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85的學生們是怎麼看待三本、專科的學生們的?

偉大的安格斯


首先我先談一下對大專生的印象:百分之九十九的混吃等死的自我主義弱智加上百分之一醒悟努力的學生。

現在是一個遍地本科生的時代,為什麼你連一個本科都考不上。沒興趣?不好意思我們公司對大專也沒興趣。雖然很殘酷,但很現實,初中高中欠下的東西總是要還的。

宿舍方面一個個通宵熬夜三點不睡外放語音開黑的數不勝數,個個自命不凡,說一句就要打架顯示唯我獨尊的地位。上課一個個對著鏡子練習媚眼,在探探上一頓飯就能搞定的絕大部分都是這些大專女生。剩下一部分不願搞事的,絕大部分都在對著手機發呆,混日子。只有極少數發奮圖強,在圖書館學習以求脫離這苦海。

三本雖然地位比較尷尬,但是好歹有個本科的名頭,總會有一部分公司去接受。專科和本科雖然差一個字,但這個差別可是不一般的大,相信畢業的專科生深有體會。

當然,也有人說學歷低不代表能力不行。沒錯,但是請你想一想與其在人均混吃等死的大專費力找一個能力的人,為什麼不在競爭氛圍良好的985,211裡找一個呢?省時又省力。

最後給大專生和其他非名校學生一點建議:

1.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沒有時間到社會中在提升自己。

2.把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證書能考的都考了,證書是真本事的證明,有時證書的競爭力比學歷大。

3.儘量專升本然後考研,有的HR雖然只認第一學歷但是也有的會看你的發展歷程來判斷你的潛力。

4.該學習的學習,該運動的運動,放下手機現在就去做。

智聯校園 徐浩然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本人211畢業,高中曾經是學霸,來到北京上大學。因為大學相對輕鬆,也確實不想念書了,因此選擇畢業工作。工作至今,對待學歷出身確實有多的感觸,並且不同時間段的感觸也不一樣。

階段一:快畢業的時候,有種自然而然的優越感,感覺自己是211,就業不成問題。加上對自己的能力素質比較自信,總覺得自己雖不是最好的,與自己同學相比,感覺比同級生也高出一截。

階段二:剛畢業,工作沒有著落,對待自己以及別人的學歷都比較在意。因為一山更有一山高,你是211本科,別人是985碩士。因此多了一些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就算同是211,也覺得他人在自己的專業上有建樹,自己知道的也僅限在自己的專業。不過此認知僅在2本以上的人,對待三本、專科,總覺得不是好學生。

階段三:工作1年,因為工作原因,接觸了很多人,自己的同事各個年齡、學歷、出身都有,雖然一開始還談論學歷,但是之後慢慢淡化了這些東西,開始比家庭背景了。不過這時候領導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別人面前,你就是你工作的專家,不管什麼出身。

階段四:工作3年左右,也換了很多工作,漸漸地沒有了學歷、專業的概念,同事之間更多談論的是老家在哪,星座是什麼。因為公司當中,幾乎沒有人是同一個專業的,就算是,從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甚至學市場營銷的人做著設計的工作,同齡沒有人再談論學歷,反而是剛畢業的同事,開始在乎這些。

階段五:工作換成了管理崗位,突然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有了很多不同。開始覺得學歷這東西確實會影響人的思維。並不是說高學歷的人、本科更好的人就一定優秀,而是說他們大多數思考問題的方式更加理性,更有邏輯,更有創新性。相反的,學歷不高的人,思維簡單,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更偏向於安於現狀。

從我現在的視角看,脫離父母后學生時代的這幾年,對今後的發展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只是並不是用學歷能體現的。這期間,一本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更好的學習資源,身邊的人也能提供更好的幫助與資源。但是最重要的東西,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在不斷髮展,我們自己也在不斷成長,過去取得的成就或許在一段時間對你有所助益,但這已經是過去式了。

人生的評價標準可不僅僅是學歷而已。有句話我一直很反對,就是關於“凡事都要爭第一,做第二沒有意義”的論斷,還舉一個珠穆朗瑪峰與世界第二大高峰的例子,初聽震撼,細想就是無稽之談。我要說的就是,世界第一高峰不會改變,因為他已經沒有了成長的空間,但是我們的未來真的可以被過去侷限住麼?誰也說不好。沉溺在過去的人,終究會被時代所拋棄。


保險路上的思考


我是一個985的,大學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課,學生來源分佈從985、211到三本,整個集訓要持續一個夏天,地點在青島,那是我第一次集中見到那麼多的二本、三本的學生。

去之前,我會以為他們成績不好、會不會很容易打人、沒素質等等.......總之有一點小忐忑,去了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他們比我想象的可愛的多。

二本、三本的怎麼了?以前整個兒其樂融融的一個高三班級,那個時候能夠很好相處,難道只是因為經過高考,很多人因為分數不同,被分成專科、三本、二本、一本......難道人性就變了?!

也許他們的成績是比我差,但是那個求職培訓營不比這個。比創業計劃的實施、進行面試模擬大賽,最後還有街頭實踐的活動。

整個過程,我感覺他們的表現活躍多了,反應也很敏捷,相比我學校的很多人有些拖泥帶水、扭扭捏捏,我看了很不是滋味。

一句話,就是:放不開。老話就是說:端著。

我有點羞愧,其實以後到了社會里還是要拼本事。雖然我是985的,但是說實在的,上過大學的,你學了什麼真本事嗎?切,誰還不知道誰啊。

因為我瞭解身邊的同學,我有時候在想,以後自己創業肯定不招自己學校的學生,因為我太瞭解他們了。

普遍,水。

至於說瞧得起敲不起,到了社會里誰還整天看你那皮囊啊,我們瞧不起的是那些沒本事的人。

這種人不管他是985、211,還是二本、三本,我們都瞧不起。


白詩詩


我是個專科生,畢業13年了,現在混得不算很好,自己買的房子,有一點小生意。大家都在談論重點大學畢業生和專科生的區別,我就我自己在社會上看到的和碰到的一些情況,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也希望給大家一個參考。

1.從智商來說,重點大學比專科生總體要好很多,再加上學校比較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在一些比較專業的技術領域,有著很大的優勢,這也是很多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所以在校的學生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和學習發展的方向所在,並不僅僅是有一個重點大學的招牌。

2.從情商來講,專科生,甚至一些學歷更低的人,在情商方面並不比重點大學畢業生差,甚至很多人還更好。從哪裡可以看的出來呢?一是銷售系統,隊對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情商,不是你比別人聰明,別人就會買你的賬。我以前的公司很多銷售主管都是一些高中生,中專生,有些還是普工轉過來的,但他們都做的非常優秀,手下有不少重點大學的業務員。二是創業當老闆的,很多都是學歷比較低的,為什麼別人要跟著你幹,不僅要懂得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還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這些不是頭腦聰明,多讀兩本書就可以的。

3.不管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以及不足的地方,不要過分的把自己拘泥於學歷之中。即不要驕傲自滿,也不要妄自菲薄。最關鍵的是,不管何時何地,春風得意還是身處逆境,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並不斷的改變和完善自己。

3.最後想說:畢業後的再學習能力,才是決定你最終能走多遠,達到何種高度的關鍵。


葉風61597856


說下我自己的經歷吧,本人專科畢業,畢業的時候因為校園招聘來到了一知名國企上班,來的時候信心滿滿,因為有好多學長在該企業活的還不錯,但是當我進來的時候情況就變了,發現他們招聘的都是211 985 或者是一些有家庭背景的年輕人,而我什麼都不是,遭遇了一系列不平等待遇,最過分的是,籤合同的時候我們一起去了兩個人說只要一個人,而且籤的可以說是臨時工的合同,所有的苦只能往心裡咽,對於一個剛畢業的人來說打擊真的挺大的,但是沒辦法,首先自己學歷確實跟人家沒什麼可比性,第二普通家庭也確實沒什麼背景,從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是處於騎驢找馬的狀態,因為看不到任何希望。到了去年的時候我毅然決然的辭職了,重新找了一傢俬人的企業做業務,因為我知道只有這個行業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到了新單位以後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努力奮鬥,記得清清楚楚第一個月拿了一千六,第二個月就拿到了八千多,然後是一萬多,三萬多,最多一個月拿到過十萬,經過一年時間,我買了房子,目前還在裝修,目前基本上穩定在一萬多左右,但我沒有鬆懈,有危機意識,一直提醒自己要繼續拼搏努力。其實我想說的是,學歷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這個剛剛步入社會的人就不要想太多,好好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認準一個方向,努力奮鬥就一定不會差,起點雖然低一點,但是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彌補的,因為當初讀書的時候確實比人家少費了很多功夫,只能通過工作來彌補,怨天尤人是沒用的,只有腳踏實地,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會越來越好。我很多同學畢業之後都是做業務方面的工作的,賣房子,賣車,一個禮拜工作六天,七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時的比比皆是,但是付出是值得的,他們年薪十萬二十萬三十萬的比比皆是,所以學歷低的完全沒必要自卑,只要你夠勤奮就好。最後有一點強烈的建議,專科畢業的不建議進國企。


詹科杜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本人2012年畢業於一所985高校,08年高考以高出一本線40分的成績被錄取,應該說是眾人眼中的那種好學生吧,現在在一個二線城市做公司職員(基層管理者),利用空閒經營著一家效益不太好的小公司(盈虧平衡)。關於這個問題,我主要想說以下幾點,純屬個人觀點,有謬誤見諒。

一、211尤其是985高校畢業生相對於三本、專科更受僱主青睞,這一點毋庸置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記得畢業季的時候,很多優秀的大公司,比如華為、阿里、寶潔等等,一是隻會選擇985的高校宣講,二是隻接受985高校畢業生的簡歷,當時某一場招聘會上,有幾名非本校非985高校畢業生過來投簡歷,直接被招聘單位拒收,雙方有爭吵,現場差點陷入混亂。這一點說明名校的標籤還是很重要的,許多優秀的企業甚至到了唯985不要的地步。

二、211尤其是985學生比三本、專科的學生更聰明、更努力或者更幸運,三者必具備其一,尤其是985的本科生比起985的碩士、博士來說含金量更高,這些人是從高考的獨木橋上走過來的。從整體比例來講,211、985高校的畢業生就學習能力(非綜合素質)來講是要優於三本、專科畢業生的,這裡面不排除有超常發揮考上211、985和失常發揮沒考上名校的兩類人,但不可否認的是,運氣這個東西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有的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幸運,而且處處幸運。

三、211尤其985學生比三本、專科學生一般來講發展更好一點。原因我想主要三個,一個是能考上211或者985本身證明這個人有一定實力,另一個是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名校畢業在職場更受重視,取得的成績也更容易被放大,更容易受到提拔,第三個原因是名校的學生人脈資源更優質,211或985的平臺更接觸到跟自己一樣優秀或者比自己更優秀的同學以及老師,這些人都是日後幫助你獲得進步的重要人脈資源。

四、211尤其是985高校學生一般來講更有想法,更積極上進。從身邊的高中同學、初中同學也來看(官二代、富二代除外),三本、專科畢業學生往往滿足於找一份衣食無憂的穩定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名校畢業生對自己的要求往往會更高一點,家人朋友對他的期望也更高一點,以我自身來講,我覺得滿足於平平淡淡的生活愧對高中的努力,愧對名校畢業生的稱號,於是改變現狀的慾望更強,而實踐證明,改變的慾望越強越容易成功。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一點淺薄之見,而且是基於一個大的概率來講,並不意味著說三本、專科的畢業生能力就一定差,發展就一定不好,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人生就像長跑,985/211學生只能說是賽道途中的某一階段獲得的暫時領先,但這種領先能持續多久,能有多少後勁,能不能堅持到終點,還是因人而異的。拋開學校的標籤,我認為成功永遠屬於且只屬於那些懷揣夢想又為之不懈努力的人。從我個人來講,我從未因自己985畢業驕傲,但我因自己奔跑在夢想的道路上感到無比自豪。


天字一號


我是985學校畢業的理工男,高考時超一本線127分,現已畢業幾年,這裡不做任何偏見,僅客觀的談一談這個問題。

1、分水嶺——高考:一套制度確立之後,廣大考生就是這套制度的參與者,其中有適應這套制度的,也有不適應這套制度的,這個因人而異。其中更適合學習的人(努力的人——學霸,會學的人——學神,運氣好的人)會去一些相對好的學校——985、211,其他人也都奔赴了各自的選擇。所以非985、211的學生在其他方面不見得就比985、211的學生差什麼。但學習能力真的很重要!

2、圈子的初形成:人是社會屬性的,圈子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一般來說好學校的學生的圈子質量也會高,社交環境對一個人思想、境界的影響非常大。當然有些人善於經營自己的圈子,有些人在大學時還沒有這個概念,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外界只是影響罷了。

3、起點不同——就業:應屆畢業生就像一塊原石,而公司就是石匠。好的石匠想找好的石頭,於是985、211的校園裡大公司的招聘會一場接著一場,而普通學校的學生想要去大公司卻相對比較困難。這是當今世界的普遍問題,因為沒有公司可以在茫茫畢業大軍中直接找到對的人,他們僅能通過先找學校再選專業最後選人的方式招聘。所以一紙畢業證也是剛入社會的敲門磚。

人生就是一場比賽,從出生起每個人的起點就已經不同,比如王某聰和村東頭的二狗子,但起點高不意味什麼一定會成功,唯有一直努力,不斷經營好自己,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才是王道。不管從什麼學校畢業,一直努力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人都是我輩的楷模!

——————————————————————————————

補充回答:去年十月只是看到這個問題,一時興起有感而發,寫的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我本草根,是地地道道的農二代,憑藉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而後工作幾年,目前在創業。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表達:要堅持自己的信仰,腳步永不停息,迎著陽光大步向前。這樣你眼裡充滿陽光,你能感受到溫暖,呈現出來的也是笑顏。

最後我想用自己前幾天寫的一首詞結尾。

甭嫑歪

——大海般緘默,流雲般漂泊

細雨初歇破曉前,幾處鳥語繞耳間。此景忽憶年少事,一縷炊煙,李下鞦韆,歌聲伴農閒;

十二餘載韶華逝,無復伊人笑視痴。心隨浮萍地與天,瘦了流年,淡了紅顏,成蝶破繭前。


相識南風天


專科三年,高中因為放縱自己,打架,談戀愛,從所謂的尖子滑到班級倒數,那時候因為家庭問題,沒有選擇復讀,只想遠遠的離開家。我來告訴你們中國的專科院校是什麼樣子的,不說所有的吧,至少是我所瞭解的。一個班學習的不會超過5%,男生打遊戲,上網還算好的,女生呢,一到放學打扮打扮,出校門幹啥去了大家都能猜到,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校對面的小超市、小飯館之類的收願意出來“做”的女生的電話,500塊錢一個。學生會堪比黑社會,一面巴結老師,輔導員,一面對同學作威作福,都說大學是半個社會,荒謬,我工作至今4年有餘,社會上比我那學校乾淨多了!之前班裡有個好學生,是真正意義的好學生,聽說差了7分上清華,每天5點多起床跑步,然後勤工儉學,然後早讀,考試從來系裡第一,然而就是因為太老實了,為人木納,到評獎學金的時候一毛錢都沒有,獎學金全給了學生會那幫會溜鬚拍馬的。現在想想,浪費了三年,沒體驗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人生都缺失了一塊。


孤山蒼樹


人們常說,我們要看能力,別看學歷,但誰都知道,這是忽悠人的,別信,誰信誰傻,看能力,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你有沒有機會給別人看能力,這是需要學歷的。

好比有一個屋子,你是坐椅子,坐沙發還是上炕,這是由能不能進屋決定的,而學歷往往是敲門磚,只有過了這個門檻,才能有機會有能力。可以說,不是學歷低的就沒能力,但是,學歷低的要想展現出能力,就得付出更多的辛苦。

三本的問題在哪?第一個是學苗,第二個是師資,這兩個問題影響非常大。

三本之前,985,211,一本一批二批,二本一批二批,現在有的合併招生,自欺欺人而已。也就是說,從高考錄取分數角度看,如果985院校630,那麼211院校差不多580,依次以50分遞減,到三本也就400分左右了,有的可能更低,高考差200多分,學苗的差距能有多大,可想而知。

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更大,有名的教授幾乎沒有,名師也別指望了,有很多基本是兩頭老師,一部分退休返聘,來路不明,一部分大學新畢業,這要是比起來名校名師,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學校之大,在於好老師,而三本這點就有點奢望了。

如果還有那就是校園管理,有很多基本就是高中後,老師看著,依然是高中管理模式,無法做到好大學裡的學生自主管理。所以當這三方面碰撞到一起,三本的學歷和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學生要想有出息,就得具有更高的理想,自我約束能力,學習能力,要比好學校付出更大的努力,還得需要有好的運氣,比如好父親。


韓東言


網友一:

我本科三本,研究生在一所比較有名的211,我來說幾點吧。

第一,就學生而言。我個人覺得確實211的氛圍要好很多,我們班學霸比本科多得多,但是我本科的同學頭腦靈活,可以說情商比較高,事實證明,畢業後混的也不錯,之前本科,其實對名校也很嚮往,考研也是奔著這個目的去的。

第二,就老師而言。確實,名校老師的研究能力學術能力都是比較頂尖的,但不知道是不是保持學者的清高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分享給我們的東西很少。相反,我本科的有個有美國留學背景的老師,不僅語言水平相當紮實,也喜歡跟我們分享學業有關的其他知識。可以說,這位老師的水平一點不比名校老師差。當然,這位老師也可能是三本院校的一股清流了。

網友二: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個人不喜歡讀書,喜歡搞別的,我承認這是我的弱點,但天性如此。我高中讀完就進了大專,在湘潭。說實話,我挺佩服高校學生的,更多的是羨慕,出來工作這麼久,感覺高校學生能力普遍高於大專學生,雖然暫時看起來差不多,但是自己的確要承認,高校學生的起點和終點的確比我們高,特例不算,畢竟世界奇蹟太多,但是不管怎麼都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太好看自己,自信不是自大,謙虛也不是自卑。

網友三:

經常聽到三本專科的人說,我帶的一個985、211的畢業生怎麼樣怎麼樣,大意就是素質確實好,但是情商低,為什麼要這麼說,原因是自卑。自己沒有在學業上取得成績,擔心被人看不起,就拼命向別人證明自己厲害,帶過985、211,其實是內心脆弱的表現。

其實985、211的人可能只是來實習,或者同業務條線但是後進公司,甚至根本不是一個業務條線,但是隻要能搭上,馬上就說自己帶過985、211的大學生。不自卑的人從來不會說起自己帶985、211大學生,這只是一項日常工作,如果你在大公司,大家都會遇到新人來學習,這是司空見慣,有什麼好說的?

這裡打個岔,其實想證明自己厲害其實是人類一個通病,特別是通過把自己的弱說成強。比如,你從來沒有住過五星酒店,第一次住應該是很陌生的,但是人就要裝成經常來的樣子。再比如,985、211的混入海龜圈,可能會拼命證明自己英語好見識廣,其實你肯定要比海龜差點(特指拿全獎進名校的海龜)。

如何才能讓人心甘情願覺得你牛逼?實力+謙虛。

網友四:

我從一個教師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自己讀書的時候也是認為考不考大學無所謂啦,好大學跟差大學也無所謂,能掙到錢就行啦。其實真正等你到了社會你就會明白,他們之間的差距真的是十萬八千里。工作了很多年後去高校當老師,先是在專科學校,然後到一般的本科,現在也是在重點院校。

很多人認為高校分三六九六等不公平,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是公平的,優秀的人應該去優秀的學校。好的學校,生源好,學校的師資力量好,平臺高,學風好,畢業了圈子也不一樣。差的學校,一群差的人混在一起,想變優秀也有點難度。當然不否認很多專科學校以及三本的學生掙錢比重點大學的學生多,但是有時候不能僅僅是用錢來衡量的,現在很多的農民工和家政服務員比大學生和大學老師的工資高很多。

網友五:

我就是專科的,我很羨慕重本生,因為他們很厲害,不要說什麼書呆子,學生的職責就是搞明白這幾本書,連幾本書都搞不定有什麼資格嘲笑比你強的多的人?我身邊有很多人嘲諷那些學習好的,說他們是書呆子什麼的,不過我的朋友大多數都是本科以上學歷的學生,因為我知道知識改變的不只是命運還有人的思想,因為傷病的原因我高考距離本科線差了兩分,所以走了專科學校,但是我知道不能就這樣就算了,現在準備專升本考試,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機會了,當然了,任何群體都有另類,就像重本生中一樣有人渣敗類,專科生中也不乏努力奮進的人。總之我現在是一名專科生,我對211、985的絕大部分學生的態度都是尊重,因為他們值得我尊重他們。

網友六:

我是211大學畢業的,上大學的時候沒覺得211有什麼,而且作為一個文科生卻在理科類的211大學學習很是自卑,當初特別羨慕那些分數比我高的同學能考進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府,雖然學校不是211,但專業很牛啊,錄取的分數也比我們高很多。畢業時,和我的高中同學一起應聘到省內的一個普通本科學校當老師,我的同學雖然高考時的分數比我高很多,但被不是211大學畢業拒之門外,而我順利入職。他最後去了一個三本的院校當老師,有的時候雖然你不如別人優秀和努力,但敲門的磚確實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