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垃圾處理新政催生千億市場

2019年垃圾處理新政催生千億市場

2019年垃圾處理新政催生千億市場

新政催生千億市場 焚燒回收最受青睞

由16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成為垃圾處理行業扶持政策的發令槍。而可期的後續政策也將進一步提升垃圾處理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業內人士認為,未來2-3年,垃圾處理產業將進入建設高峰期,生活垃圾收費政策將逐步落實,垃圾處理產值年均增長率至少達到30%。

記者瞭解到,為落實《意見》,住建部還在積極編制《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監管標準》和《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行監管標準》等。

同時,其他助力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的兩大產業政策也將在今年出臺,分別為《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和《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環保部中國環境規劃院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規模達到3.1萬億,其中固廢行業達到8000億,同比"十一五"期間翻兩番,而生活垃圾處理則是固廢行業最重要一環。

 產值年增30%

投資將達到1700億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垃圾圍城"日益嚴峻,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中投顧問的報告認為,現在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並逐步向成熟期邁進。

"未來2-3年垃圾處理產業將進入建設高峰期,生活垃圾收費政策將逐步落實,徵收方式類似生活汙水處理費,垃圾處理將是下一個'汙水處理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至少達到30%。"中投顧問研究員侯宇軒對記者說,行業內不斷出臺的政策將為垃圾處理產業帶來新的動力。

在急劇擴容的市場面前,行業投資額也將快速增長。中國固廢網研究員肖瓊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最新報告《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預測,到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將至少達到1.84億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至少達到82%,無害化處理量達到1.51億噸。

"'十二五'期間,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1700億,相比'十一五'期間至少翻一番。"肖瓊說。

侯宇軒說,垃圾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帶動了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國內上市公司、外資、民營企業等多方投資主體開始活躍於垃圾處理領域。

 垃圾處理進入焚燒時代

市場容量翻番

記者瞭解到,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我國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近85%的城市生活垃圾採用填埋處理。

然而填埋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填埋場中只有15%能夠實現生活垃圾的基本無害化,大部分垃圾只是被簡單的填埋,會繼續對環境造成汙染。" 銀河證券一份報告給出這樣的數據。

從更優的處理方式來看,焚燒將成為垃圾處理的新方向。肖瓊表示,垃圾焚燒市場將在"十二五"期間快速發展,焚燒能力佔比也將由目前的17%至少增加到35%,市場容量將翻一番。

技術的可實現和政策的支持讓不少大型焚燒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今年2月,國內首座日處理2000噸垃圾的垃圾焚燒廠——無錫垃圾焚燒廠正式投運;海南瓊海焚燒廠也通過環保軍工驗收評審。此外,東營、廈門、大連等地均有多個垃圾焚燒項目處於建設進程中,而北京則規劃在2015年前全面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燒廠,以解決日益嚴峻的垃圾圍城問題。

垃圾焚燒發電更成行業關注投資熱點。國務院下發的《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全面推廣焚燒發電"。

中投顧問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垃圾發電事業起步較晚,仍處於研究開發的初級階段,但是由於中國擁有豐富的垃圾資源,所以蘊含著巨大的資源潛力和潛在的經濟效益。目前全國每年因為垃圾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元,而將這些垃圾綜合利用可以創造2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據瞭解,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約為97個。未來5 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要達到300 個,按每個項目3—4 個億的投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未來年平均投資200—240 億,這將給垃圾焚燒爐提供商、煙氣處理系統提供商、控制系統提供商提供較大市場空間。

再生資源回收率將達70%

"垃圾圍城"變成"城市礦山"

除對不可再生垃圾進行焚燒外,《意見》中還明確,要全面推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對可再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特別是對廢棄家電、電子等產品中的金屬進行再生利用,可以讓城市從"垃圾圍城"變成"城市礦山"。

記者瞭解到,近期商務部將啟動第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今年將繼續安排資金,支持10個試點城市的回收體系建設和20個省份的區域性回收基地建設。

並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程被列入"十二五"國內貿易領域重點工程項目。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要求,地方支持培育龍頭企業,保證資金使用效果,提升分揀與處理水平,力爭在"十二五"期末,使得全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率達到70%。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要包括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玻璃、廢舊電子產品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一個有限資源無限循環、極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伴隨著政策、技術和渠道逐步成熟,再生資源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峰時期。

近幾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規模明顯擴大,回收總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回收總量約1.4億噸,與2006年相比,增長了42%;回收總值約5000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增長近1倍,各類回收企業10萬多家,從業人員約1800萬人。

社會各界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近兩年,商務部、財政部已支持建設了44個城市的33075個網點、181個分揀中心、22個集散市場,以及36個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安排金額共計17.5億元。

湘財證券分析人士表示,"政策、技術和渠道"是再生資源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政策方面,隨著資源循環利用進入"節能環保產業"規劃,行業發展具備了理想的外部環境;技術方面,一大批企業已經掌握了先進處理技術;資源回收渠道方面,目前我國社會回收體系建設較為落後,非法小作坊遍地開花,而正規處理企業卻難以獲得廢棄物渠道資源。但隨著資源循環利用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及各類政策密集出臺,廢棄物資源的回收渠道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我們認為,變廢為寶是當下解決垃圾圍城困境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垃圾焚燒將充分受益。

第一,由於我國特有的飲食結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存在熱值不高、經濟效益較差的問題,因此填埋處理佔到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80%。此次意見對垃圾分類做出了明確要求,並輔以完善收運網絡等政策措施,一方面提高了可再利用垃圾的回收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垃圾焚燒難度,提高了垃圾焚燒熱值,使得垃圾資源化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在目前治理主體尚不清晰、民間投資情緒不高的背景下,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有助於緩解生活垃圾處理的資金壓力,打破這一限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瓶頸,是解決當下垃圾圍城的最有效途徑。

第二、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出臺硬性要求是首次提出。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要求達到30%,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要求達到50%。

我們將堆肥和焚燒的經濟效益做過比較,在政府補貼力度相同的情況下,焚燒的經濟效益要明顯好於堆肥,因此在國家要求資源化率比例硬性規定時,我們認為優先發展和收益最大的將是垃圾焚燒的設備提供商和運營商。

在焚燒技術上,市場普遍擔心的是在燃燒過程中產生二噁英。隨著多年的探索與進步,目前我國國產技術已經能夠達到歐洲標準,主要的兩種方法爐排爐和流化床都有得到很好的運用。

第三、我們認為,制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主要瓶頸有望突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想由填埋為主轉變為焚燒為主,垃圾焚燒相關上市公司將充分受益。

伴隨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鎮人口10 年內增速達到35.49%,截至2009 年,我國總人口13.25 億,其中城鎮人口6.22 億,城鎮化率達到46.6%,這給城鎮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

按照城鎮日人均垃圾產量1 公斤計算,2009 年,我國城鎮垃圾產生量高達22703 萬噸,很多省市已經出現了垃圾圍城的情況。

由於我國垃圾清運量遠低於垃圾產生量,而且目前的差距有逐漸增大的趨勢,雖然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逐年增加,但仍顯不足。

我們測算了未來 5 年我國的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預計2015 年,我國的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將從目前的30 萬噸/日左右大幅提高至45 萬噸/日左右,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住建部已經明確表示,2011 年我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74%,而2015 年要達到至少80%。我們認為垃圾焚燒將佔主流地位,因此投資首選核心設備焚燒鍋爐提供商。我國的垃圾處理呈現出以衛生填埋為主、焚燒處理提升和堆肥處理衰退的特點,目前有超過 80%的生活垃圾通過填埋處理,但由於用地緊張和二次汙染,填埋已經出現瓶頸。尤其在我國東部等一些經濟發達省份,人口密度大,這決定了未來在這些地區,垃圾焚燒將逐漸成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在垃圾焚燒作為增量生活垃圾首選處理方案被確立後,我們分析認為最為受益這一政策的是垃圾焚燒爐製造商;其中垃圾焚燒爐之中,我們最為看好機械爐排爐。

伴隨著生活垃圾處理力度加大,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空間也將打開,而作為這一子行業龍頭的A股上市公司維爾利有望全面分享市場擴容蛋糕。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處理過程中伴生的二次汙染物,如果不進行妥善處理,會對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層及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垃圾滲濾液日均產生量超過12 萬噸,對其進行達標處理刻不容緩。

數據顯示,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其中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一般佔垃圾填埋量的35%-50%,垃圾焚燒廠產生的滲濾液一般佔垃圾焚燒量的25%-35%。在垃圾圍城現象凸顯的同時,伴生的垃圾滲濾液也在大增。

生活垃圾處理率大幅提高將直接刺激垃圾滲濾液處理的需求增長。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確定的目標,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要實現上述目標,全國所有縣城至少建設一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若按全國1600 個縣,每個縣城建立一座100 噸/天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估算,建設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投資即可達到110—160 億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