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

构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內容提要:

构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視察山東時指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本質內涵,將沂蒙精神上升到黨和國家精神財富的層面,詮釋了共產黨人成功的秘訣和永葆政治本色的生命基因,為構建新時代黨群關係、發揚光大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沂蒙精神形成於抗日戰爭時期、昇華於解放戰爭時期,凝聚著共產黨人為人民英勇奮鬥的崇高品質,體現了人民群眾緊跟共產黨無私奉獻的博大情懷。沂蒙精神體現了魚水情深、血肉相連的黨群關係,深刻地揭示了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人民是“上帝”“衣食父母”“銅牆鐵壁”“靠山”,黨群關係是“魚和水”“舟和水”“種子和土地”的關係。抗戰時期,著名的“留田突圍”後,部隊集合在一個山坡上,大家議論下一步行動方向時,羅榮桓同志說,沂蒙山是我們的根據地,沂蒙山區的群眾是我們的靠山,我們不能丟了沂蒙山區的人民。這充分說明,在黨的心目中人民群眾的分量有多重。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群眾從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言一行中看到了真理和正義,看到了翻身得解放的希望,從而堅定地把共產黨當成主心骨和掌舵人。黨政軍民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是沂蒙精神的思想之宗、實踐之道、發展之源。

沂蒙精神是當下黨群幹群關係的“一面鏡子”“一把尺子”。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揚光大沂蒙精神的重要指示,適應新時代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努力構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始終堅守“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政治信仰。沂蒙精神愈久彌新,煥發時代光芒,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彰顯著理想信念的力量。革命前輩劉曉浦、劉一夢被叛徒出賣後被捕,面對“只要認賬,放棄信仰就可以活命”的誘惑,斷然拒絕,慷慨赴死,革命先輩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詮釋著對理想信念的忠貞不渝。我們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我們幹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始終堅定“打鐵必須自身硬”的政治擔當。“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能夠形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山東根據地重視作風紀律建設,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鞏固和發展黨政軍民魚水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鐵腕治黨、猛藥治痾,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黨風政風煥然一新。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堅定不移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始終堅持“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的工作思路。沂蒙精神是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範本。山東根據地之所以得以鞏固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級黨組織不斷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群眾工作措施。弘揚沂蒙精神,就要通過考察學習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經驗與做法,領悟和掌握做群眾工作的理念、思路、方法與真諦,進而創造性地做好新時代的群眾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