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碳肥大揭祕!什麼是有機碳肥?碳也是肥嗎?


有機碳肥大揭秘!什麼是有機碳肥?碳也是肥嗎?

有機碳肥破解農業中理論和現實九大難題

有機肥的困局和解困之道

我國現行商品有機肥的生產目標(礦化腐殖質),生產工藝(好氧高溫發酵不斷翻堆和高溫烘乾),把有機質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再由小分子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排掉,剩下一堆空殼,技術標準(以“有機質含量”為標準,“總養分指標”不包括“有機質營養”)都是錯的!簡言之就是“棄其精華,存其糟粕”。因此商品有機肥肥力低、肥效慢,還因標準不科學經常被不法廠商鑽空子坑害農民。

商品有機肥存在的問題在肥料界早就吵開了,其困局連農業部的技術官員都公開承認。可是解困之道一直沒人提出來。

有機碳肥的研發就是由此入手的。我們發現植物的有機質營養本質上就是碳元素,但單質碳不溶於水,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CO2)不經葉綠素光合轉化成碳水化合物(一種有機碳載體),也不能被吸收。因此植物的有機質營養形態一定是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機碳,這就是

小分子水溶有機碳,簡稱“有效碳”。經大量試驗表明,有效碳的分子粒徑在幾十到數百納米,水溶性極好,可被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

丟棄有效碳,此傳統有機肥之所以衰也;保護和增產有效碳,此有機碳肥之所以興也!

植物碳營養來源只有一個通道嗎?

幾十年來我國幾乎所有經典的植物營養學和土壤肥料學教科書都不承認植物根系能直接吸收利用有機碳,認為二氧化碳(CO2)經葉片吸收葉綠素光合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獲得碳營養的唯一途徑。傳統有機肥就是被這種理論導入死衚衕的。

無數自然現象和幾千年有機種植歷史告訴我們:事實上存在植物由根系直接吸收小分子水溶有機碳的另一條碳營養通道。有機碳肥的研發和成功應用,主要理論依據就是這一條。

土壤板結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土壤板結的本質是土壤微生物生存障礙和生物多樣性缺失,而這種微生物“式微症”的原因是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源——碳的饋乏,土壤中可供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有效碳太“稀有”了!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推廣為什麼舉步維艱?

微生物肥料曾被農業界乃至國民寄以厚望,認定它能消除“化學農業綜合症”,給農業發展開出一條光明大道。可事實上,微生物肥料產業二十多年來發展緩慢,農民在耕種中很少問津於它。其中除了使用成本之外,主要原因是多數應用效果達不到預期,有些甚至同一般有機肥差不多。

並不是所應用的微生物肥料質量達不到標準,而是微生物肥料的研製者和使用者都忽略了一個大問題:土壤碳(有效碳)氮比問題,基本上所有微生物肥料都用傳統有機肥或不溶於水的泥炭做基質。基質中不含一定濃度的有效碳,施入土壤中又得不到有效碳,肥料中的微生物不能快速繁殖,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說形象些:功能微生物和有效碳的關係,就如雞蛋的蛋清與蛋黃的關係。微生物肥料的研製者們光顧著提供蛋清,忽略了蛋黃,自然孵不出小雞來。

土壤中土傳病害防治的上策是何策?

現在大量耕地土傳病害肆虐,從專家到農民都在尋找更毒更狠的農藥對付它。但事與願違,藥物狠,病害更狠,發病勢頭並沒受抑制。這個問題已經危及了廣大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聲譽了。

可以這樣比喻:土傳病害,就像索馬里海盜,海盜的根源是國家和社會,不是人。國家動亂,人民得不到起碼的生存保障,所以海盜越抓越多,越打擊他們裝備越精良本領越高強。土壤單位體積中有益菌株只有幾十個,卻有幾百個致病菌株,過數天後致病株會發展成幾億個,而有益株可能只剩幾個了。這是微生物世界的“優勢佔領”定律。如果只有幾十個致病株,卻有幾千個有益菌株,過數天後有益菌株就是幾十億個,而致病株可能只剩幾個了。這是微生物世界的“優勢抑制”定律,這就叫生物防治也是防治土傳病害的上策。以上道理許多人都知道,可是為什麼總是選擇下策(毒殺)而不選擇上策(生物防治)?因為人們還不知道有機碳肥,不知道有效碳加功能菌在改善土壤生物多樣性抑制土傳病害方面令人不可思議的作用。

化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我國化肥利用率之低幾乎是世界之最。不算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環保問題,光算化肥浪費這筆賬,我國每年與世界平均利用率比較就多浪費1000萬噸,約為人民幣240億元!

造成化肥利用率低問題也應該追溯到植物營養學經典理論的片面性。“經典”十分明確地認為:礦物質營養是以離子態被植物根部吸收並以離子態進入植物細胞壁的。事實上這是在土壤有機質貧乏的情況下才發生的。在這種土壤中,化肥營養呈離子態。礦物質營養除磷營養外,幾乎都是正離子,那麼多正離子在根部吸收孔互相排斥而妨礙進入。磷酸根(負離子)又容易與多種正離子結合成難溶化合物。所以化肥利用率低。大量自然現象說明,礦物質營養離子具有強烈的趨於有機碳營養性,所以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地,生產等量的農作物所用的化肥比板結土地要少得多。

看見化肥利用率問題首先得從理論上找原因!當然,植物根部衰弱,土壤結構不良,都導致化肥利用率低,而這些現象正是缺碳(有效碳)造成的。所以化肥利用率低歸根到底就是土壤缺有機碳營養。實踐證明:有機碳肥與化肥合理混用,化肥利用率可提高約40%。

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只能走有機種植之路嗎?

從理論上說:只用純有機營養不加任何礦物質營養,是種不出莊稼的。現在搞有機種植所使用的有機肥和其他農家肥,都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營養,只不過是相比之下有機質營養豐富得多,使任何礦物質營養都沒機會以離子態進入植株內部,這就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健康口感好。但由於礦物質營養成了制約因素,有機種植的單產就相當低。對於我們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有機種植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主流。

有機碳肥配合適量化肥,完全可以種出質量健康、口感比有機種植更佳的農產品,因為這種產品內含物更豐富更合理,又沒有有機種植產品常有的“筋骨感”。這正是質量和產量雙優的施肥模式。

哪種病害對我國農業危害最嚴重?

是“缺碳病”!植物幹物質中約有35%是碳元素,而植物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在“燃燒”碳,所以每株植物一生所需的碳遠遠大於其所積累的幹物質中的碳。不是有取之不盡的CO2氣體嗎?但CO2只能經葉片吸收和光合作用才能被利用。且研究表明:植物利用CO2(在陽光充足時)最佳濃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氣中的CO2平均濃度只有0.03%。可見農作物一般都缺碳。陰雨天和夜間沒有光合作用,農作物缺碳更嚴重。如果土壤不能有效地向作物供給有效碳,農作物就得“缺碳病”。

農作物“缺碳病”的直接表現是:根部衰弱、植株早衰、光合作用效率差、果實發育不正常、免疫抗逆機能低,進而引發多種病害。可以說“缺碳病”不但是農作物百病之首,而且是百病之源。毫不誇張地說:缺碳病是當今農作物的壹號病。

抓住“缺碳病”這個“源首”,根治缺碳病,就是牽住了農作物病害防治的“牛鼻子”。

有機碳肥大揭秘!什麼是有機碳肥?碳也是肥嗎?

偏遠山區和草場農(草)業產能低的特殊原因

我國西南的偏遠山區農業歷來低產,農作物單產普遍不及平原地區的50%,其原因很多,可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人們都不太注意:那就是缺碳。西南山區多陰雨天,農作物光照差,CO2吸收較少;而山區又多是梯田,有機肥用量大農民不愛用,經常以“少而精”的化肥對付施肥,所以土壤中有機質貧乏。有機碳肥少而精適合山區施用,還能“放大”葉綠素工作效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積累。有機碳肥正是名副其實的山區“扶貧肥”。

有機碳肥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機理

(一)有機碳肥中小分子水溶有機碳(即有效碳)含量是傳統有機肥的5~10倍,即有機營養肥力是傳統有機肥的5~10倍。

(二)有效碳水溶性好,因此有機碳肥具有部分化肥那樣的速效性。

(三)有效碳使土壤中微生物所需的碳氮比提高,微生物快速繁殖,進而引起土壤生物肥力、物理肥力和化學肥力的連鎖促進效應,因此有機碳肥兼具快速改良土壤和連續持久的肥效表現。

(四)有效碳以螯合、絡合、陽離子置換和物理吸附等形式把礦物質營養離子“包夾”在小分子團中,以零電價的形式進入植物根系吸收孔,大大提高了礦物質營養的生物有效性從而使化肥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五)有效碳促根改土,使植株肥水供應暢順充足,葉片寬厚,在陽光下不萎篶,葉綠素豐富,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農作物就能健壯高產。

有機碳肥大揭秘!什麼是有機碳肥?碳也是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