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無人機、大數據 現代農業有多智慧

點擊文章右上角,即可關注柑露生態農業


物聯網、無人機、大數據 現代農業有多智慧

互聯網時代,智慧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覆蓋到方方面面,該如何助力鄉村振興?12月12日下午,海南博鰲,首場中國新農人發展高峰論壇暨“大業農心·先鋒人物”推介會上,專家和企業代表對現代農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物聯網、無人機、大數據 現代農業有多智慧

農業物聯網建設正極大地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張利庠教授認為,未來農場,將把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基因這些東西形成現代理念與高科技手段進入農村。

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安徽省生態農業產業商會徐珍玉會長表示,物聯網應用非常廣泛,在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看到,比如運用到工業、旅遊、電話、交通、物流,當然也包括農業。

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非常多,包括農作物佈局、土壤養分分析、實時監控、農機作業、食品安全追溯等一系列運用。

智慧農業更多地是用物聯網技術來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控制問題,傳感器能夠分佈到田間地頭,分佈到各種設施農業,包括設施大棚、豬舍、牛圈中,深入到水、土壤、植物中能準確地判斷,給農業進行精準指導,實現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

通過物聯網的掌控,農民甚至可以在家打著麻將實現管理,不用人工去幹很多農活。

說到高科技促農,無人機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蘇州嗨森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周海波介紹,到2018年10月,全國植保機已有3萬臺,作業量達4億畝次,不是按照畝數算的,一年要打4到5次藥,基本上有1億畝。中國農業實際上全機械化基本上達到了60%到70%,如果把噴農藥這個事做得非常簡單,這一比例甚至可能會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他希望能夠出臺政策降低無人機的使用成本和門檻,真正地實現飛機入村以後老百姓可以很及時地用得上,一畝地也能打,飛機就在村裡,就像拖拉機一樣;能夠通過“共享植保機”,真正解放農民的雙手,降低生產成本,讓農民更省錢,實現全程機械化的願望。

智慧農業自然離不開大數據,布瑞克農信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黃桂恆認為,大數據讓農業生產銷售鏈條更加精準。比如一個縣一級的政府要發展柑橘產業,究竟行不行呢?柑橘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再搞30萬畝能不能賣出去?競爭對手在哪,市場在哪,有什麼樣的風險,引導農民去做的話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幹,引入什麼樣的新品種,這些都要有一個謀定和後動。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可以支持他們做好產業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