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邪不壓正》?

肖湖樂


魯迅有一句名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麵人生,本質上是直面內心的恐懼。這句話放在《邪不壓正》這部電影上非常合適。《邪不壓正》講了一個復仇的故事,可是故事本身並不重要,電影實際上在去除故事,純粹在表達一種情緒,如何面對恐懼。



大家都知道,在此之前,姜文曾拍攝過《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而且《讓子彈飛》還成了經典電影作品,只是《一步之遙》差強人意。在姜文心中,有一個情結,那就是要完成“民國三部曲”,而這兩部電影就是其中之二,還差一個,於是,在張北海的侄女張艾嘉協助下,姜文成功購買了張北海《俠隱》的改編權,這就是《邪不壓正》的來歷。

但是彭于晏所扮演的角色總會給人出戏的錯覺,電影在後半段時的節奏較為拖沓,其他主演們的臺詞也略顯荒誕,導致所有人都像剛剛吸了大煙,實話說,這絕不是姜文最出色的作品,但依然可以一看。



《邪不壓正》調用了歷史,影射了歷史人物,有厚重的“大義”作為價值觀鋪墊,但無需糾結要不要全部搞明白這些,《邪不壓正》終歸還是姜文製造的一場銀幕宴席,觀眾主要消費的,也是這位被譽為“最有才華”導演所給出的兩個多小時的娛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邪不壓正》的確提供了充裕的選擇空間,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邪不壓正》的熱鬧已經比較富裕了,至於門道,那是留給有心者額外的樂趣。


村裡小土鱉


姜文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所以他的電影我會慢慢的欣賞也會慢慢的分析。《邪不壓正》在不懂的人看來可以當一個喜劇來看,但是也能與懂的人產生共鳴。把《邪不壓正》以自己的看法作分析。記得老師也說過,影視只有真與假,沒有對與錯。

1.為什麼是朱元璋?影片伊始,廖凡所飾演的朱潛龍,在朱元璋的畫像前稱自己是朱元璋的後裔,此處暗喻太明顯,妄圖反清復明的,除封建體制無二;姜文似乎想通過廖凡的角色,將袁世凱、慈禧、汪精衛等歷史上一干試圖以抗拒歷史車輪的角色,整體符號化。

2.為什麼放火?如果將電影的明線內容替換成暗線內容,也就是將這個復仇的故事替換為中國近代史人民群體意識覺醒的故事,那火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近乎每一個意識啟蒙的節點之前,都由一場大火導致。虎門銷煙、火燒圓明園、盧溝橋事變;電影中的北平上空中的幾次濃煙,或許都存在此方面的喻指。

3.印章和軍刀的作用?在影片中 ,印章和軍刀的作用不可小覷,承載了影片中“麥格芬”的作用;印章和軍刀一文一武,恰恰和統治中所需的兩種權力密不可分,一為政權,一為軍權。於是電影中的明線,之所以澤天謙也擁有印章和軍刀,在暗線中就得到了解釋,帝國主義擁有政權和軍權。那麼李天然所代表的中國人的群體想要奪取軍權和政權,從而引發群體意識的反抗(也就是革命),就變的合理了。電影中的印章一次蓋在了代表舊經濟體制的許晴身上,這個章是真正的權力,出自帝國主義的代表澤天謙也。而蓋滿李天然身上的鳳儀之章,由於是舊體制下的產物,則變得毫無重要,無法影響角色的故事明線,也同樣無法影響故事中的歷史暗線。

4.周韻為什麼裹小腳?放在暗線的歷史進程之下,周韻的腳逐漸撐大,恰恰代表民主意識從無到有 ,逐漸覺醒的過程。

5.記日記的習慣?此處影射較為明顯,暗喻蔣介石;蔣介石當時是一獨裁大總統,電影明線中姜文和廖凡的對話,或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試探廖凡所代表的封建體制,會不會最終淪為如蔣介石一般的獨裁統治。

6.張將軍是誰?影片結尾出現的張將軍,明線中對應的是歷史中的張自忠,暗線或許就成為了中國人群體意識覺醒後的革命。

7.屋頂上的世界和屋頂下的世界?此處隱喻較容易理解,統治階級與底層人民;史航所飾演的太監影評人角色曾說“我都不敢上去。”恰好證明了此種觀點。

8.史航的太監影評人角色?很多人說這個角色是毫無作用的,在明線中,其作用確實不大,但如果放在暗線中,史航所飾演的影評人是周韻的下屬,而姜文也同樣擁有一名女管家;“民主”的管家是太監,而“科學”的管家會武功,恰恰和民主科學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在劇情高潮處,兩個作為姜文周韻身邊的封建殘餘勢力的徹底消亡,引至了明線中的高潮戲。這或許是姜文在電影中試圖傳達的一個小觀點,只有純粹的民主和科學,才能引發中國人群體意識的覺醒。其實史航的角色隱喻較為明顯,暗諷影評人是太監絕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但姜文又似乎在臺詞中藏了不少機鋒。“五個字影評”是否代表了豆瓣短評中類似於“太差了”、“不喜歡”之類的評價?如果是這樣,那打擊面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了。“我都沒看過”個人認為此中有深意,此處的沒看過似乎不應該簡單的以為沒看過電影,而應該結合姜文電影總是不被人看懂的經歷,理解為沒看懂;此處姜文似乎又擴大了打擊群體,對沒看懂就瞎逼逼的群體的直接諷刺。

9.亨德利醫生?此處亨德利醫生也就是李天然另一個爸爸,角色指代成熟的資本主義文化制度;此處安排亨德利醫生的死亡,似乎也表明姜文的觀點,即中國並不適合西方制度的全盤接收。

10. 鐘鼓樓?《邪不壓正》是按照高度來講故事的,衚衕上的飛瓦,和衚衕下的土地;而唯一不在兩個地方的恰恰是彭于晏所處的鐘鼓樓,而鐘鼓樓又恰恰是整個北平最高的存在。於是敲鐘的動作,就變成了喚醒意識的暗喻。 對於中國鬼才導演的《邪不壓正》面對這些隱喻鏡頭作以上分析,以上並非所有個人觀點,也有網上的借鑑到的結合自己的語言做出分析。


小小聰聰聰聰聰


來看看我的影片解說吧!

也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