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85的学生们是怎么看待三本、专科的学生们的?

伟大的安格斯


首先我先谈一下对大专生的印象:百分之九十九的混吃等死的自我主义弱智加上百分之一醒悟努力的学生。

现在是一个遍地本科生的时代,为什么你连一个本科都考不上。没兴趣?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对大专也没兴趣。虽然很残酷,但很现实,初中高中欠下的东西总是要还的。

宿舍方面一个个通宵熬夜三点不睡外放语音开黑的数不胜数,个个自命不凡,说一句就要打架显示唯我独尊的地位。上课一个个对着镜子练习媚眼,在探探上一顿饭就能搞定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大专女生。剩下一部分不愿搞事的,绝大部分都在对着手机发呆,混日子。只有极少数发奋图强,在图书馆学习以求脱离这苦海。

三本虽然地位比较尴尬,但是好歹有个本科的名头,总会有一部分公司去接受。专科和本科虽然差一个字,但这个差别可是不一般的大,相信毕业的专科生深有体会。

当然,也有人说学历低不代表能力不行。没错,但是请你想一想与其在人均混吃等死的大专费力找一个能力的人,为什么不在竞争氛围良好的985,211里找一个呢?省时又省力。

最后给大专生和其他非名校学生一点建议:

1.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没有时间到社会中在提升自己。

2.把以后可能会用到的证书能考的都考了,证书是真本事的证明,有时证书的竞争力比学历大。

3.尽量专升本然后考研,有的HR虽然只认第一学历但是也有的会看你的发展历程来判断你的潜力。

4.该学习的学习,该运动的运动,放下手机现在就去做。

智联校园 徐浩然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智联校园


本人211毕业,高中曾经是学霸,来到北京上大学。因为大学相对轻松,也确实不想念书了,因此选择毕业工作。工作至今,对待学历出身确实有多的感触,并且不同时间段的感触也不一样。

阶段一:快毕业的时候,有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感觉自己是211,就业不成问题。加上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比较自信,总觉得自己虽不是最好的,与自己同学相比,感觉比同级生也高出一截。

阶段二:刚毕业,工作没有着落,对待自己以及别人的学历都比较在意。因为一山更有一山高,你是211本科,别人是985硕士。因此多了一些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就算同是211,也觉得他人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建树,自己知道的也仅限在自己的专业。不过此认知仅在2本以上的人,对待三本、专科,总觉得不是好学生。

阶段三:工作1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很多人,自己的同事各个年龄、学历、出身都有,虽然一开始还谈论学历,但是之后慢慢淡化了这些东西,开始比家庭背景了。不过这时候领导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别人面前,你就是你工作的专家,不管什么出身。

阶段四:工作3年左右,也换了很多工作,渐渐地没有了学历、专业的概念,同事之间更多谈论的是老家在哪,星座是什么。因为公司当中,几乎没有人是同一个专业的,就算是,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甚至学市场营销的人做着设计的工作,同龄没有人再谈论学历,反而是刚毕业的同事,开始在乎这些。

阶段五:工作换成了管理岗位,突然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有了很多不同。开始觉得学历这东西确实会影响人的思维。并不是说高学历的人、本科更好的人就一定优秀,而是说他们大多数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理性,更有逻辑,更有创新性。相反的,学历不高的人,思维简单,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更偏向于安于现状。

从我现在的视角看,脱离父母后学生时代的这几年,对今后的发展真的有很大的影响,只是并不是用学历能体现的。这期间,一本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好的学习资源,身边的人也能提供更好的帮助与资源。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过去取得的成就或许在一段时间对你有所助益,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人生的评价标准可不仅仅是学历而已。有句话我一直很反对,就是关于“凡事都要争第一,做第二没有意义”的论断,还举一个珠穆朗玛峰与世界第二大高峰的例子,初听震撼,细想就是无稽之谈。我要说的就是,世界第一高峰不会改变,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成长的空间,但是我们的未来真的可以被过去局限住么?谁也说不好。沉溺在过去的人,终究会被时代所抛弃。


保险路上的思考


我是一个985的,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课,学生来源分布从985、211到三本,整个集训要持续一个夏天,地点在青岛,那是我第一次集中见到那么多的二本、三本的学生。

去之前,我会以为他们成绩不好、会不会很容易打人、没素质等等.......总之有一点小忐忑,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他们比我想象的可爱的多。

二本、三本的怎么了?以前整个儿其乐融融的一个高三班级,那个时候能够很好相处,难道只是因为经过高考,很多人因为分数不同,被分成专科、三本、二本、一本......难道人性就变了?!

也许他们的成绩是比我差,但是那个求职培训营不比这个。比创业计划的实施、进行面试模拟大赛,最后还有街头实践的活动。

整个过程,我感觉他们的表现活跃多了,反应也很敏捷,相比我学校的很多人有些拖泥带水、扭扭捏捏,我看了很不是滋味。

一句话,就是:放不开。老话就是说:端着。

我有点羞愧,其实以后到了社会里还是要拼本事。虽然我是985的,但是说实在的,上过大学的,你学了什么真本事吗?切,谁还不知道谁啊。

因为我了解身边的同学,我有时候在想,以后自己创业肯定不招自己学校的学生,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了。

普遍,水。

至于说瞧得起敲不起,到了社会里谁还整天看你那皮囊啊,我们瞧不起的是那些没本事的人。

这种人不管他是985、211,还是二本、三本,我们都瞧不起。


白诗诗


我是个专科生,毕业13年了,现在混得不算很好,自己买的房子,有一点小生意。大家都在谈论重点大学毕业生和专科生的区别,我就我自己在社会上看到的和碰到的一些情况,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也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1.从智商来说,重点大学比专科生总体要好很多,再加上学校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所以在校的学生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和学习发展的方向所在,并不仅仅是有一个重点大学的招牌。

2.从情商来讲,专科生,甚至一些学历更低的人,在情商方面并不比重点大学毕业生差,甚至很多人还更好。从哪里可以看的出来呢?一是销售系统,队对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情商,不是你比别人聪明,别人就会买你的账。我以前的公司很多销售主管都是一些高中生,中专生,有些还是普工转过来的,但他们都做的非常优秀,手下有不少重点大学的业务员。二是创业当老板的,很多都是学历比较低的,为什么别人要跟着你干,不仅要懂得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这些不是头脑聪明,多读两本书就可以的。

3.不管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以及不足的地方,不要过分的把自己拘泥于学历之中。即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最关键的是,不管何时何地,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自己。

3.最后想说:毕业后的再学习能力,才是决定你最终能走多远,达到何种高度的关键。


叶风61597856


说下我自己的经历吧,本人专科毕业,毕业的时候因为校园招聘来到了一知名国企上班,来的时候信心满满,因为有好多学长在该企业活的还不错,但是当我进来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发现他们招聘的都是211 985 或者是一些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而我什么都不是,遭遇了一系列不平等待遇,最过分的是,签合同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了两个人说只要一个人,而且签的可以说是临时工的合同,所有的苦只能往心里咽,对于一个刚毕业的人来说打击真的挺大的,但是没办法,首先自己学历确实跟人家没什么可比性,第二普通家庭也确实没什么背景,从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是处于骑驴找马的状态,因为看不到任何希望。到了去年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辞职了,重新找了一家私人的企业做业务,因为我知道只有这个行业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到了新单位以后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努力奋斗,记得清清楚楚第一个月拿了一千六,第二个月就拿到了八千多,然后是一万多,三万多,最多一个月拿到过十万,经过一年时间,我买了房子,目前还在装修,目前基本上稳定在一万多左右,但我没有松懈,有危机意识,一直提醒自己要继续拼搏努力。其实我想说的是,学历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就不要想太多,好好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认准一个方向,努力奋斗就一定不会差,起点虽然低一点,但是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的,因为当初读书的时候确实比人家少费了很多功夫,只能通过工作来弥补,怨天尤人是没用的,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越来越好。我很多同学毕业之后都是做业务方面的工作的,卖房子,卖车,一个礼拜工作六天,七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的比比皆是,但是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年薪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比比皆是,所以学历低的完全没必要自卑,只要你够勤奋就好。最后有一点强烈的建议,专科毕业的不建议进国企。


詹科杜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本人2012年毕业于一所985高校,08年高考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被录取,应该说是众人眼中的那种好学生吧,现在在一个二线城市做公司职员(基层管理者),利用空闲经营着一家效益不太好的小公司(盈亏平衡)。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想说以下几点,纯属个人观点,有谬误见谅。

一、211尤其是985高校毕业生相对于三本、专科更受雇主青睐,这一点毋庸置疑。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记得毕业季的时候,很多优秀的大公司,比如华为、阿里、宝洁等等,一是只会选择985的高校宣讲,二是只接受985高校毕业生的简历,当时某一场招聘会上,有几名非本校非985高校毕业生过来投简历,直接被招聘单位拒收,双方有争吵,现场差点陷入混乱。这一点说明名校的标签还是很重要的,许多优秀的企业甚至到了唯985不要的地步。

二、211尤其是985学生比三本、专科的学生更聪明、更努力或者更幸运,三者必具备其一,尤其是985的本科生比起985的硕士、博士来说含金量更高,这些人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从整体比例来讲,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就学习能力(非综合素质)来讲是要优于三本、专科毕业生的,这里面不排除有超常发挥考上211、985和失常发挥没考上名校的两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运气这个东西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有的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幸运,而且处处幸运。

三、211尤其985学生比三本、专科学生一般来讲发展更好一点。原因我想主要三个,一个是能考上211或者985本身证明这个人有一定实力,另一个是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名校毕业在职场更受重视,取得的成绩也更容易被放大,更容易受到提拔,第三个原因是名校的学生人脉资源更优质,211或985的平台更接触到跟自己一样优秀或者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以及老师,这些人都是日后帮助你获得进步的重要人脉资源。

四、211尤其是985高校学生一般来讲更有想法,更积极上进。从身边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也来看(官二代、富二代除外),三本、专科毕业学生往往满足于找一份衣食无忧的稳定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名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会更高一点,家人朋友对他的期望也更高一点,以我自身来讲,我觉得满足于平平淡淡的生活愧对高中的努力,愧对名校毕业生的称号,于是改变现状的欲望更强,而实践证明,改变的欲望越强越容易成功。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浅薄之见,而且是基于一个大的概率来讲,并不意味着说三本、专科的毕业生能力就一定差,发展就一定不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人生就像长跑,985/211学生只能说是赛道途中的某一阶段获得的暂时领先,但这种领先能持续多久,能有多少后劲,能不能坚持到终点,还是因人而异的。抛开学校的标签,我认为成功永远属于且只属于那些怀揣梦想又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从我个人来讲,我从未因自己985毕业骄傲,但我因自己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感到无比自豪。


天字一号


我是985学校毕业的理工男,高考时超一本线127分,现已毕业几年,这里不做任何偏见,仅客观的谈一谈这个问题。

1、分水岭——高考:一套制度确立之后,广大考生就是这套制度的参与者,其中有适应这套制度的,也有不适应这套制度的,这个因人而异。其中更适合学习的人(努力的人——学霸,会学的人——学神,运气好的人)会去一些相对好的学校——985、211,其他人也都奔赴了各自的选择。所以非985、211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见得就比985、211的学生差什么。但学习能力真的很重要!

2、圈子的初形成:人是社会属性的,圈子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一般来说好学校的学生的圈子质量也会高,社交环境对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影响非常大。当然有些人善于经营自己的圈子,有些人在大学时还没有这个概念,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外界只是影响罢了。

3、起点不同——就业:应届毕业生就像一块原石,而公司就是石匠。好的石匠想找好的石头,于是985、211的校园里大公司的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而普通学校的学生想要去大公司却相对比较困难。这是当今世界的普遍问题,因为没有公司可以在茫茫毕业大军中直接找到对的人,他们仅能通过先找学校再选专业最后选人的方式招聘。所以一纸毕业证也是刚入社会的敲门砖。

人生就是一场比赛,从出生起每个人的起点就已经不同,比如王某聪和村东头的二狗子,但起点高不意味什么一定会成功,唯有一直努力,不断经营好自己,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才是王道。不管从什么学校毕业,一直努力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都是我辈的楷模!

——————————————————————————————

补充回答:去年十月只是看到这个问题,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写的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本草根,是地地道道的农二代,凭借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而后工作几年,目前在创业。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要坚持自己的信仰,脚步永不停息,迎着阳光大步向前。这样你眼里充满阳光,你能感受到温暖,呈现出来的也是笑颜。

最后我想用自己前几天写的一首词结尾。

甭嫑歪

——大海般缄默,流云般漂泊

细雨初歇破晓前,几处鸟语绕耳间。此景忽忆年少事,一缕炊烟,李下秋千,歌声伴农闲;

十二余载韶华逝,无复伊人笑视痴。心随浮萍地与天,瘦了流年,淡了红颜,成蝶破茧前。


相识南风天


专科三年,高中因为放纵自己,打架,谈恋爱,从所谓的尖子滑到班级倒数,那时候因为家庭问题,没有选择复读,只想远远的离开家。我来告诉你们中国的专科院校是什么样子的,不说所有的吧,至少是我所了解的。一个班学习的不会超过5%,男生打游戏,上网还算好的,女生呢,一到放学打扮打扮,出校门干啥去了大家都能猜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对面的小超市、小饭馆之类的收愿意出来“做”的女生的电话,500块钱一个。学生会堪比黑社会,一面巴结老师,辅导员,一面对同学作威作福,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荒谬,我工作至今4年有余,社会上比我那学校干净多了!之前班里有个好学生,是真正意义的好学生,听说差了7分上清华,每天5点多起床跑步,然后勤工俭学,然后早读,考试从来系里第一,然而就是因为太老实了,为人木纳,到评奖学金的时候一毛钱都没有,奖学金全给了学生会那帮会溜须拍马的。现在想想,浪费了三年,没体验过真正的大学生活,人生都缺失了一块。


孤山苍树


人们常说,我们要看能力,别看学历,但谁都知道,这是忽悠人的,别信,谁信谁傻,看能力,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你有没有机会给别人看能力,这是需要学历的。

好比有一个屋子,你是坐椅子,坐沙发还是上炕,这是由能不能进屋决定的,而学历往往是敲门砖,只有过了这个门槛,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可以说,不是学历低的就没能力,但是,学历低的要想展现出能力,就得付出更多的辛苦。

三本的问题在哪?第一个是学苗,第二个是师资,这两个问题影响非常大。

三本之前,985,211,一本一批二批,二本一批二批,现在有的合并招生,自欺欺人而已。也就是说,从高考录取分数角度看,如果985院校630,那么211院校差不多580,依次以50分递减,到三本也就400分左右了,有的可能更低,高考差200多分,学苗的差距能有多大,可想而知。

老师的问题可能会更大,有名的教授几乎没有,名师也别指望了,有很多基本是两头老师,一部分退休返聘,来路不明,一部分大学新毕业,这要是比起来名校名师,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学校之大,在于好老师,而三本这点就有点奢望了。

如果还有那就是校园管理,有很多基本就是高中后,老师看着,依然是高中管理模式,无法做到好大学里的学生自主管理。所以当这三方面碰撞到一起,三本的学历和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学生要想有出息,就得具有更高的理想,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要比好学校付出更大的努力,还得需要有好的运气,比如好父亲。


韩东言


网友一:

我本科三本,研究生在一所比较有名的211,我来说几点吧。

第一,就学生而言。我个人觉得确实211的氛围要好很多,我们班学霸比本科多得多,但是我本科的同学头脑灵活,可以说情商比较高,事实证明,毕业后混的也不错,之前本科,其实对名校也很向往,考研也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第二,就老师而言。确实,名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都是比较顶尖的,但不知道是不是保持学者的清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分享给我们的东西很少。相反,我本科的有个有美国留学背景的老师,不仅语言水平相当扎实,也喜欢跟我们分享学业有关的其他知识。可以说,这位老师的水平一点不比名校老师差。当然,这位老师也可能是三本院校的一股清流了。

网友二: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个人不喜欢读书,喜欢搞别的,我承认这是我的弱点,但天性如此。我高中读完就进了大专,在湘潭。说实话,我挺佩服高校学生的,更多的是羡慕,出来工作这么久,感觉高校学生能力普遍高于大专学生,虽然暂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自己的确要承认,高校学生的起点和终点的确比我们高,特例不算,毕竟世界奇迹太多,但是不管怎么都不要看轻自己也不要太好看自己,自信不是自大,谦虚也不是自卑。

网友三:

经常听到三本专科的人说,我带的一个985、211的毕业生怎么样怎么样,大意就是素质确实好,但是情商低,为什么要这么说,原因是自卑。自己没有在学业上取得成绩,担心被人看不起,就拼命向别人证明自己厉害,带过985、211,其实是内心脆弱的表现。

其实985、211的人可能只是来实习,或者同业务条线但是后进公司,甚至根本不是一个业务条线,但是只要能搭上,马上就说自己带过985、211的大学生。不自卑的人从来不会说起自己带985、211大学生,这只是一项日常工作,如果你在大公司,大家都会遇到新人来学习,这是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

这里打个岔,其实想证明自己厉害其实是人类一个通病,特别是通过把自己的弱说成强。比如,你从来没有住过五星酒店,第一次住应该是很陌生的,但是人就要装成经常来的样子。再比如,985、211的混入海龟圈,可能会拼命证明自己英语好见识广,其实你肯定要比海龟差点(特指拿全奖进名校的海龟)。

如何才能让人心甘情愿觉得你牛逼?实力+谦虚。

网友四:

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认为考不考大学无所谓啦,好大学跟差大学也无所谓,能挣到钱就行啦。其实真正等你到了社会你就会明白,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是十万八千里。工作了很多年后去高校当老师,先是在专科学校,然后到一般的本科,现在也是在重点院校。

很多人认为高校分三六九六等不公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是公平的,优秀的人应该去优秀的学校。好的学校,生源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好,平台高,学风好,毕业了圈子也不一样。差的学校,一群差的人混在一起,想变优秀也有点难度。当然不否认很多专科学校以及三本的学生挣钱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多,但是有时候不能仅仅是用钱来衡量的,现在很多的农民工和家政服务员比大学生和大学老师的工资高很多。

网友五:

我就是专科的,我很羡慕重本生,因为他们很厉害,不要说什么书呆子,学生的职责就是搞明白这几本书,连几本书都搞不定有什么资格嘲笑比你强的多的人?我身边有很多人嘲讽那些学习好的,说他们是书呆子什么的,不过我的朋友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因为我知道知识改变的不只是命运还有人的思想,因为伤病的原因我高考距离本科线差了两分,所以走了专科学校,但是我知道不能就这样就算了,现在准备专升本考试,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机会了,当然了,任何群体都有另类,就像重本生中一样有人渣败类,专科生中也不乏努力奋进的人。总之我现在是一名专科生,我对211、985的绝大部分学生的态度都是尊重,因为他们值得我尊重他们。

网友六:

我是211大学毕业的,上大学的时候没觉得211有什么,而且作为一个文科生却在理科类的211大学学习很是自卑,当初特别羡慕那些分数比我高的同学能考进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府,虽然学校不是211,但专业很牛啊,录取的分数也比我们高很多。毕业时,和我的高中同学一起应聘到省内的一个普通本科学校当老师,我的同学虽然高考时的分数比我高很多,但被不是211大学毕业拒之门外,而我顺利入职。他最后去了一个三本的院校当老师,有的时候虽然你不如别人优秀和努力,但敲门的砖确实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