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还是有道理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创业争优团结奉献,在三代人的繁衍生息、不断传承中,烙印下显著的生活符号。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这是一种智慧的凝结,也是一种倍加珍贵的风俗。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八大怪:

塑料布订在窗外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内蒙古大兴安岭曾经十分寒冷,木制玻璃窗“透风”的年代,普通人家,把塑料布订到窗外更是一大特色!

在严寒的季节,室内外温差很大。一般情况下,为了屋内保暖,每年的秋季人们把塑料布用“板条钉在木窗上”,先钉在窗棂内侧;再钉在窗棂外侧。

其实,这种“怪”并不怪,这是大兴安岭特有的气候环境的产物。林区冬季寒冷,室内又烧火炕取暖,反霜、漏风是必然的,是老百姓必须解决的问题。

大缸小缸腌酸菜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据文字记载,中国人吃酸菜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开发初期,蔬菜和副食品匮乏,且冬天寒冷难以储存蔬菜,所以人们都吃酸菜。

以前的林区人家,是平房、“门斗”屋地,还是为数很少的小楼楼道,都有酸菜缸。林区冬季太冷,冬储菜就是白菜、萝卜和土豆,以及一些干菜和咸菜。而酸菜就是林区人过冬的产物。

林区酸菜,原料就是大白菜,秋末初冬,加盐加水,在缸中腌制。把白菜洗净,晾晒几天,放在大缸里,撒上大盐,凉水要瞒过白菜,用大块石头压住,缸口用黄泥封住,40天就可食用。

腌好的酸菜,吃法很多,杀猪菜、酸菜火锅、酸菜大骨头、酸菜鱼、酸菜饺子,酸菜汆白肉……每一种都极具林区特色。

冻的大头菜炖土豆块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养活孩子吊起来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其实,这是摇篮的一种,也就是“悠车”,小编小时候在邻居家见过,木板制作的长椭圆形摇篮,黑色的漆底,上边绘制着彩色的图案,用长长的绳子吊挂在房梁上,里边放着小宝宝,手轻轻一推,悠车就荡了起来。

孩子坐悠车,对早前林区人家来说,好处多多。小孩子放在地上很不安全,放在炕上又容易受热上火,把悠车挂在房梁上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悠车一荡,苍蝇蚊子也不落,小孩子睡得也安稳。

林区人,男女都为了生计而忙碌,悠车的发明很好地解放了母亲的双手,可以空出手来做些家务。

冻的“饽饽”放不坏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在林区,一进入冬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蒸“饽饽”冻起来了。

由于数量多,所以蒸“饽饽”的时候基本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有时邻居也来帮忙。家长里短唠完之后,为了消磨时间。吃不了的“饽饽”要放在外面冻起来,随吃随热。

“饽饽”:就是林区人说的馒头等食品。

反穿皮袄毛朝外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反穿皮袄毛朝外,头上带个狗皮帽,这已经成了老林区人的一个特定符号。

林区的人们在冬季,不论是进山狩猎、采伐木材、还是进行其他户外活动,都喜欢穿一件毛朝外的皮袄。白天当衣服,晚上还可以当被盖。

起初,皮袄的毛也是朝里穿的。但是钻山入林打猎,外面的皮板经常被树枝、荆棘刮破,时间长了,皮袄变得千疮百孔,里面的皮毛没有了依附,掉得七七八八。那时候,弄一件好皮毛不容易,于是人们就试着把皮袄的毛朝外穿,下雨下雪时,雨雪顺着皮毛低落下来,整个皮袄不会被打湿。

泥坯房子板皮寨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泥坯房子板皮寨,林区百姓人人爱。”在林区,70年代砖瓦结构的房子凤毛麟角,以前的房子大都如此。

泥坯,又叫土坯,就是把草和泥混合在一起,用水和好,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林区人习惯上叫它土坯。土坯在阳光下晾干后,用来垒草坯屋。用草坯盖房,冬暖夏凉,经济实惠,家里的劳动力出把力气就可以了。在过去的林区,随处可见土坯房和木板皮(樟子)。


狗皮帽子头上戴

作为呼伦贝尔林区人,你可知道林区“八大怪?”


30年前,在林区一到冬季,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男人们几乎都要头戴一顶狗皮帽子,好的也有狐狸皮帽、貉子皮帽,这两种太贵,老百姓买不起,通常都戴狗皮帽子。

其实,过去林区各个民族并不戴狗皮帽子,因为对于狩猎人来说,狗是他们的伙伴。狗皮帽子是闯关东的外省人来到林区创造出来的。

狗的皮毛细长柔软,做成帽子后,保暖压风又舒服,颜色多样,男女都可以戴,但是要注意的是小孩子最好不要戴,因为狗皮帽子保暖性好,帽内温度高,给小孩戴易上火,火大,还容易伤害小孩子的眼睛。

关于林区,有很多这样看似奇怪实则蕴含着祖辈生活智慧的风俗习惯,这是在白山厚雪间锤炼凝结的生存窍门,也是一种对抗自然的生存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