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長期堅持用胰島素好還是堅持吃藥好?原因是什麼?

手機用戶57943311387


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類型,也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病。那麼正如提問者講到的那樣,二型糖尿病到底是用胰島素好呢還是使用藥物好呢?


一、藥物可以控制的可以吃藥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有部分胰島功能尚可的患者,是可以通過口服藥物的方式控制血糖的,此時該類患者可以選擇口服藥物控制血糖。

二、藥物不能控制的依然建議胰島素

對於部分胰島功能嚴重損害,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的患者,即便是再大劑量的藥物,也已經不能把血糖控制良好了,那麼此時的患者依然必須使用胰島素了。

三、胰島素和藥物的選擇根據情況來定

當然,還有的患者能夠接受胰島素的話,胰島素的使用是可以減輕胰島負擔,有效延緩胰島功能進一步惡化的,如果能接受胰島素,我個人還是偏向於建議使用胰島素,除非有禁忌症。

四、無論口服還是胰島素,看的是結果

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使用胰島素,又或者是口服藥物和胰島素都在使用,我們要看的不是如何治療,而是要看結果—血糖控制達標,擁有更多獲益。


所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一層不變的治療,也沒有恆久不變的疾病,具體怎麼選擇,我個人覺得根據情況謹遵醫囑,或者就是最好的選擇。


心健康


小糖作為糖尿病領域的科普工作者,就這個問題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型糖尿病患者,到底是長期使用胰島素好,還是吃降糖藥好?

這得看患者的病情,如果說胰島功能尚可,使用降糖藥就能把血糖控制達標,那麼長期吃降糖藥也未嘗不可。考慮到藥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可諮詢醫生,採取聯合用藥方案,降低每一種藥物的使用劑量,在達到相同的療效下,降低藥物副作用。

畢竟,使用胰島素更加麻煩,長期針扎也會帶來較大的痛苦,而且使用胰島素的經濟成本也更大。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出差、旅行等,胰島素的攜帶也很不方面。而且胰島素的保存比降糖藥苛刻,在很多時候都會給患者帶來不便。

但問題是,很多二型糖尿病患者會隨著病程增加,胰島功能漸漸損壞,這時候降糖藥已經不管用了,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而且隨著病程增加,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腎臟病變,而我們知道,藥物大多是要經過肝腎代謝的,一旦出現了腎功能異常,醫生是不會建議使用降糖藥的,而會建議使用胰島素。

平心而論,胰島素與降糖藥相比,其實胰島素的副作用更小,它主要是引起低血糖的風險比較大。合理的使用胰島素,是能夠保護患者的胰島功能的。在患病初期,使用胰島素強化治療,甚至能讓有的患者達到臨床治癒。所以說,使用胰島素好不好,得看患者自身的病情和經濟情況等。

希望本回答能夠幫到大家,祝大家週末愉快!


糖人健康網


根據自己近五年多工作中接觸成千上萬的糖尿病患者用藥情況瞭解,發表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長期用胰島素的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對肝腎無副作用,併發症相對能控制,但是有些患者反映偶爾會出現低血糖現象,要特別注意,另外長時間注射發現好多患者皮下脂肪硬結髮黑看著不舒服。外出時有時攜帶不方便。還有發現長期注射胰島素患者容易發胖,可適當配些二甲雙胍服用。不良反應:胰島素治療的最大不良反應為低血糖,容易出現飢餓 感、出汗、心跳加快、焦慮、震顫等症狀,也容易引起脂肪代謝不良,以及皮 下脂肪萎縮、脂肪結節等。還容易引起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視力模糊、屈光不 正、體重增加、肥胖、眼瞼浮腫、胰島素過敏等。


服用西藥患者,因人而因,總體來說服用西藥優勢:初期效果明顯,血糖穩定,而且價位相對便宜,服用方便。但是有些患者服用磺脲類降糖藥常用藥物: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容易引起低血糖反應,以及肝腎損傷。長期服用還可引起腹部不適、噁心、食慾減退、腹瀉。


當然大多數人服用二甲雙胍降低血糖,同時體重會伴隨降低。 有時胃腸道反應,如口苦現象。

對於餐後血糖高的有些人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類降糖藥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通過抑制α-糖苷酶,延緩糖的吸收,實現降低餐後血糖有效果。但是有些人服用消化道有迴響,如腹脹、腹痛、排氣增多,部分病 人會出現腹瀉。服用 胰島素增敏劑 常用藥物:羅格列酮、吡咯列酮 ,可以通過增強胰島素作用,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與利用度,改善 胰島素抵抗,改善糖代謝,穩定血糖。 但是會出現水鈉瀦留、體重增加,及上呼吸道感染、頭痛、水腫、 心力衰竭等。


服用格列奈類降糖藥 常用藥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可以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而發揮降糖作用,改 善胰島素相對不足的狀態,降低餐後血糖。 不良反應:易致低血糖。


總之,不管注射胰島素還是服用西藥各有優勢,要在醫院通過檢查根據自己病情,及體質來決定,對於治療糖尿病,服藥控制血糖是一方面,關鍵是要綜合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產生是根本,要注意飲食,運動,情致,中醫養生等各方面調理。




樂談健康88


看了別人的回答,先說個結論:中醫在很多領域有明顯的療效,但糖尿病領域不行。我們醫學專業的人,提倡弘揚中醫,但絕不是盲目提倡。所有中醫,中藥在降糖領域都無效,切記。

堅持吃藥還是堅持胰島素,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如果您的血糖,可以靠口服降糖藥控制平穩的話,我們是提倡能吃藥就不打針的。只有口服藥控制不佳,才用胰島素。

無論是吃藥,還是注射胰島素,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到底用哪種辦法,還是聽醫生的。

最後一個建議,我見過太多糖尿病人,自己控制飲食能力很差,總是忍不住吃這個喝那個,這樣的情況,無論吃藥打針,效果都不會太好。


王小王的幸福生活


Ⅱ型糖尿病是長期堅持用胰島素好還是吃藥好?原因是為什麼?我給您的答案是吃藥和用胰島素都解決不了你的糖尿病問題,只能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但是是藥三分毒,我們暫時撇開藥物的毒副作用不說,藥物用久了我們身體也會產生耐藥性,我們很多的糖尿病朋友都經歷過:剛開始病情較輕的時候只用一種藥物,隨著病情的加重和耐藥性的產生我們就必須加分量加藥,當增加到幾種藥物都不能控制好血糖的時候就加胰島素,剛開始的時候是小劑量,隨著病情的加重也必須加大胰島素的量,等到增加到再大的劑量也無法控制我們血糖的時候,那就誰也沒有辦法了。


我們健康的時候胰島素是由我們的胰腺分泌,如果胰島處於慢性衰竭分泌不了足夠的胰島素而導致糖尿病,醫生就會用藥物輔助降糖,當藥物控制不了的時候就會加胰島素。胰島素是什麼?是一種激素,是我們身體癌細胞最喜歡的營養,使用的越多,就越增加患癌的風險,並且用久了會產生依賴性耐藥性。

說到這裡我相信朋友們都知道了,不管是藥物還是胰島素都會產生耐藥性,也都是有毒的東西,所以都不建議長期使用。

糖尿病是什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為了讓還沒有得糖尿病的朋友引起重視,為了已經有糖尿病的朋友不走彎路,少受傷害,下面我就浪費朋友們時間來和朋友們談談Ⅱ型糖尿病的病理過程:我們平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攝入了過多的高能量和高糖食物導致我們餐後血糖的異常升高,我們的胰腺就需要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消耗不了的過多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方式儲存在我們體內導致肥胖,所以胰島素也稱為脂肪合成素。如果我們長時間大吃大喝我們的胰腺也需要長時間的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就像我們做事情一樣做久了就會累,我們的胰腺功能也是一樣的,長時間分泌過量的胰島素時間久了它也會累,慢慢的想休息了,分泌不了足夠的胰島素了,就沒有那麼多的胰島素來降低我們的血糖了,慢慢的我們的血糖就會升高,最初體現在糖耐量異常,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糖尿病。如果我們大吃大喝之後又飽一餐餓一餐的,就會形成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和糖耐量異常都屬於糖尿病前期患者。所以我們平時的任性嘴巴是過足了癮,而我們身體的健康卻受到了傷害。所以出慢性病是吃出來的一點也不為過。

Ⅱ型糖尿病是肥胖的併發症之一,所以我們只要好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體脂率,肥胖的併發症包括Ⅱ型糖尿病在還能夠逆轉的階段,能夠最大限度的逆轉甚至恢復健康。如果到了不能逆轉了,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我們各大臟器的負擔。

《柳葉刀》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醫學期刊,我們國家最權威的醫生的論文都很難在其上面發表,上面所刊發文章的權威性世界有目共睹:


這裡面說的減重十公斤,逆轉糖尿病是說的減肥,減脂肪,而不是減體重。我們幾天不吃東西也能減掉部分蛋白質成分,但這是傷害身體的,是在減命;我們控制喝水或者是汗蒸拉肚子等能夠減掉我們身體的部分水分,但是會讓肥胖併發症更嚴重,血液更黏稠血糖更高,身體代謝更差,因為有水才有生命,我們的身體不能缺水。

說到這裡,我相信朋友們都知道了肥胖對我們身體的危害,可以說它是萬病之源,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不只是好不好看的問題,主要是健康不健康的問題,併發症更是威脅著我們生命的問題。所以對我們肥胖患者,為了健康,減肥那是必須的。


肥是什麼,是肥肉,是脂肪,是我們身體多餘能量的倉庫,所以我們減肥就是減脂肪。談到減脂,最權威的是我們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中國醫學院的科教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裡面記載著脂肪分解的唯一公式:

脂肪必須在有氧的環境中,在脂肪分解酶和輔酶的催化作用下,在檸檬酸循環的過程當中逐漸被分解並釋放出水(H2O)、二氧化碳(CO2)和脂肪分解所釋放的能量(ATP)

這是脂肪分解的唯一公式,沒有網絡上面其他人所說的脂肪這種方法能去掉,那種方法也能去掉等等各種騙人的把戲。

脂肪的分解必須三大原理:

一,能量負平衡。因為我們每天的消耗有限,只有正能量負平衡的情況下,才能夠消耗掉脂肪分解所釋放的能量。

二,低升糖。我們每天餐後血糖的升高,血糖與血液中的胰島素結合就會合成新的脂肪,所以胰島素又稱為脂肪合成素。低升糖能夠減少脂肪的合成,減少胰島素的分泌,減輕胰腺的負擔,對慢性胰腺衰竭的糖尿病病人恢復胰島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就是胰腺功能衰退,分泌不了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嚴重者必須注射胰島素)

三,富營養。提供我們每天所必需的營養成分,也需要有全面的營養成分我們身體才能夠更多的合成脂肪分解酶和輔酶。


健康是我們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重視,沒人會幫我們重視。我們的家人給我們買了保險,並不是為了我們死後家裡能夠得到多少錢,而是希望我們無災無病,在患病的時候資金有保障。但是現在很多的肥胖超重者保險公司都拒絕投保,因為保險公司知道肥胖會帶給我們什麼,保險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明知虧本的生意保險公司也不會做。
由於我國肥胖市場的巨大催生了成千上萬的騙局,可以說騙子比胖子還多,多少的朋友年年減肥年年肥,甚至有些的朋友因此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想健康的瘦下來,一定要找國家認證的、持證上崗的,並且證件在國家官網上面能夠查到的專業的“體脂管理師”,你才不至於上當受騙,勞命傷財。


健康中國體脂管理師


2型糖尿病若不是很高,且c肽水平很高,機體處在嚴重胰島素抵抗階段最好口服二甲雙胍,再使勁減肥,再吃點含鉻元素鋅元素的製劑,或許能停藥;若餐後血糖高配合拜糖平口服。

2型糖尿病若血糖很高,c肽偏低,最好注射胰島素,再配合二甲雙胍是最好的方法。胰島素能把血糖控制好,對微血管有保護作用,但容易引起以心血管為代表的大血管病變,二甲雙胍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同時使用對防併發症有好處。


糖助手


二型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見疾病,是否用胰島素要根據檢查,如胰島B細胞已失去分泌胰島素功能或分胰島素嚴重不足,可長期外用胰島素來幫助體內降低血糖值,如能分泌胰島素只是不足,可用飲食調節和服中藥來修復胰島B細胞,促使B細胞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同時要查明患糖尿病的類型來辨證論治,標本兼治,扶正固本,堅持治療達到治癒的目的。


11593357


二型糖尿病看情況其實不用吃藥不用胰島素。最重要的是患者自我教育。

我爸爸糖尿病13年了,自己控制飲食。一日三餐主要吃菜,每頓小碗湯啊,麵條,一個燒餅或煎餅之類這種量。餓了零食就是水果主要是黃瓜,冬天就是蘿蔔。然後就是運動。這麼多年了血糖都在正常範圍。

所以,管住嘴,多運動。精神氣色也很好。


乘風破浪MM


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絕對性的答案,必須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用藥。因人而異嘛。



先說說口服藥和胰島素的區別吧。

有2型糖尿病,就有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為胰島素絕對缺乏,靠口服降糖藥是無法實現血糖平穩下降的,只能依靠胰島素,往往是終身性的,多是年輕人。

2型糖尿病,和1型不同,是部分胰島功能尚存的,多少的問題,胰島素部分缺乏,這個時候就有很多才操作空間了,胰島功能存在多可以通過飲食限制先控制下血糖水平,根據胰島功能的確實程度,口服藥、胰島素都是選擇。單獨一種方法血糖控制不好,或是出現併發症了,可以口服藥加胰島素聯合治療,或者索性胰島素治療。


口服藥依賴於尚存的胰島功能,比如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胰島功能缺失越多,這個還會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加重的,口服藥的效果就越差,最後用胰島素才能控制穩定。口服藥嘛,服用方便,依從性好,很少有什麼不良反應、副作用。

胰島素是人機體內一種可以降低血糖的生理激素,而且是唯一性的。操作稍麻煩,依從性會差一點,對不熟練的患者來說,容易造成低血糖。別瞧不起低血糖,沒及時發現,也可以致命的。

總之,如何選用是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再選擇的。胰島功能存在多,飲食限制加口服藥,存在少,胰島素或是口服藥加胰島素。

最後,祝健康。


日日野


論糖尿病的三大註解—楊澤華作品

有關糖尿病的問題,目前主要有三種解釋:即胰島素的問題、肝功能的問題、基因的問題。那麼,到底哪一種解釋才是真正正確的呢?我們下面就來分別討論這些話題。

第一,認為糖尿病的問題是胰島素的問題,這是主流醫學目前對糖尿病的註解。這種註解把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兩種,即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指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其病因是患者的胰腺受損,所以這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就必須長期注射胰島素,才能相對穩定血糖指數,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所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是主流醫學所定義2型糖尿病,這種類型的糖尿病,按照主流醫學的解釋就是細胞的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換句話說就是細胞的受體拒絕接納胰島素帶來的糖,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這是主流醫學對二型糖尿病的註解和認識。這也是他們之所以給患者服用降糖藥的原因,因為,他們以為二型糖尿病是由於患者的細胞的受體出了問題。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

第二,認為二型糖尿病是患者的肝臟功能受損造成的。這種解釋是極少數醫學專家提出的。這種解釋認為,人體的肝臟是蛋白質、脂肪、糖類三大能量代謝的中心,糖尿病的發生是由於肝臟功能受損後,糖代謝紊亂造成。這種解釋似乎是有道理的。原因是肝臟是人體內血糖調控的執行器官。譬如說胰島素,胰島素素在人體內主要有三個作用:一,它作為細胞能量來源的敲門磚,可以協助葡萄糖分子進入細胞,讓細胞燃燒熱量,從而降低血糖濃度;二,胰島素作為信使,作用於執行器肝臟,促使肝臟將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回收到肝臟,然後儲存、打包,變成肝糖原,從而起到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三,胰島素作用於執行器官肝臟,促使肝臟將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迅速轉化脂肪儲存,從而起到降低血糖濃度的作用。

從上面這些分析可以看出,胰島素只是信使,而血糖調控的執行器官卻是肝臟,如果肝臟受損,不能正常地行駛其調控血糖的功能,那麼血糖就會迅速升高。這也就是為什麼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往往是正常的,有時候還有些過量,但是血糖卻高居不下的根源。原因是,患者的肝臟功能受損後,缺乏調控血糖的能力。

另一方面,至於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之所以受損,或許也是由於肝臟功能受損造成的。原因是當人的肝臟功能受損後,就無法制造出足夠的酵素,於是造成酵素缺乏,而酵素一旦缺乏,就沒有辦法將血液中過高的胰島素破壞掉,從而導致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被迅速載離血液,於是造成低血糖和飢餓,而飢餓卻會促使你又去吃東西,尤其是想吃高糖類食物,結果吃完血糖又迅速升高,血糖升高後胰島就會迅速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濃度……長次以往,最後導致胰臟功能的衰竭,因而更加製造不出胰島素。

那麼肝臟功能為什麼會受損呢?原因有幾個方面,譬如吃藥、熬藥、喝酒、鬱悶、吃垃圾食品等,都會造成肝臟功能的受損。當然長期的食用精製的糖類,比如澱粉類食物,也會導致肝臟的損傷。原因是精製的澱粉類食物含糖太高,進入人體內,不但會導致蛋白質失去活性,造成血管硬化,同時也會造成血液粘稠升高,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而血液血環一旦發生障礙,就會導致流入肝臟的血液減少,而流入肝臟的血液一旦減少,那麼肝細胞的死亡就會加快,從而導致肝臟的損傷。

第三,個別學者,也包括我自己,同時也認為,糖尿病的發生還是人體為了規避低血糖風險,而啟動糖尿病基因自救。原因是,人體的血糖水平並非僅僅是靠胰島素來調控的,胰島素只是其中的一種,同時還有胰高血糖素,它們都是由人體的胰島來分泌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維持人體的諸多生理功能,而不是維持一個被醫學認定的“正常血糖值”。這是血糖調控的真正意義。

血糖是人體基礎代謝所必需的物質,人體的思維活動、正常的心跳以及四肢的活動都必須有充足的血糖。如果血糖過低,那麼,就會導致暈倒、休克、丙酮酸中毒、腦細胞死亡、肝臟功能衰竭、腎臟功能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等重大風險。這是智慧的身體絕對不能允許的,身體絕對不會因為害怕血糖升高而被醫學定義為“糖尿病”,然後不去規避低血糖的危險。這是智慧的身體絕對不會幹的事情。身體一定會依據其當下的生理需求,而去調節其血糖水平,而不會去在意,是不是會被醫生定義為糖尿病。這是身體的本能。

譬如說,你經常不吃早餐,或者經常使自己餓過頭,或者經常使自己進入壓力、緊張及應激狀態,那麼身體一定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低血糖的危險。而低血糖是致命的,身體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血糖濃度,以渡過低血糖的危機。這是身體的本能。身體會首先啟動一個“糖尿病基因”,以促使自身能夠迅速提升血糖濃度,以規避低血糖的危險。這是身體的智慧,也是進化的智慧,這種智慧源於50萬年前。

50萬年前,由於那個世紀天寒地凍、食物匱乏,很多物種因寒冷和飢餓而死亡。所以,在那個時代,人類就已經在自己的身體內設置了肥胖基因和糖尿病基因,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寒冷與飢餓所帶來的危險。

糖尿病基因的設置,有助於身體在遭遇低血糖的危險時,能夠迅速地提升血糖濃度,以規避低血糖的危險。譬如說不吃早餐所造成的低血糖,餓過頭所造成的低血糖,以及持續的緊張、壓力和應激反應所造成的低血糖,都會使身體面臨巨大的危險。而身體為了規避這種危險,就會本能地啟動那個原始的糖尿病基因,來讓自己的血糖升高。其原理機制在於,糖尿病基因的啟動,可以首先促使身體分泌出胰高血糖素,以促進肝糖儲備的分解,並進入血液支援;同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還會促使身體將肌肉組織的蛋白質分解,並經過脫氨作用轉化為糖,然後進入血液支援;同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還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並阻止細胞的受體對糖的利用,其目的就是不可以有低血糖。因為低血糖是致命的。

尤其是壓力、緊張和應激反應,它會使身體內的血糖迅速被消耗掉。如果這種壓力、緊張和應激反應一直持續,那麼身體內的血糖就會迅速下降到致命的危險。而身體為了規避這種致命的危險,就會本能地啟動糖尿病基因,以迅速地提升血糖濃度。其作用機制就是,首先分泌出胰高血糖素――釋放肝糖,同時促進肌肉組織的蛋白質分解,並轉化為糖;同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還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並阻止細胞的受體接納胰島素帶來的糖,以確保餘下來的血糖,可以首先維持大腦和四肢的活動。

所以,血糖的升高實際上是身體的智慧調控,而不是身體的失控。換言之,就是你的身體產生了的高血糖的需求。換言之,就是說,你的高血糖並非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所致。因此,醫學上簡單地把血糖升高定義為糖尿病,並認定血糖升高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的理論,其實是錯誤的理論。

那麼,服用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會有什麼後果呢?顯然是會造成各種併發症。譬如說造成肝硬化、心臟病、腎功能衰竭等。原因是,降糖藥和胰島素破壞了身體的工作,破壞了身體的自救機制,迫使身體不斷地進入低血糖的危機,從而迫使身體不斷地動用肝糖儲備、不斷破壞用肌肉組織的蛋白質,不斷地破壞脂肪的儲備。最後,導致肝臟工作過渡,造成肝臟損傷,甚至造成肝硬化;同時,身體在將肌肉組織的蛋白質轉化為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尿酸,並造成腎臟的損傷,甚至造成腎功能衰竭或者如尿毒症;同時,身體在將儲存的脂肪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丙酮酸,導致身體酸中毒。另外,這些生化反應,還會消耗掉身體內的氧氣,導致身體缺氧,而糖在缺氧的狀態下燃燒,卻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而乳酸的形成卻會危害心臟和大腦,並加劇患癌腫瘤的風險。原因是,癌腫瘤可以大量吸收機體內的乳酸,以保證機體不會因乳酸太多而毀滅心臟。大量的乳酸是致命的!

以上這些就是糖尿病的病發症,它不是由高血糖引起,而是由低血糖引起,低血糖其實是萬病之源。而高血糖呢,其實並沒有危險,它對身體的傷害就是,長期的高血糖會導致蛋白質失去活性,引起血管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升高,但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的醞釀。可是低血糖卻是致命的,它的危險瞬間就可以顯現。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真正要警惕的其實是低血糖,而不是高血糖。而藥物降糖或者注射胰島素,卻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