的搭配等等,甚至有時候你還會覺得純木比加料更硬或者加料比純木還軟等等,這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