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长期坚持用胰岛素好还是坚持吃药好?原因是什么?

手机用户57943311387


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那么正如提问者讲到的那样,二型糖尿病到底是用胰岛素好呢还是使用药物好呢?


一、药物可以控制的可以吃药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有部分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控制血糖的,此时该类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控制血糖。

二、药物不能控制的依然建议胰岛素

对于部分胰岛功能严重损害,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的患者,即便是再大剂量的药物,也已经不能把血糖控制良好了,那么此时的患者依然必须使用胰岛素了。

三、胰岛素和药物的选择根据情况来定

当然,还有的患者能够接受胰岛素的话,胰岛素的使用是可以减轻胰岛负担,有效延缓胰岛功能进一步恶化的,如果能接受胰岛素,我个人还是偏向于建议使用胰岛素,除非有禁忌症。

四、无论口服还是胰岛素,看的是结果

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使用胰岛素,又或者是口服药物和胰岛素都在使用,我们要看的不是如何治疗,而是要看结果—血糖控制达标,拥有更多获益。


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一层不变的治疗,也没有恒久不变的疾病,具体怎么选择,我个人觉得根据情况谨遵医嘱,或者就是最好的选择。


心健康


小糖作为糖尿病领域的科普工作者,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型糖尿病患者,到底是长期使用胰岛素好,还是吃降糖药好?

这得看患者的病情,如果说胰岛功能尚可,使用降糖药就能把血糖控制达标,那么长期吃降糖药也未尝不可。考虑到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可咨询医生,采取联合用药方案,降低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在达到相同的疗效下,降低药物副作用。

毕竟,使用胰岛素更加麻烦,长期针扎也会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使用胰岛素的经济成本也更大。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差、旅行等,胰岛素的携带也很不方面。而且胰岛素的保存比降糖药苛刻,在很多时候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

但问题是,很多二型糖尿病患者会随着病程增加,胰岛功能渐渐损坏,这时候降糖药已经不管用了,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而且随着病程增加,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肾脏病变,而我们知道,药物大多是要经过肝肾代谢的,一旦出现了肾功能异常,医生是不会建议使用降糖药的,而会建议使用胰岛素。

平心而论,胰岛素与降糖药相比,其实胰岛素的副作用更小,它主要是引起低血糖的风险比较大。合理的使用胰岛素,是能够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的。在患病初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甚至能让有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所以说,使用胰岛素好不好,得看患者自身的病情和经济情况等。

希望本回答能够帮到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


糖人健康网


根据自己近五年多工作中接触成千上万的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了解,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长期用胰岛素的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对肝肾无副作用,并发症相对能控制,但是有些患者反映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现象,要特别注意,另外长时间注射发现好多患者皮下脂肪硬结发黑看着不舒服。外出时有时携带不方便。还有发现长期注射胰岛素患者容易发胖,可适当配些二甲双胍服用。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容易出现饥饿 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等症状,也容易引起脂肪代谢不良,以及皮 下脂肪萎缩、脂肪结节等。还容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视力模糊、屈光不 正、体重增加、肥胖、眼睑浮肿、胰岛素过敏等。


服用西药患者,因人而因,总体来说服用西药优势:初期效果明显,血糖稳定,而且价位相对便宜,服用方便。但是有些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常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以及肝肾损伤。长期服用还可引起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腹泻。


当然大多数人服用二甲双胍降低血糖,同时体重会伴随降低。 有时胃肠道反应,如口苦现象。

对于餐后血糖高的有些人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通过抑制α-糖苷酶,延缓糖的吸收,实现降低餐后血糖有效果。但是有些人服用消化道有回响,如腹胀、腹痛、排气增多,部分病 人会出现腹泻。服用 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药物:罗格列酮、吡咯列酮 ,可以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与利用度,改善 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稳定血糖。 但是会出现水钠潴留、体重增加,及上呼吸道感染、头痛、水肿、 心力衰竭等。


服用格列奈类降糖药 常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可以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改 善胰岛素相对不足的状态,降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易致低血糖。


总之,不管注射胰岛素还是服用西药各有优势,要在医院通过检查根据自己病情,及体质来决定,对于治疗糖尿病,服药控制血糖是一方面,关键是要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是根本,要注意饮食,运动,情致,中医养生等各方面调理。




乐谈健康88


看了别人的回答,先说个结论:中医在很多领域有明显的疗效,但糖尿病领域不行。我们医学专业的人,提倡弘扬中医,但绝不是盲目提倡。所有中医,中药在降糖领域都无效,切记。

坚持吃药还是坚持胰岛素,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如果您的血糖,可以靠口服降糖药控制平稳的话,我们是提倡能吃药就不打针的。只有口服药控制不佳,才用胰岛素。

无论是吃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到底用哪种办法,还是听医生的。

最后一个建议,我见过太多糖尿病人,自己控制饮食能力很差,总是忍不住吃这个喝那个,这样的情况,无论吃药打针,效果都不会太好。


王小王的幸福生活


Ⅱ型糖尿病是长期坚持用胰岛素好还是吃药好?原因是为什么?我给您的答案是吃药和用胰岛素都解决不了你的糖尿病问题,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我们暂时撇开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说,药物用久了我们身体也会产生耐药性,我们很多的糖尿病朋友都经历过:刚开始病情较轻的时候只用一种药物,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耐药性的产生我们就必须加分量加药,当增加到几种药物都不能控制好血糖的时候就加胰岛素,刚开始的时候是小剂量,随着病情的加重也必须加大胰岛素的量,等到增加到再大的剂量也无法控制我们血糖的时候,那就谁也没有办法了。


我们健康的时候胰岛素是由我们的胰腺分泌,如果胰岛处于慢性衰竭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而导致糖尿病,医生就会用药物辅助降糖,当药物控制不了的时候就会加胰岛素。胰岛素是什么?是一种激素,是我们身体癌细胞最喜欢的营养,使用的越多,就越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且用久了会产生依赖性耐药性。

说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了,不管是药物还是胰岛素都会产生耐药性,也都是有毒的东西,所以都不建议长期使用。

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为了让还没有得糖尿病的朋友引起重视,为了已经有糖尿病的朋友不走弯路,少受伤害,下面我就浪费朋友们时间来和朋友们谈谈Ⅱ型糖尿病的病理过程:我们平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摄入了过多的高能量和高糖食物导致我们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我们的胰腺就需要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消耗不了的过多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方式储存在我们体内导致肥胖,所以胰岛素也称为脂肪合成素。如果我们长时间大吃大喝我们的胰腺也需要长时间的分泌过量的胰岛素,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做久了就会累,我们的胰腺功能也是一样的,长时间分泌过量的胰岛素时间久了它也会累,慢慢的想休息了,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了,就没有那么多的胰岛素来降低我们的血糖了,慢慢的我们的血糖就会升高,最初体现在糖耐量异常,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糖尿病。如果我们大吃大喝之后又饱一餐饿一餐的,就会形成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异常都属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所以我们平时的任性嘴巴是过足了瘾,而我们身体的健康却受到了伤害。所以出慢性病是吃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Ⅱ型糖尿病是肥胖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我们只要好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体脂率,肥胖的并发症包括Ⅱ型糖尿病在还能够逆转的阶段,能够最大限度的逆转甚至恢复健康。如果到了不能逆转了,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我们各大脏器的负担。

《柳叶刀》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我们国家最权威的医生的论文都很难在其上面发表,上面所刊发文章的权威性世界有目共睹:


这里面说的减重十公斤,逆转糖尿病是说的减肥,减脂肪,而不是减体重。我们几天不吃东西也能减掉部分蛋白质成分,但这是伤害身体的,是在减命;我们控制喝水或者是汗蒸拉肚子等能够减掉我们身体的部分水分,但是会让肥胖并发症更严重,血液更黏稠血糖更高,身体代谢更差,因为有水才有生命,我们的身体不能缺水。

说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了肥胖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可以说它是万病之源,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不只是好不好看的问题,主要是健康不健康的问题,并发症更是威胁着我们生命的问题。所以对我们肥胖患者,为了健康,减肥那是必须的。


肥是什么,是肥肉,是脂肪,是我们身体多余能量的仓库,所以我们减肥就是减脂肪。谈到减脂,最权威的是我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院的科教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里面记载着脂肪分解的唯一公式:

脂肪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在脂肪分解酶和辅酶的催化作用下,在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当中逐渐被分解并释放出水(H2O)、二氧化碳(CO2)和脂肪分解所释放的能量(ATP)

这是脂肪分解的唯一公式,没有网络上面其他人所说的脂肪这种方法能去掉,那种方法也能去掉等等各种骗人的把戏。

脂肪的分解必须三大原理:

一,能量负平衡。因为我们每天的消耗有限,只有正能量负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够消耗掉脂肪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二,低升糖。我们每天餐后血糖的升高,血糖与血液中的胰岛素结合就会合成新的脂肪,所以胰岛素又称为脂肪合成素。低升糖能够减少脂肪的合成,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对慢性胰腺衰竭的糖尿病病人恢复胰岛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就是胰腺功能衰退,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严重者必须注射胰岛素)

三,富营养。提供我们每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也需要有全面的营养成分我们身体才能够更多的合成脂肪分解酶和辅酶。


健康是我们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重视,没人会帮我们重视。我们的家人给我们买了保险,并不是为了我们死后家里能够得到多少钱,而是希望我们无灾无病,在患病的时候资金有保障。但是现在很多的肥胖超重者保险公司都拒绝投保,因为保险公司知道肥胖会带给我们什么,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明知亏本的生意保险公司也不会做。
由于我国肥胖市场的巨大催生了成千上万的骗局,可以说骗子比胖子还多,多少的朋友年年减肥年年肥,甚至有些的朋友因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想健康的瘦下来,一定要找国家认证的、持证上岗的,并且证件在国家官网上面能够查到的专业的“体脂管理师”,你才不至于上当受骗,劳命伤财。


健康中国体脂管理师


2型糖尿病若不是很高,且c肽水平很高,机体处在严重胰岛素抵抗阶段最好口服二甲双胍,再使劲减肥,再吃点含铬元素锌元素的制剂,或许能停药;若餐后血糖高配合拜糖平口服。

2型糖尿病若血糖很高,c肽偏低,最好注射胰岛素,再配合二甲双胍是最好的方法。胰岛素能把血糖控制好,对微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容易引起以心血管为代表的大血管病变,二甲双胍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同时使用对防并发症有好处。


糖助手


二型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见疾病,是否用胰岛素要根据检查,如胰岛B细胞已失去分泌胰岛素功能或分胰岛素严重不足,可长期外用胰岛素来帮助体内降低血糖值,如能分泌胰岛素只是不足,可用饮食调节和服中药来修复胰岛B细胞,促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同时要查明患糖尿病的类型来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扶正固本,坚持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


11593357


二型糖尿病看情况其实不用吃药不用胰岛素。最重要的是患者自我教育。

我爸爸糖尿病13年了,自己控制饮食。一日三餐主要吃菜,每顿小碗汤啊,面条,一个烧饼或煎饼之类这种量。饿了零食就是水果主要是黄瓜,冬天就是萝卜。然后就是运动。这么多年了血糖都在正常范围。

所以,管住嘴,多运动。精神气色也很好。


乘风破浪MM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性的答案,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用药。因人而异嘛。



先说说口服药和胰岛素的区别吧。

有2型糖尿病,就有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为胰岛素绝对缺乏,靠口服降糖药是无法实现血糖平稳下降的,只能依靠胰岛素,往往是终身性的,多是年轻人。

2型糖尿病,和1型不同,是部分胰岛功能尚存的,多少的问题,胰岛素部分缺乏,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才操作空间了,胰岛功能存在多可以通过饮食限制先控制下血糖水平,根据胰岛功能的确实程度,口服药、胰岛素都是选择。单独一种方法血糖控制不好,或是出现并发症了,可以口服药加胰岛素联合治疗,或者索性胰岛素治疗。


口服药依赖于尚存的胰岛功能,比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胰岛功能缺失越多,这个还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的,口服药的效果就越差,最后用胰岛素才能控制稳定。口服药嘛,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副作用。

胰岛素是人机体内一种可以降低血糖的生理激素,而且是唯一性的。操作稍麻烦,依从性会差一点,对不熟练的患者来说,容易造成低血糖。别瞧不起低血糖,没及时发现,也可以致命的。

总之,如何选用是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再选择的。胰岛功能存在多,饮食限制加口服药,存在少,胰岛素或是口服药加胰岛素。

最后,祝健康。


日日野


论糖尿病的三大注解—杨泽华作品

有关糖尿病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即胰岛素的问题、肝功能的问题、基因的问题。那么,到底哪一种解释才是真正正确的呢?我们下面就来分别讨论这些话题。

第一,认为糖尿病的问题是胰岛素的问题,这是主流医学目前对糖尿病的注解。这种注解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种,即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其病因是患者的胰腺受损,所以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就必须长期注射胰岛素,才能相对稳定血糖指数,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是主流医学所定义2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按照主流医学的解释就是细胞的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换句话说就是细胞的受体拒绝接纳胰岛素带来的糖,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这是主流医学对二型糖尿病的注解和认识。这也是他们之所以给患者服用降糖药的原因,因为,他们以为二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的细胞的受体出了问题。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认为二型糖尿病是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造成的。这种解释是极少数医学专家提出的。这种解释认为,人体的肝脏是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能量代谢的中心,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后,糖代谢紊乱造成。这种解释似乎是有道理的。原因是肝脏是人体内血糖调控的执行器官。譬如说胰岛素,胰岛素素在人体内主要有三个作用:一,它作为细胞能量来源的敲门砖,可以协助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让细胞燃烧热量,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二,胰岛素作为信使,作用于执行器肝脏,促使肝脏将血液中过剩的葡萄糖回收到肝脏,然后储存、打包,变成肝糖原,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三,胰岛素作用于执行器官肝脏,促使肝脏将血液中过剩的葡萄糖迅速转化脂肪储存,从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胰岛素只是信使,而血糖调控的执行器官却是肝脏,如果肝脏受损,不能正常地行驶其调控血糖的功能,那么血糖就会迅速升高。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是正常的,有时候还有些过量,但是血糖却高居不下的根源。原因是,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后,缺乏调控血糖的能力。

另一方面,至于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之所以受损,或许也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造成的。原因是当人的肝脏功能受损后,就无法制造出足够的酵素,于是造成酵素缺乏,而酵素一旦缺乏,就没有办法将血液中过高的胰岛素破坏掉,从而导致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被迅速载离血液,于是造成低血糖和饥饿,而饥饿却会促使你又去吃东西,尤其是想吃高糖类食物,结果吃完血糖又迅速升高,血糖升高后胰岛就会迅速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长次以往,最后导致胰脏功能的衰竭,因而更加制造不出胰岛素。

那么肝脏功能为什么会受损呢?原因有几个方面,譬如吃药、熬药、喝酒、郁闷、吃垃圾食品等,都会造成肝脏功能的受损。当然长期的食用精制的糖类,比如淀粉类食物,也会导致肝脏的损伤。原因是精制的淀粉类食物含糖太高,进入人体内,不但会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造成血管硬化,同时也会造成血液粘稠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血液血环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流入肝脏的血液减少,而流入肝脏的血液一旦减少,那么肝细胞的死亡就会加快,从而导致肝脏的损伤。

第三,个别学者,也包括我自己,同时也认为,糖尿病的发生还是人体为了规避低血糖风险,而启动糖尿病基因自救。原因是,人体的血糖水平并非仅仅是靠胰岛素来调控的,胰岛素只是其中的一种,同时还有胰高血糖素,它们都是由人体的胰岛来分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而不是维持一个被医学认定的“正常血糖值”。这是血糖调控的真正意义。

血糖是人体基础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人体的思维活动、正常的心跳以及四肢的活动都必须有充足的血糖。如果血糖过低,那么,就会导致晕倒、休克、丙酮酸中毒、脑细胞死亡、肝脏功能衰竭、肾脏功能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等重大风险。这是智慧的身体绝对不能允许的,身体绝对不会因为害怕血糖升高而被医学定义为“糖尿病”,然后不去规避低血糖的危险。这是智慧的身体绝对不会干的事情。身体一定会依据其当下的生理需求,而去调节其血糖水平,而不会去在意,是不是会被医生定义为糖尿病。这是身体的本能。

譬如说,你经常不吃早餐,或者经常使自己饿过头,或者经常使自己进入压力、紧张及应激状态,那么身体一定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低血糖的危险。而低血糖是致命的,身体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血糖浓度,以渡过低血糖的危机。这是身体的本能。身体会首先启动一个“糖尿病基因”,以促使自身能够迅速提升血糖浓度,以规避低血糖的危险。这是身体的智慧,也是进化的智慧,这种智慧源于50万年前。

50万年前,由于那个世纪天寒地冻、食物匮乏,很多物种因寒冷和饥饿而死亡。所以,在那个时代,人类就已经在自己的身体内设置了肥胖基因和糖尿病基因,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寒冷与饥饿所带来的危险。

糖尿病基因的设置,有助于身体在遭遇低血糖的危险时,能够迅速地提升血糖浓度,以规避低血糖的危险。譬如说不吃早餐所造成的低血糖,饿过头所造成的低血糖,以及持续的紧张、压力和应激反应所造成的低血糖,都会使身体面临巨大的危险。而身体为了规避这种危险,就会本能地启动那个原始的糖尿病基因,来让自己的血糖升高。其原理机制在于,糖尿病基因的启动,可以首先促使身体分泌出胰高血糖素,以促进肝糖储备的分解,并进入血液支援;同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会促使身体将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并经过脱氨作用转化为糖,然后进入血液支援;同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阻止细胞的受体对糖的利用,其目的就是不可以有低血糖。因为低血糖是致命的。

尤其是压力、紧张和应激反应,它会使身体内的血糖迅速被消耗掉。如果这种压力、紧张和应激反应一直持续,那么身体内的血糖就会迅速下降到致命的危险。而身体为了规避这种致命的危险,就会本能地启动糖尿病基因,以迅速地提升血糖浓度。其作用机制就是,首先分泌出胰高血糖素――释放肝糖,同时促进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并转化为糖;同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阻止细胞的受体接纳胰岛素带来的糖,以确保余下来的血糖,可以首先维持大脑和四肢的活动。

所以,血糖的升高实际上是身体的智慧调控,而不是身体的失控。换言之,就是你的身体产生了的高血糖的需求。换言之,就是说,你的高血糖并非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因此,医学上简单地把血糖升高定义为糖尿病,并认定血糖升高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的理论,其实是错误的理论。

那么,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会有什么后果呢?显然是会造成各种并发症。譬如说造成肝硬化、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是,降糖药和胰岛素破坏了身体的工作,破坏了身体的自救机制,迫使身体不断地进入低血糖的危机,从而迫使身体不断地动用肝糖储备、不断破坏用肌肉组织的蛋白质,不断地破坏脂肪的储备。最后,导致肝脏工作过渡,造成肝脏损伤,甚至造成肝硬化;同时,身体在将肌肉组织的蛋白质转化为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并造成肾脏的损伤,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或者如尿毒症;同时,身体在将储存的脂肪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导致身体酸中毒。另外,这些生化反应,还会消耗掉身体内的氧气,导致身体缺氧,而糖在缺氧的状态下燃烧,却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乳酸的形成却会危害心脏和大脑,并加剧患癌肿瘤的风险。原因是,癌肿瘤可以大量吸收机体内的乳酸,以保证机体不会因乳酸太多而毁灭心脏。大量的乳酸是致命的!

以上这些就是糖尿病的病发症,它不是由高血糖引起,而是由低血糖引起,低血糖其实是万病之源。而高血糖呢,其实并没有危险,它对身体的伤害就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引起血管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升高,但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的酝酿。可是低血糖却是致命的,它的危险瞬间就可以显现。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真正要警惕的其实是低血糖,而不是高血糖。而药物降糖或者注射胰岛素,却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